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蔣經國婚外情婦 慘死真相曝光

章亞若並沒有像蘇聯人蔣方良那樣明白伴君如伴虎的古訓,所謂富貴險中求。章亞若作為蔣經國的婚外情婦(專題),並且同時還擁有“轉正”的野心,這種事情無論在哪一朝哪一國,都是高風險的生意,願賭服輸,她的慘死並不意外。

那些年,蔣介石仍然在日本學習軍事,放假回國的時候與髮妻毛福梅同房,毛福梅因此懷上了蔣經國,然而毛福梅畢竟是鄉鎮婦女,燕雀焉知鴻鵠之志,蔣介石與文化水平低下的髮妻逐漸失去共同語言,除了肉體關係之外,蔣介石對毛福梅,早已不屑一顧。

蔣經國出生之後不久,辛亥革命爆發,蔣介石從日本火速回到上海,追隨陳其美參加革命,1912年,蔣介石奉陳其美之命,殺死孫中山的政敵陶成章,這一紙投名狀納得漂亮,它奠定了蔣介石“孫氏門徒”的大好前程。

1922年陳炯明將孫中山逐出廣州,使孫中山成為了徹底的光桿司令,在孤立無緣的上海灘,孫中山接受了蘇聯的合作方案,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國民黨確立了聯俄聯共、反帝北伐的總藍圖。

在國民黨親蘇的大環境下,1925年秋,少年蔣經國從上海出發,留學蘇聯,入讀莫斯科中山大學,並於當年12月加入蘇聯的共青團,入學不久之後,蔣經國在莫斯科與同學馮弗能(馮玉祥之女)共墜愛河,不久之後分手,這段鮮為人知的戀情,從此灰飛煙滅。

蔣經國與章亞若

時為蘇聯輸出革命時期,在中國這邊叫做國民革命,也叫大革命,左傾思想橫行,年少不經事的蔣經國,接受蘇聯的薰陶和教育,和那個時期許多的知識青年一樣,都認為“不支持世界革命的人,不配幹中國的革命”,並堅信“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神聖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背叛無產階級革命的人,都站在時代的對立面。

然而,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悍然發動清黨,舉世震驚,蘇聯輿論譁然,蔣經國在莫斯科聞訊,猶如五雷轟頂,他毫不猶豫地發表公開言論,嚴厲譴責其父為“革命的叛徒”,以下是蔣經國批判父親蔣介石的言論節選:

“蔣介石的叛變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當他滔滔不絕地談論革命時,他已逐漸開始背叛革命,希望與張作霖和孫傳芳妥協,蔣介石的革命生涯已經結束,作為一個革命分子,他已經死了,他已成為反革命分子,是中國工人大眾的敵人,蔣介石曾是我的父親和革命的朋友,他已走向反革命陣營,現在他是我的敵人!”

蔣經國在莫斯科學成畢業之後,先是進了電氣廠當鉗工,後轉到集體農場,而後進入重型機械廠當技師,並結識了白俄女子芬娜(後改名蔣方良),並於1935年與蔣方良結婚。

章亞若留下的兩個孩子與外婆的親友在一起

蔣經國在蘇聯,儘管無論在行動上還是在言論上,均表現極左,但他畢竟是“大反革命”蔣介石的親生兒子,蘇共決策層顯然始終無法真正信任蔣經國,之所以長期留其在蘇,無非是以備他日有用,因此,蔣經國在蘇聯長期不受重用,時光一久,蔣經國逐漸明白過來:他自己的人生舞臺,其實並不在蘇聯,而是在故鄉中國。

理性人的利弊計算,使蔣經國做出了決定,他向蘇共提出了回國申請,1937年春,蔣經國獲批迴國。

畢竟血濃於水,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生兒子(次子蔣緯國非蔣介石親生)回了國,蔣介石不會不高興,然而蔣經國畢竟曾經公開宣佈與蔣介石脫離父子關係,並受蘇聯多年極左理論的薰陶,蔣介石對這個闊別12年的兒子,並不信任。

