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丰:花果之乡结出丰收果

种梨历史可追溯到宋代

歙县上丰乡盛产水果,是远近闻名的徽州雪梨之乡。早在宋代,歙县上丰乡一带就大面积种植梨树,所产徽州雪梨享名于世。《歙县志》载:“歙县雪梨为上品,色白气香”。因这个品种的梨表皮色如雪一样白,白皮上又零星散落几点麻粒样的青点,人们给了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白皮金花早”。

据宋《新安志》载:“歙梨皆津而消,其质易伤,蜂犯之则易为疤,故土人率以柿油渍纸为囊,就枝包封之,霜后始收,今出丁字桥者名天下。”每年清明过后,梨树上缀满果实,果农即以漆水浸过的牛皮纸将小梨子一个个地包起来。一来可以防虫害,二来保证梨子色泽雪白,肉质脆嫩,汁多味甜,收获后也便于储存、运输。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上丰雪梨在东南亚国际博览会上获果品银质奖章,其主要品种有金花早、细皮、大叶酥、小叶酥、麝香经久等,以皮薄、果甜、水分多而闻名。上世纪80年代后,上丰乡果农不断引进雪梨新品种,积极培植新梨园,形成水果高产优质基地,成为黄山市第一水果大乡。

近年来,上丰乡聘请专家教授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梨园科学管理,大力实施梨树品种改良项目,引进“三水”“西子绿”“翠冠”“翠绿”等一批品质优良、口感极佳、市场销路好的新品种。同时,通过合作社+基地+种植大户+经纪人的生产经营模式,做好徽州雪梨销售服务,打造上丰乡特色品牌农业。

“徽州贡梨”成农民致富果

丰源河畔的上丰乡丰源村有450户1560人,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茶叶、菊花、梨、梅花和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1.3万元左右,其中80%的农户都种梨。

村民叶育林家有七八十棵梨树,9月13日,记者在他家的梨园里看到,树上挂着的梨子已经不多。他告诉记者,“7月底是梨子的成熟期,到现在基本都卖完了。”70岁的他从生产队时期就开始种梨,“今年产量比去年好,收了三四千斤。梅花、茶叶、菊花加上梨子,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梨子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叶育林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收入还可以。

55岁的吴星铭是丰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介绍说,全村种梨面积有七八百亩,他自己家种了1亩左右,今年产量800斤左右,收入2000多元,“村里多的一户人家种了5亩左右,收入有两三万元。”记者在村里的梨子收购点看到,还放置有几筐没卖完的梨子,不时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客人前来购买。

吴星铭说,上丰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原来14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梨,后来包产到户,有的村民外出打工,有的村民没有劳力或者技术不行,慢慢种的少了。近几年,通过品种改良,引进了新品种,加上县农委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梨子种植面积又慢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还可以,“解放以前,我们这儿的梨子都要挑到景德镇去,一般要卖半个月,除去食宿花销,也还有钱赚。现在我们有一批稳定的客源,不少客商都提前打电话预定。今年我就收购了10万斤左右,收购价每斤2.8元左右,卖出去均价3.5元。”

据了解,今年该村梨子的产量比去年增长30%,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虽然果农因此增收,但吴星铭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比较差,梨园道路都是小路,坡度都在35度以上,还要靠人肩挑背扛,肥料、水都要从下面挑上去,有的梨园要走几里上坡山路。这些都需要改变。”他还想为村里的梨子注册统一的商标,往电商方向发展,再建一个农贸交易市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以梨为媒打造新上丰

上丰乡现有雪梨面积约2600亩,年产量2900吨,主要分布在溪源村和丰源村。为了明确复兴徽州贡梨老品牌工作思路,该乡制定了贡梨发展长远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梨为媒打造新上丰。

今年8月,歙县上丰乡举办了第二届贡梨节暨少数民族地域风情旅游文化节。通过贡梨节的举办,推动该乡果业和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增进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打响“徽州贡梨”品牌,带动梨农及贫困户增收,促进农业旅游休闲和电商产业发展。

徽州雪梨除了食用,还有很多药用价值,将梨核剔去,放入冰糖,炖熟食用,可治呼吸道疾病;用它做梨汁、梨膏,有祛热清痰、止咳润肺的功效。“普通梨做的梨膏100元/斤,用药梨做的价格可以卖到200元/斤,药梨的价格也比一般的梨贵,一般卖8元/斤。”采访当天,村民叶庆丰正在用药梨加工梨膏,“女儿在杭州打工,我加工好就发货给她卖。这都是传统手艺,一筐梨子加工成梨膏要一天时间,洗、切、煮、过滤、压榨,加冰糖慢慢熬,15斤梨子才能做1斤梨膏。”有人算了一笔账:普通梨子按均价3元/斤计算,45元可购买15斤梨子熬制1斤梨膏,而1斤梨膏的售价达到100元。当地村民不仅以果为媒发展旅游,通过旅游平台促进梨子销售,还通过挖掘恢复老工艺,深入开发提高梨子的产值。

上丰乡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前徽州贡梨品种单一,为了推进改革创新,历经40年的发展,通过改良和引进新品种,当地现有徽州贡梨10多个优良品种,全部实施高标准科学化管理,还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会员+基地”的模式引领产供销,为贫困户拔根脱贫。下一步,该乡将依托千亩生态梨园,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发展高效旅游观光农业,强力打造独具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该乡还坚持抓项目建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投资140万元,对蕃村至姬川道路实施硬化,硬化里程3.29公里;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54万元建设上丰村石桥下、里禹坑、霞江村潘山岭、横山、汪家河边和丰源村赵村的生产便道以及实施水渠及水沟整治;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投资6.4万元,对7处山塘进行清淤改造;争取16万元,实施了溪源村西许公路防护栏建设;争取15万元,建设了岩源道路安保工程;完成上丰许家、西山下和丰源赵村、杨川安全饮水工程,2000人饮水问题更有保障;投资48万元,开展蕃村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

据了解,上丰乡还是歙县少数民族重点乡镇,现有苗、彝、水、瑶、壮、白、回、侗等1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集在溪源村、丰源村,2014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