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三城」聯動,做優主城核心區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三個聚焦”當好“領頭雁”,“七大行動”率先走在前列。在青島謀劃新一輪大發展之時,市北區也在全面提升城市生長力、建設主城核心區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

“市北區老工業的轉移為其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提供了空間,市北區要緊抓這一機遇,圍繞產業‘大轉型’行動,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做強做高優勢產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市北區委書記鄭德雁表示,市北區要堅持聚焦提效,圍繞壯大經濟實力、增強產業活力、提升城區魅力、凝聚社會合力、創新治理能力,增創經濟發展新動能。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

市北區著眼全局,佈局“1136”發展藍圖:加快建設更有溫度和厚度的主城核心區,搭建城市生長力平臺,打造郵輪港城、新材料科技城、綠色建設科技城,做強區塊鏈、智庫集群、城市治理、人力資源、文旅產業、現代保險業等六大創新產業。

“1136”發展藍圖中,“三城聯動”呈現“三足鼎立”之勢,為市北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核心區建設立起穩固有力的支點。其中,郵輪港城計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是帶動青島老城復興的引爆點,引領青島發展的新百年引擎;新材料科技城將打造科研要素最集聚、實體經濟最活躍的產城融合示範區;綠色建設科技城則要構建以建築科技與大數據支撐發展的新動能產業城區。

高端引領 傳統產業變革發展

在日前召開的新材料科技城產學研峰會上,鄭德雁指出,“中國是橡膠輪胎產業全球第一大國,青島更是有‘橡膠城’的美譽。市北區橡膠產業資源豐富,但相對分散,成果轉化率低,對行業影響力不突出,高層次人才、新理念、新模式集聚還不夠。”他道出了對新材料科技城的期許:引進高層次人才、高端技術、新管理理念、新產業模式,帶動傳統產業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水清溝河以東、李村河以南、重慶南路以西、開封路洛陽路以北約3.5平方公里圍合區域的“新城”——新材料科技城,平臺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600多家企業入駐,11個國家級、29個省市級各類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及科研機構落戶,專業研發隊伍4000餘人……

據瞭解,新材料科技城是在已成立的青島市橡膠新材料及智能裝備科技創新推進中心基礎上,整合橡膠谷、國家大學科技園、啟迪協信青島科技城等五大產業園的資源打造的。作為青島橡膠行業的“智庫”,科技創新中心由青島科技大學和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行業領軍企業以及著名高校院所共同組建,已有被國際知名期刊稱為“液體黃金”的EVEC膠等多個代表性成果;528所海內外高校、230多家科研機構、428家監測認證機構、49家海外專家組織和2000多名行業核心專家資源,橡膠谷平臺的羽翼也日漸豐滿。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已建成在用商業辦公載體37萬平方米,擬新建商業辦公載體近115萬平方米,新材料科技城的發展和規劃同步。“濱海新區老廠房搬遷後的土地正在進行整理,舞陽路39號、捷能中泰片區改造項目等正在進行土地設計和前期論證,中能造紙廠項目預計今年完成土地招拍掛……” 新材料科技城未來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新材料科技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增慧指著牆上的片區規劃圖說,“抓住新舊動能轉換就是抓住了這一區域發展的‘牛鼻子’。我們高度重視創新要素的集聚,強化倍增效應;優化現有產業格局,打造高端產業全產業鏈。”

王增慧介紹,下一步,新材料科技城將進一步整合完善創新資源,形成上中下游協同創新的發展環境,建立新材料產業服務體系;依託重點企業、行業協會及研發機構,統籌佈局建設新材料重大共性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平臺,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總部及研發基地。

(小)創新驅動 老城注入新活力

郵輪港城是市北區再造新空間、深耕“藍色”發展的主戰場。

4.1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綿延10公里的濱海港口岸線,不可多得的規模化稀缺存量的濱海空間,使青島國際郵輪港成為老城區華麗轉身的黃金支點;重組城市分散的小中心體系而形成的“鑽石型”中心結構,使它成為建設時尚魅力東岸城區的“能量場”。

日前,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管理暫行辦法》,發佈《關於公佈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行政權力清單的通知》,並於9月25日起正式實施。從體制機制、規劃建設、發展方向、扶持保障等方面對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管理進行明確和規範,讓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有“法”可依。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郵輪產業,被譽為旅遊產業皇冠上的明珠。自2015年開港以來,青島郵輪母港共計運營220餘個郵輪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達23.05萬人次,成為全國第六大郵輪母港。但是,作為港城,絕不止於郵輪經濟。《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管理暫行辦法》雖未對其產業進行具體定位,卻明確了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等相關政策在郵輪港區內實施。

