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一個美國青年認爲,只有這個地方保護了人民

抗戰1939,在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轟炸期間,一個名叫西奧多·懷特的美國青年,以記者兼作家的身份被國民政府聘為宣傳部顧問。

懷特騎著馬在敵後抗日根據地裡走了五天。——舊的體系在日軍入侵後已經融解或瓦解,共產黨便滲入了業已瓦解的舊體系的殘存部分。日本人在進攻、襲擊、掠奪、轟炸中國國土,摧毀了一個又一個的社會結構。

抗戰期間,一個美國青年認為,只有這個地方保護了人民

剩下來的不是一個完整社會,而是像海綿體那樣一團東西,像一個由許多被搗碎了的蜂室組成的蜂房,其中大部分還留有螯刺。有些村子擁護國民黨,有些村子擁護省政府,還有一些村子擁護共產黨,但農民們所擁護的政權組織必須能夠有效地保衛他們的家園。”

懷特認為,在中國廣大的敵後戰場上,只有共產黨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卓有成效地保護了人民”:

抗戰期間,一個美國青年認為,只有這個地方保護了人民

我已經上了有關政治、政府和歷史的真正的第一課:政府首先是在人民中間建立起來的,人民之所以心甘情願地接受這種組織形式,是想仰仗政府保護他們免受胡作非為的暴行和殺戮之害。在大轟炸以後中央政府接管重慶地方政府時,我已經開始注意到這一點。

我這時更懂得了山西省山區政府意味著什麼,那裡的共產黨人雖然沒有組成政府,卻正在向這種形式過渡。他們卓有成效地保護了人民。

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迅猛發展,顯然與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制定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針不符。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衝突,在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後已無法避免。

抗戰期間,一個美國青年認為,只有這個地方保護了人民

中國共產黨人顯然對這種情況有所預見,認為在抗戰相持階段出現了中途妥協和內部分裂的兩大危險,存在著團結抗戰和分裂投降的兩種可能。因此,中共中央要求全黨深刻認識時局的嚴重性,在思想上組織上準備自己、準備群眾和準備輿論,以應對可能突發的問題。

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中共中央提出了“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三大政治口號。

九月,毛澤東明確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為了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為了盡最大努力保護淪陷區的民眾,為了在敵後能夠生存和戰鬥下去,中共中央決定八路軍第一二〇師、第一一五師和第一二九師主力挺進冀魯地區,開展更廣泛的游擊戰,以鞏固和擴大敵後抗日根據地。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