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疮百孔”的龙门石窟,中国最让人最痛心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世界遗产的排行榜上,中国以一项之差仅次于意大利。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众多。未来,或许还有更多的遗址会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保护、传承、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正如考古学家王巍所说,申遗成功不是一劳永逸,保护始终是前提。

这些年,我看过国内不少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边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为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其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分布在风景秀丽的伊水西岸。

但是由于长期的面临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龙门石窟已到了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德境地。许多大大小小的佛像早已身首异处,安详和蔼的佛脸被连头撬走,看到造像留下斑斑斧痕,让人无比痛惜。

龙门石窟是中国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聚集地。北魏和唐朝的佛教造像反映出风格迥异的时代特征。北魏造像从早期的粗犷、威严、雄健,逐渐转向为生活人像中来,趋向于活泼、清秀、温和。造像坚劲质朴,坚毅刚瘦,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情趣催生了唐代佛像的浑圆丰腴,身宽体厚的特点,既继承了北魏造像的优秀技法,又汲取了汉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为佛教造像艺术的顶峰。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也是最具代表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奉先寺石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说是来自武则天的生活原形。


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而力士像更加动人,只见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栩栩如生。

长期以来,龙门石窟造像受到岩体构造等地质原因,出现大量风化、崩塌和脱落。另一方面,也是最严重的是人为破坏,历史上的“毁佛灭法”,特别是经历了20世纪初的蓄意盗凿劫掠。龙门石窟的大部分佛像早已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实在令人痛心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