創新將成為郵輪港城發展的主旋律。

“要將郵輪旅遊作為特色產業和重要觸媒,加快國家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建設,發展郵輪旅遊及配套產業,把郵輪港打造成中國北方的郵輪中心、東北亞區域性郵輪母港和世界一流郵輪旅遊港。”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馬繼世指出,除此之外,青島國際郵輪港區還要更加註重聚焦優質資源和高端產業,通過轉型發展戰略定位研究,使產業發展方向更精準、路徑更清晰。

“鏈灣”計劃已納入我市新業態新模式平臺建設,並在我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報告中多次提及。坐落於郵輪港城的“區塊鏈大廈”正是“鏈灣”的根據地。截至目前,“鏈灣”已引進包括布比公司、眾籤科技、數鏈科技等多家知名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企業及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央財金融保險研究院、中檢聯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大學聯盟中英金融孵化器等多個平臺機構。

“要推動高端產業集聚,打造創新資源集聚的活力之城、獨具魅力的時尚之城、綠色低碳的生態之城、新銳現代的智慧之城。”據馬繼世透露,《智慧郵輪港建設總體規劃》即將出爐,一個集跨境金融、跨境保險、離岸金融為一體的金融開放先行區,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高地的模樣將愈發清晰。

(小)宜居宜業 打造產城融合樣板

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大系統,如何遵循城市發展規律,提高城市運行效率?

在市北區綠色建設科技城,有這樣一個實驗室,它以規劃大數據為基礎,將各類數據空間化、可視化。在實驗室裡,有城市“儀表盤”,可以開展城市生命體徵的量化研究;有“預演室”,對城市規劃設想進行方案模擬與仿真預演;有“智慧大腦”,對城市運行狀態進行動態檢測,對照規劃目標形成決策。

實驗室名為MIT(青島)城市科學與仿真實驗室。今年上半年,MIT(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科學實驗室、市北城發資產管理公司與軟通雲網科技公司合資成立MIT(青島)城市科學與仿真實驗室暨數字產業與科技創新研究院,落戶青島中央商務區。目前,實驗室正在進行設備安裝等工作,預計年內交付使用。實驗室將運用“技術平臺+生態合作+應用場景+產業服務”的城市科學仿真測試技術,為數字市北乃至數字青島的發展提供“市北方案”。

城市的核心是人,努力的最終目的是要讓生活在市北區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和厚度。市北區作為青島中心區,要在青島的高質量發展中承擔核心區作用,在功能上打造經濟、文化、商務和生態的核心區,但城市核心區的發展不能只有“速度”,更要有“溫度”。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綠色是宜居的基礎。綠色建設科技城的提法在全國尚屬首次,是指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構建以建築科技與大數據支撐發展的新動能產業城區。“建設”和“建築”一字之差,內涵和意義卻有著天壤之別。“綠色建築”是個靜態的載體,而“綠色建設”是一個動態的、全方位的概念,涉及城區硬件和軟件,關乎城區建築、產業、人文等多個領域。

綠色規劃、綠色建造、綠色更新、綠色治理、綠色生活是綠色建設科技城的幾大要素,未來,科技城中的地理信息產業、建築業大數據產業、城市治理產業和創新支撐的載體都將劍指“綠色智慧城區”,落腳於“綠色智慧管理”。

“近水樓臺先得月”。綠色建設科技城“綠色智慧城區”和“綠色智慧管理”的經驗和做法將“複製”於郵輪港城。據瞭解,利用“雙雲”融合、城市動態模擬仿真等技術,可以讓市北區的每一寸肌膚清晰可見,讓市北區新空間的開發利用能夠提前感知、充分驗證。通過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城市動態模擬仿真技術建立的“數字孿生港城”,將助力郵輪港城發展為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新片區。

市北:“三城”联动,做优主城核心区

以“1136”為靶向,市北區大膽創新體制機制,搭建研究培訓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人才智庫平臺、服務保障平臺,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升級和產品的創新。“我們要以現代科學體系為指導,以新型技術為支撐,努力建成知識、技術和人才高度密集的區域,增加城市內涵,促進科學技術與建築、人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崛起和城市崛起。”鄭德雁說。

目前,郵輪港城已被納入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創建先行示範區,與多家知名央企簽訂合作協議;新材料科技城依託青島科技大學周邊資源,以吉林大學、中科院、中化集團、軟控集團、京博控股等行業龍頭為引領,引進中國科學院馮守華院士團隊,聚集國內頂尖企業、科研機構;綠色建設科技城的老舊小區改造、海綿城市建設、清潔能源採暖、幼兒園被動式建築等項目逐步推進……

“三城聯動”,資源共享,一個產業活力迸射的市北呼之欲出。

(來源:青島日報 記者:餘瑞新 通訊員:王恩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