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最近在網絡上頻繁出現一個名詞——"扛精",那什麼是【槓精】呢?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就是在網絡上負責專門抬槓的人,就是不管你輸入了什麼觀點,說出了什麼言論,無論這些言論有針對性還是沒有針對性,都會評頭論足一番的一類人。而且網上也對"扛精"的經典語錄,進行了歸納總結,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似乎這個群體一點也不令人愉悅,而且和討喜就更沾不上邊。但是萬事萬物存在即有意義,當我們用辯證的思維模式看問題,就會發現其實在一些場景下,"槓精"的某些特質,還是非常值得借鑑的。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比如在職場的向上溝通,拋開"槓精"一些負面信息,直觀他們這個群體,就會發現,他們是非常敢說並勇於發表言論的。這點對於初入職場的我們,特別是內向膽怯的同學,有教學意義。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向上溝通第一步: 試著"抬槓"

在踏出溝通的第一步,是找到溝通的安全區,即我說出這些話,他不會嚴重到再也不理我,那麼溝通的對象就尤為重要,先試著找到自己不太敢於反駁的對象,並且該對象不會脫離與我的關係,比如你的父母。先預想溝通中你如果反駁後,他們的反應,多次嘗試,觀察後發現,發表並堅持自我並沒有造成傷害。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向上溝通第二步: 講道理的"抬槓"

做到了第一步之後,我們會發現,通常和父母輩或者領導意見相左時,幾番交戰後,往往會妥協,原因是什麼呢?先看個例子:父母想要我學鋼琴。

父母:"我覺得你可以學習鋼琴,發展以下特長愛好。"

我:"我不喜歡。"

父母:"試一試就會喜歡了。"

我:"我不想學。"

父母:"你只是懶而已,為了你好,這個禮拜你就去。"

我:"……."

例子的結局無外幾種,1.我妥協,去上鋼琴課;2.我反抗,被揍一頓,繼續去上鋼琴課。

還有一種就是3.我通過合情合理的溝通,說服了父母,沒有區上鋼琴課。

站在我的角度,一定希望是第三種結果,那麼我就需要有合理的論點,去和父母"抬槓",如果一味的和網上部分"槓精"一樣,沒有任何邏輯只按照自己的意願想事情,就沒有任何的價值,我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最壞的第二種被父母湊了一頓。

所以,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面,增加邏輯點,才能達到你講道理的"抬槓"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向上溝通第三步: 無時無刻都要有 "抬槓"的意識

在職場中進入某個領域時,我們大多會通過書籍或者前輩吸取知識和經驗,那麼心中都會有個默認權威者,所以很多時候多少有個敬畏心,特別是在當權威者即時出現了明顯錯誤,我們還是會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不敢問原因。所以在和上級交流中,可以拿出"槓精"的特質,敢於多問個為什麼,比如老大為什麼只找我做這個項目?這個項目要討論什麼問題,而它的結果導向又是什麼?在這個項目中,哪些概念的含義是模糊的?只有這樣,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會變得通透,批判性去思考才會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做個向上溝通的職場討喜“扛精”

所以在向上溝通的時候,我們要保持一顆 "槓精"精神,才會打破心理上的下意識盲從,達到和領導談笑風生,通往遊刃有餘的職場高手就更邁進一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