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從去年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了。媒體把它描述得太激動人心了。它會不會成為今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呢?很快就知道了。

一個小鎮,三個主要人物,多個故事線索。《三塊廣告牌》看上去是一個關於犯罪、暴力、憤怒、復仇的故事,骨子裡卻是一則荒唐虛假的關於愛與和解的童話。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故事發生在艾登鎮,一個虛構出來的小鎮,位於密蘇里州。這是一個“好人難尋”的地方。民風彪悍,一言不合就開懟,能動手絕不動口。而且幾乎彙集瞭如今美國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和衝突:暴力問題、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歧視問題……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看上去,這個小鎮根本無可救藥了——

女孩被姦殺,警察不作為。

母親米爾德里德打出三塊廣告牌懟案件負責人威洛比警官。

警察迪克森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聽歌、看漫畫、揍黑人,對查案沒什麼興趣。

為了治一治米爾德里德的打廣告行為,警察把她朋友給抓了。

威洛比死後,憤怒的迪克森暴揍廣告商,並將其扔出窗外,又一拳打爛女秘書的臉。

牙醫對米爾德里德不滿,反被鑿穿手指。

米爾德里德一家就更熱鬧。前夫家暴,和19歲姑娘同居。

回家不到三分鐘,就發展成父親掐母親脖子,兒子把刀架在父親脖子上的局面。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兒女無法和母親交流。吵架以“我希望你路上被強姦”結束。

車子被扔汽水,米爾德里德的對應方式是,猛踹對方下體。

廣告牌被燒,米爾德里德就燒了警局。

警局清一色全是種族主義者。

公認的好人威洛比,在還未病入膏肓時,拋妻棄子,一槍崩了自己。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馬丁·麥克唐納故意把故事講得很荒誕,他一貫的黑色幽默。全片里正常人只有這麼幾個:侏儒,廣告商,兒子羅比。羅比不提,他沒什麼存在感。另外兩人一個是侏儒,一個是同性戀。這兩個人沒有傷害過其他人,都幫助過米爾德里德,最後卻都受到了傷害。

而這諸多事件的根源是通過全片最愚蠢的角色,米爾德里德前夫的19歲女友說出口的:“Anger begets greater anger(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雖然這個小鎮已經無可救藥了,但馬丁還是開出了一劑良方,那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

畫風的轉變始於威洛比的三封遺書,分別留給妻子、米爾德里德和迪克森。

“只有通過愛才能達到內心的平靜,通過內心的平靜才能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留給迪克森的這封信使他頓悟。他從火場救出了米爾德里德女兒的案卷,自己被燒傷。和他同病房的正是廣告商,這二人互相原諒,達成和解。

而米爾德里德也不再懟天懟地了。本應砸向前夫的酒瓶,變成了風輕雲淡的一句“要好好對她”。並且也在心中諒解了威洛比和迪克森,也許也原諒了自己。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於是,突然之間,小鎮上的所有人都和解了,所有激烈的衝突都化解了。

迪克森變成了好人。

米爾德里德有了新男友(誤)。

廣告牌重新粘貼。

朋友從局子裡放出來了。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影片此前那種暴烈的衝突不斷的調子,突然變得柔和了。死去的威洛比用一大碗關於愛與理解的雞湯,撫平了那些人的憤怒和仇恨,但也把影片的現實感和諷刺性沖走了,使得影片變成了一部荒唐虛假的童話或寓言:原來,人性是很容易轉變的,壞人是很容易變好的,人是很容易放下仇恨握手言和的。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這樣的故事,你信嗎?這樣的故事,只能在童話中發生。

但影片還剩下一件事沒解決:兇手還沒找到。

馬丁總算沒有愚蠢到讓事事都完滿。迪克森雖然以被揍為代價換來了珍貴的DNA,卻不是兇手的。並且由於其軍人身份,資料被保密。但他的確又犯下了強姦罪行。

結尾所謂的“開放式結局”並不開放。因為此人是不是兇手已經有定論了,並不是懸念。影片沒有留懸念,他們會不會殺了那個強姦犯,誰在乎呢?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個小鎮還有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