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制出來

今天,小編要來跟大家聊一聊小編個人的“心頭愛”——土生土長的雲南大餅。

小的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吃“月牙婆”的大餅。餡料紮實,麵皮酥香鬆軟,爺爺奶奶,叔叔嬸嬸,表弟表妹,……一大家子人圍坐在一起,分享一大桌子中秋美食,吃法很是喜慶,很是熱鬧。

在清風明月的晚上,吹著絲絲涼風,孩子們在打鬧著,嬉戲著,伴隨著月餅濃郁的甜蜜酥香,好一派其樂融融,人丁興旺,節日氣氛自然被此情此情烘托得淋漓盡致。

現在,小編才有幸得知,月牙婆月餅,原來是產自下圖。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南明朝末安化郡主隨胞兄永曆帝朱由榔一路逃亡經廣西至雲南,最後葬於廣南縣,為祭拜郡主,產生了延續至今的“皇姑節”。皇姑所經之地,也由於其獨特的飲食習慣,流傳下來:滇南軟皮鮮肉大餅。

至康熙、乾隆年間,流管就任和內地漢民族的不斷遷入,廣南的軟皮鮮肉大餅已成為易於保存流通的當地特色糕點。

如今小編吃到的月牙婆大餅,就食材和用料配比而言。

縱使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如今,它依舊秉承了廣南自明清時代流傳至今的手工製作技藝和餡料配方。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廣南月牙婆大餅,它的個頭不是很大,不是模子刻出來的,而是手工用梨木模子敲平的。餅面上沒有花裡胡哨的圖案,而僅僅是在中央印了個簡單的花紋。

雖然看起來是很樸素的餅子,可是做起來決不能將就,那必須是按照一定的配比,用香油把面和透了做皮,用鮮肉,冰糖渣把核桃仁,瓜子仁等調成餡料。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傳承百年滇式風味,精選地道上好食材,“無加匪物,手工做餅”注重食物的純粹,成就了“餡料豐富,甜鹹適中,味香濃郁,令人難忘”的“月牙婆”月餅精髓——獨門秘製餡料。

掰開一小塊大餅,你會聞到一股撲鼻的濃香。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純手工制餅,費工費料,制餅技藝考究。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將漢族與廣南當地壯族餱糯飲食文化相結合,形成了餅子甜,鮮,軟,糯的獨特風味。

咬上一口,皮酥香而不硬,爽口而不粘牙,只覺得唇齒之間,酥鬆綿潤,怎麼能不讓人越吃越喜歡呢?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古法手工,精心製作。

外皮軟糯,餡料豐富,味香濃郁。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百年傳承手工制餅,順應時節,手工選料是第一步。

除了獨門秘製的餡料,

成餅還需要8道工序,從和麵開始,這才是最考手藝人功夫的。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推揉堆搓,剛柔並濟,氣沉丹田,掌運太極。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顛抄拋摔,武術之韻,大力金剛。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小編認為,凡是從機械化的流水作業裡誕生出來的食物都是沒有靈魂的。

美食的靈魂需要靠心靈手巧的匠人全身心地全情參與才得以激發。

匠人運用手的力度和溫度讓簡單的食材在性狀上發生變化的同時,

食材也秉承了匠人們的愛與熱忱,從而獲得了生命,進而富有了靈魂。

這樣子製作出來的的餅子,再怎麼微小的食材,都彰顯著最大的本真,最淋漓盡致的口感體驗。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大餅子製作的過程,小編個人覺得還蠻可愛的。

首先,用餡皮把餡料裹得嚴嚴實實的。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然後,用最傳統的梨木模子把可愛的一團拍壓成扁平的圓。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接著,印上花紋。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撒上瑩潤油香的白芝麻。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上架準備烘焙。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沒烤之前就能看出食材的上乘,黃澄澄的,像極了一輪輪黃澄澄的月亮。

要是把它放一個漂在水裡,沒準,猴子又要撈月了呢。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月餅一波接著一波地進出烤箱,進進出出,不同批次的月餅在進出烤箱的時間上銜接得再緊密,但做月餅大多數的程序都是純手工的,費時費工。一個成品月餅所耗費的精力和時間都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他們家的餅子自帶一種莊重古樸的氣質。它不僅擔當起中秋佳節將全家人凝聚在一起的重任,而且把古人所認為的甜密和高貴,光明與美好物化成了這一輪輪噴香的象徵與寄託。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傳統與現代工藝相結合。

現代的部分當然要留給溫度和時間都把控得最到位的現代烘焙機器。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不同的月餅批次,統一的溫控制式,成就了同一,穩定,踏實的完美口感體驗。從根本上杜絕了傳統烘焙工藝上的“小確幸”。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隔著烤爐,那股抑制不住往外溢的,暖暖的,大餅裡那穀物經過烘烤之後散發出來的濃郁噴香,夾雜著油潤香濃的鮮肉香;各色堅果,植物油香,一股腦地湧進小編的鼻孔裡。

那味道,實在是太好聞啦。

完全是喜慶與豐收本人的溫暖香氣了。

小編忍不住大撐鼻孔,用力呼吸,好讓這股幸福的香氣來得更猛烈些。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黃燦燦的大餅整整齊齊地被分裝在烤盤了,蔚為壯觀。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出爐的大餅還需要等待最後一道工序的洗禮——上油。

上完油後的大餅不僅口感上更加油潤細膩,視覺上也更加油亮喜人。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一摞摞,金燦燦,香噴噴的大餅子實在是太惹人喜愛啦。

小編YY著它們全部是屬於我的時候,直接笑成了地主家的傻兒子。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外面那層薄薄的酥香硬殼配上芝麻,香得驚天地泣鬼神。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餡料紮實,誠意十足。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招牌有鮮肉的、白糖的、豆沙的、蘇子等口味,

豆沙口味的大餅,堪稱經典,

因其秘製的豆沙餡,是他們家密不外傳的獨家技藝,

複雜的熬豆工序加繁雜的傳統手工制餅工藝,

才成就了這經典的豆沙口味大餅。

流傳百年,經得起歲月的洗禮。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生產車間,井然有序,整潔異常,連車間的空氣都是經過嚴格淨化的。

他們家的生產車間淨化級別達十萬級,在同行業中屬於佼佼者。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一天,他們家就要緊鑼密鼓地製作出這麼多的月餅,銷往各地。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還記得9月12日那個被多方媒體渠道競相報道,純手工製作,直徑1.912米,號稱“雲南第一餅”的“句町王餅”嗎?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在昆明會展中心,它以壓軸姿態參加了“第二屆昆明月餅節”。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一經展出,轟動全場。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圍觀,駐足的人越聚越多。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按照原先預定計劃,工作人員要將它劃為幾百塊不等,一人一塊,供幾百或上千人食用。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為了維持現場秩序,展覽會場特地為他們家配備了強行排隊護欄。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排隊的人群,夠繞整個會場一圈還多。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安保人員也被此情此景驚動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月牙婆,滇式手作,老雲南的味道。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還沒等工作人員切分完畢,等待取食的人們已經迫不及待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最後分工合作,專人切分,專人傳遞。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場面好不火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不到一刻鐘,直徑1.912米的句町王餅已經被“瓜分”完畢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從明朝流傳至今的雲南鮮肉大餅,必須氣沉丹田才能捏製出來

想吃的小夥伴可以在淘寶上搜索:月牙婆天貓旗艦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