於是,蔣介石吩咐蔣經國,先回溪口老家,陪伴母親毛福梅,並惡補聖賢書,同時由於蔣經國旅蘇12年,其中文已經生疏,也需要在鄉刻苦練習中文,為日後繼承父親的事業,打好基礎。

屁股決定腦袋,儘管年少時受的馬列教育,然而“反革命”父親貴為一國之首,蔣經國是追隨馬列、還是追隨父親?其中利弊,一看便知,作為一個理性人,蔣經國主動接受蔣介石的再教育,並在思想上迅速向父親靠攏,他深深知道:只有這樣,他才有未來,他也毫無疑問地懂得:由於他的父親是蔣介石,他投奔延安顯然沒有任何前途,他的人生只有往右拐,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蔣介石顯然有意栽培自己唯一的親生骨肉,1939年,蔣經國被任命為贛南行政專員,下基層鍛鍊,為未來的繼位打基礎,在江西期間,蔣經國依照蘇聯模式,對贛南地區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造,禁菸,禁賭,禁娼,開醫院,辦幼兒園,由於其“太子”身份,政令所出,無人敢擋,故贛南地區經蔣經國一整改,倒也日新月異,煥然一新,贛南百姓對蔣經國是一片點贊之聲,稱之為“蔣青天”。

1939年儘管處於抗戰時期,然而江西贛南地區並未被日軍所佔,所以蔣經國能於此時在贛南大展身手。然而同年12月12日,日本飛機空襲溪口,蔣經國的生母毛福梅被日機炸死,蔣經國火速回鄉奔喪,悲痛欲絕。

蔣經國治理贛南時期,儘管廣受讚譽,然而作為一個男人,他仍然無法逃過女色一關,在贛南時期,蔣經國與秘書章亞若長期保持婚外性關係,並致章亞若懷孕,時間一久,婚外情難免外洩,為掩人耳目,蔣經國將章亞若送往桂林暫避,在桂林期間,章亞若為蔣經國生下雙胞胎男孩一對,他們就是後來的章孝嚴、章孝慈。

章亞若在桂林期間,並不懂得保持低調,她出於虛榮心,以“太子妃”的身份四處張揚,她並不知道,死神的魔爪,已經正在悄悄向她逼近。章亞若生下雙胞胎兒子之後,於1942年8月的一天突然暴斃,而且奇怪的是,作為中華民國的“太子妃”,她的命案竟然沒有人去查,也沒有人去破,這種不合常理的反常態,其實已經清晰地告訴了世人:這起兇案不是一般的仇殺,而應該與政治有關。

章孝嚴夫婦在母親章亞若墓前祭拜

目前海峽兩岸歷史研究人員的主流觀點認為:章亞若是被蔣經國的秘書黃中美毒死,然而所謂“蔣經國秘書”,其實只是黃中美的公開身份,黃中美的不公開身份,則是奉蔣介石之命匡扶蔣經國的機要人員。

關於黃中美毒死章亞若一事,知情者有蔣介石的侍從張令澳、軍統人員邢森洲、蔣經國的秘書漆高儒、陳誠的參謀長張振國等人,然而,只從證言入手,畢竟不同於刑事偵查,不可能做到和刑事偵查一樣的嚴謹,可是退一步而言,即便不是黃中美下的手,章亞若之死,也應該是國民黨內部人員為了清除蔣經國前途的路障而故意為之,這一點,在海峽兩岸的歷史學界一直以來,獲得普遍認同。

章孝慈在其母章亞若墓前長跪進香

章亞若沒能明白伴君如伴虎的古訓,所謂富貴險中求,做一朝太子的婚外情婦,並且同時還擁有“轉正”的野心,這種事情無論在哪一朝哪一國,都是高風險的生意,願賭服輸,結局並不意外。

1987年,蔣經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也知道自己擁有正式名義的三個公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均不具備繼承江山的資質,加上反對派前赴後繼,長期以往,國民黨失去人心只是時間問題,在理性權衡利弊之後,蔣經國宣佈:臺灣(專題)解嚴,進入新時代。

1988年1月13日,長期遭受糖尿病折磨的蔣經國,在臺北吐血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