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违约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信用债违约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信用债违约分析及未来展望(上)

证通财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山证券资产管理部的陈晓晨,很高兴有机会就市场情况跟大家作个交流。应证通财富的邀请,今天我就

两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我讲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今年市场普遍比较关注的债券违约与信用风险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市场情况的分析与展望。

说起债券违约与信用风险的问题,很多普通投资者都是在今年才逐渐关注到这个问题,但是对于我们固定收益市场来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我国信用债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发生过信用风险事件。

2006年7月上海社保案案发,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被捕,作为06福禧CP01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人,福禧投资的主要资产被法院冻结,该期短期融资券的偿付面临巨大风险,这就是信用债市场的第一起信用风险事件,“福禧事件”。该起信用事件给当时刚刚起步的信用债市场很大的冲击。虽然在主承销商工商银行的积极协调下,该次信用事件得到顺利解决,债券本息得以按时偿付,最终是有惊无险。

但是这次前后差不多历时半年的信用风险事件,是对市场一次非常深刻非常鲜活的风险教育,对早期市场风险观念的树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风险案例对于市场从业者来说直至今日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一个仅仅成立三四年的公司,究竟凭什么无中生有获得了大量优质资产,高速公路、金融保险、上海电气,公司毛利率奇高现金流充裕,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蹊跷”,这种故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罕见,放到今时今日大家也不难找到类似案例。

所以说,中国的信用债市场从来就不是风平浪静河清海晏的,而从发展最初开始就是暗流涌动,体现出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特征。

2008年金融海啸,四万亿政策推出,配合货币投放信用扩张,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中国的整个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特别是近几年货币超发伴随着各类金融创新,整个金融领域的信用扩张非常迅猛,债券市场的信用违约事件也在明显增加。前几年中小企业私募债、过剩产能行业都是信用风险的高发板块,不仅仅是民企,也包括国企、央企都有违约案例,股权纷争、经营不善、过度负债都是诱发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只是由于主流固收市场更多是一个机构市场,普通投资者参与渠道比较少,大家对于信用债风险事件的关注自然也就比较少。

但是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信用风险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仅是信用债券市场,也影响到包括融资租赁、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各类非标融资市场,特别是随着股市下跌,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的大量爆仓,大批股质项目被轮候冻结,信用债券违约与股质爆仓发生交叉感染,A股在年初市场一致看好的情况下不断下跌,金融去杠杆终于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展现在普通投资者面前,使得普通投资者第一次发现原来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也可以如此真切地影响到自己的投资,信用风险也可以如此激烈地冲击A股市场。

现在整个市场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已经意识到信用风险的严重状况,前两周刚刚发生兵团农六师技术性违约,上周末又是美兰机场超短融技术性违约,各种信用风险的消息不绝于耳。

而且今年市场各种灰犀牛风险、黑天鹅风险集中爆发,一时满天神佛目不暇接,贸易战、中兴通讯、长生生物,这一个接一个的意外消息,不断地打击着、折磨着各个层面的市场参与者,不仅是债券投资经理们担心自己组合里的债会不会踩雷,股票投资经理们也担心自己组合的票会不会出状况,整个市场都成了惊弓之鸟,市场情绪极度脆弱。

但是如果我们找一些数据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这个信用市场到底是个什么状况,有没有我们感受到的这么糟糕呢,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太一样的认识。我在这里就用一些数据来分析一下目前的市场信用风险状况,也希望让大家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从2014年开始截至到目前总共有1563亿信用债券涉及违约风险,涉及到的违约债券支数大概200支,违约主体79个,扣除掉30支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主流品种后,实际违约主体只有不到50家左右。

而对比目前我国信用债市场总规模是26.73万亿,信用债发债主体总共6670家,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来信用债的违约率或者说是不良率,从规模角度来说只有0.58%,远远不到1%,而且这1563亿的涉及违约风险的信用债其中还有一百多亿已经还债了,那实际不良率就是0.5%左右,大家可以记住这么一个数据就是信用债券的不良率大概是0.5%,实际的违约率还要更低一些。

我们从违约主体角度来算一下,有实际违约风险的主体是不到50家,信用债的发债主体总共是6670家,违约率大约就是0.7%,也不到1%。

所以这个比例严格来说并不高,只是一个千分之几的水平,与目前大家对信用债市场信用风险状况的直观感受可能还是有些差距。

有些朋友可能会想,这只是总的不良率,现在是国进民退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高发,那我们就来看一下民营企业的数据。民营企业发债主体大约1800家,实际发生过违约或者说已经暴露过违约风险的民营企业是多少家呢?只有33家,这个不良率大约1.83%,确实要高一些,但也不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而且有9家已经全额兑付了本息,实际的不良率就只有1.3%左右了。

从上面对于债券市场信用违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际的违约率并不高,甚至民营企业的实际违约率也并不是非常高,从违约的绝对金额和违约的家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状况都要远远好于目前市场从信用利差和流动性角度所反映出来的信用风险状况。

下面我们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下,中国整个金融资产的质量状况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2018年二季度末1.96万亿不良贷款,不良率1.86%,如果考虑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实际不良率应该会更高一些。

这个不良率水平不仅高于信用债整体违约率水平,甚至也高于民企信用债的违约率水平.虽然我国的贷款总体不良率在2018年以来略有上升,但是银保监会对我国目前金融资产质量状况的权威定性表述是,“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他这里的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指的是银行拨备覆盖充足,拨备覆盖率比较高。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信用债券市场上同样也是合理的,因为我们的信用债券市场的违约率甚至比信贷市场还要低很多,而且一直以来能够在债券市场上发债的主体在银行表内也都是优质资产。

所以我认为参照银保监会对信贷市场的定性表述,我们也可以对信用债市场做如下表述:目前信用债市场的资产质量基本保持平稳,风险化解能力较为充足。

关于信用风险化解能力,虽然信用债券市场没有拨备覆盖的说法,但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一是目前很多信用违约只是技术性违约,或者说不考虑他的违约原因与性质,至少从结果来看他具备风险化解能力,也具备风险化解意愿,比如农六师和美兰机场,发行人都是仅仅隔一个工作日就把钱还上了,农六师相关领导也被追究责任;二是很多主动暴露风险的发行人,在寻求外部帮助后也都顺利偿付了到期债务,比如盾安,他主动向政府写信暴露信用风险状况后,获得浙江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省政府的协调下,到期的几期信用债券都得以顺利偿付。类似情况还有永泰能源与三胞集团,背后都有政府或国企的支持。

由此,我认为整个信用债市场的信用风险化解能力从目前来看还是相对充足的。而且,目前监管层也意识到监管政策可能过快过猛,信用市场紧缩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已经开始逐步调整政策的节奏与方向,着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缓解信用紧缩状况。

所以在我们从总量的角度分析了现在信用风险的违约状况,我觉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目前信用债市场的资产质量基本保持平稳,风险化解能力较为充足。

(未完待续)

-END-

关于证通财富

证通财富是由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通”)旗下全资公司上海云湾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湾”)推出的一站式财富管理社交平台。云湾是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持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牌照。证通是由国内72家主流证券业机构及相关行业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金融综合服务企业,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5.18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