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導讀

地產老大哥的寒冬獨白。


1

萬科的活下去

在萬科南方區域 9 月月度例會上,萬科高喊“活下去”引起業內熱議。

房地產行業的“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萬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戰略檢討,落實到具體的業務操作是“收斂”和“聚焦”,以“活下去”為最終目標。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有人說萬科無病呻吟,有人說萬科譁眾取寵,還有人說萬科說一套做一套。

先來看個每個人學生時代都被坑過的段子。

考試試卷下發,課後,兩個同學樓梯口打了個照面。

同學A:考得怎麼樣?

同學B:唉完了,考砸了,快活不下去了!

考得很差的同學A心裡閃過一絲安慰。

同學A:考了多少分?

同學B:也就99分!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凜冬已至,房企們正排隊死去,而作為老大的萬科高喊活下去,顯然不是對自己說的。

只不過,萬科嘴上說著不要,卻不妨礙真刀實槍該幹嘛幹嘛,該打折銷售就銷售,該佈局地產方向就佈局。

銷售業績上,截止9月份,萬科完成4315.5億元的合同銷售金額,同比上升8.9%。距離6300億業績目標再近一步。

另外,震驚業內的是,廈門萬科白鷺郡因降價促銷,不僅206套房源全部售罄,買貴了的房鬧每戶退款100萬。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在拿地方面,萬科出手闊綽。據數據寶信息顯示,按照權益金額計算,萬科三季度合計拿地金額接近500億元,達到458.7億元,相當於恆大+碧桂園+保利+融創四大龍頭房企拿地金額總和。四大龍頭房企中,保利地產、碧桂園、融創中國、中國恆大拿地權益金額分別為244.1億元、137.9億元、69.1億元、62.4億元。上述四家房企三季度拿地權益金額合計為477.5億元。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業務佈局方面,10月10日消息,北京萬科擬32億元收購公司部分環京項目。9月末,萬科又以13億元收入北京海南航空大廈。

萬科一系列動作如行雲流水,與“活下去”的收斂策略大相徑庭,人們開始質疑,萬科怎麼像個大忽悠,說一套做一套。

這就好比日常手中同持有一家股票,眼看股價上漲,有人問朋友,你賣了嗎。

行情不咋滴啊,不敢貿然出手。

誰知一回頭,人家早在高位出手,屁顛屁顛四處購物旅遊。

共克時艱的巔峰時刻,森林中的狼群不僅需要跟隨羊群遷徙,狼王更要儲存比平時更多的羊

,吃不到羊跟不上隊伍的狼,只能被寒冬淘汰出局。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一定程度上,這也是為什麼萬科還在瘋狂拿地、多方佈局、降價促銷,甚至不惜給房鬧每戶退款100萬。萬科將目光聚焦在了業務本身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上,

其他一切都是浮雲。同時讓購房者對萬科信任,讓媒體記者甚至政府抓不住把柄,好輕鬆上陣跑好這場寒冬裡的馬拉松。

因而,萬科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2

為什麼說萬科式得意的

對於房地產拐點的討論,萬科在14年就判斷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而同時期李嘉誠13年開始出清,17年退出,後把目光聚焦到黃金投資上。

而萬科們之於李嘉誠,顯然不是一類人。而萬科之於碧桂園們,也不是一類人。

萬科是幸運的,曾準確抓住房地產業的10年的高速列車,榮登行業龍頭寶座。從08年萬科遭遇危機後,萬科的經營策略就開始轉變,開始更加註重資產經營。到14年鬱亮提出“白銀時代”,萬科的多元化時代來臨。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萬科是得意的,歷史上萬科至少有兩次“收斂”行動,08年、14年萬科均做出了判斷,即“收斂”策略,降槓桿求穩。在房地產激將擴張的時期,包括萬科和鬱亮沒少被群嘲。

萬科式得意,一定程度上來源於賭對國運,畢竟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眼下寒冬真切來臨,萬科宣揚的“收斂”策略得到檢驗,在眾多中小房企活不下去的時候,穩打穩拿的萬科的確是得意的。

3

萬科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現金上,萬科當是不必多提的,2017年手握1643億現金,領跑房企。但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和恆大等頭部房企現金迴流速度加快,截止2018年中報,已經超過了萬科。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從業績上看,目前萬科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銷售增長放緩,甚至9月份首現負增長。二是存貨高企,目前已達歷史頂峰。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從銷售額上來看,截止三季度,萬科以4323億的銷售額位居第三,不及恆大和碧桂園。9月銷售首現負增長,公司實現銷售金額434.2億元,同比下滑6%;

而截止2018年中報,公司存貨賬面價值為6386.23億元,創歷史新高。更嚴重的是,其中60%還處於在建中。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萬科的週轉率在頭部房企中幾乎墊底,週轉天數相應增加,今年上半年達到峰值,公司的現金迴流速度變慢。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短期債務壓力方面,萬科相較於恆大、碧桂園、融創中國,是最小的。所以債務償還壓力並不是其主要矛盾。不過萬科的經營性現金流卻顯得有點特殊,小債看了一圈,其他頭部房企的經營性現金流均在百億左右,

萬科的經營性現金流卻出現了負值,缺口達42.55億元。同樣還有保利地產,出現98億經營現金缺口。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負債率方面,眾所周知,萬科負債率在頭部房企是最低的,萬科淨負債率在2017年一度達到8.8%,創2014年以來新低。2018年來,為擴大銷售業績,淨負債率有所提升。

鑑於萬科近年來的降槓桿策略,在活下去的道路上,萬科的負債和償債壓力並不大。經營上的獲現、週轉,還面臨著差距與難題,這也是萬科近期打折銷售的動力所在。

作為房地產老大哥,今年來在鬱亮的帶領下,萬科將“穩”字貫穿始終。除了要穩,萬科還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就是“去地產化”。萬科等一眾頭部房企宣揚去房產化,換個馬甲繼續幹。誰幹的最好,誰就能笑到最後。

不過,從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房企真正有所成就,萬科也一樣。


萬科式得意:喊得不是活下去,而是活得更好


目前,萬科在多個領域有嘗試,包括萬科物業、萬科長租公寓、萬科物流地產、萬科商業

五大板塊。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萬科物流地產做的比較好,而商業地產是其現下發力的筆尖位置。

今年的房地產,嚴調控下降價並不是最值得關注的。在與銀行房地產研究人員的交流中,最常提及的便是今年大規模的土地流拍和高負債房企的現金流問題。

相比別人看中的高週轉和現金流,萬科已經把目光放到馬拉松的終點,別人想走快車道,擴大規模佔據市場,而萬科的野心已經瞄向了最後贏家,房地產頭把交椅僅是萬科的一個小目標。經歷了08年的教訓,萬科更加註重客戶體驗與多元佈局,注重從單一地產到多利潤增長點的搭建,謀求“脫穎而出”質的飛躍。

中國地產潛力之大,萬科的目光已放在房地產城池之外更大的商業版圖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