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技術,讓「老年癡呆」不再成爲與父母相處的阻隔

​當下全球老齡化趨勢日益加重,阿爾茨海默症這種疾病伴隨著這個趨勢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有時候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有些老人獨自一人,且走路的樣子痴痴呆呆,沒有精神。這樣的老人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

阿爾茨海默病(AD)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痴呆表現為特徵。

幹細胞技術,讓“老年痴呆”不再成為與父母相處的阻隔

在阿爾茨海默病被發現的100多年間,人類不斷的探索其形成原因,預防方式,以及治療疾病最佳的方式和藥物。但就目前臨床使用的藥物而言,主要是為了緩解認知功能障礙和精神異常,包括膽鹼酯酶抑制劑、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劑、中藥、他汀類藥物、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抗焦慮及鎮靜催眠藥等藥物,對於患者而言大多隻能對病症起到緩解作用,無法徹底根治或是抑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幹細胞技術,讓“老年痴呆”不再成為與父母相處的阻隔

其次,治療藥物的研發進程也處處受阻,歷年來都不斷的有藥企紛紛宣佈研發失敗。例如,2016年11月,禮來(Lilly)宣佈,輕度阿爾茲海默病III期臨床藥物Solanezumab沒有達到主要臨床終點,宣告失敗;2017年2月,美國默克宣佈停止開發β澱粉樣前體蛋白裂解酶1(BACE1)抑制劑verubecestat治療輕度到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二/三期臨床試驗;2017年9月,美國Axovant公司宣佈intepirdine在治療輕度到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目的沒有達到。

對於根治阿爾茨海默的藥物研究受阻的困境,和社會現實中患病人數的不斷攀升形成鮮明的對比。

根據《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報道稱,隨著世界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重,目前全球約有4680萬阿爾茲海默症患者,預計每20年患病人數將翻一倍,到2030年將達到7470萬人,2050年更將突破1.3億人。而就聯合國發佈《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表明,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8億,至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將佔總人口數的1.3%左右,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雖然阿爾茲海默症藥物研發前路波折,但對於疾病治療的迫切需求,使得醫療研究者們不得不另闢蹊徑,將目光放在了更高階的再生醫學領域,來突破這一難關。

醫學家們根據阿爾茲海默症其實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病症特性,以此為切入點,嘗試通過再生醫學中的幹細胞技術來修復或替代已經受損、退化、減少的神經元細胞,達到重建以及恢復大腦功能。

幹細胞技術,讓“老年痴呆”不再成為與父母相處的阻隔

幹細胞技術其實就是通過提取機體還未分化的幹細胞,回輸進入患者體內,分化成為新的神經細胞,補充衰退、受損的神經細胞,幫助患者提高記憶力,改善語言功能、學習和認知功能、視空間功能,改善睡眠和情緒,降低患者外出走失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並且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

對於“老年痴呆”患者以及家庭而言,幹細胞技術無疑是為他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讓一家人有機會可以重享家庭的美滿和幸福,讓老人能感受到天倫之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