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艾灸?

艾灸课堂唐医生


说到艾灸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很多人特别是老人,一般都在家里有艾条、艾柱、灸盒等物品,身体偶有不适,就用艾灸来灸上几柱,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艾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其功效何以如此迅捷,以至有:“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宋《备急灸法》),何以作为艾灸的主体或者载体存在数千年?今天将为大家一一分享。

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蒿、蓬藁、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草作为灸的历史或者其作用的发现,与火的历史密不可分,上古先民,茹毛饮血,不知火为何物,当一次偶然的天火,导致大量动物的死亡,这些先民吃到烧熟的动物肉,非常香美,而且容易消化,就在想怎么取到火?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上古先民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

钻木取火,这就是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来历,而其用于取火的引火物就是艾绒。而艾草的另一个别名冰台也与上古取火有关,在温度较高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燧木引艾”来获取火种,可是在温度极低的冬季,燧木引火就极为困难,即便是非常容易燃烧的艾绒也是不容易引燃。人们在无意识的生产或狩猎活动中发现,用一些外观呈圆型的“冰块”对着太阳,可以在冰块的另外一面感到温暖,后来这一偶然发现让人们找到了取火种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先削一块圆型的冰块,然后对着太阳,让太阳的光透过冰块,然后将冰块对面的那个小光点对准某一种易燃物,一段时间后即可以引燃那个易燃物,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最后人们就是在冬季随手取冰削冰,然后用冰块的“凸透镜”原理引燃极易燃烧的艾绒而引火的,这就是“削冰取火”。因此艾草被称为“冰台”,这个“冰台”在中华文明史几千年的进程中就专指艾叶、艾草或艾绒,可以说艾草的应用一路与火同行,而古人认为
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因此艾作为灸法的主要材料也正因其纯阳之性。

那么几千年来我们智慧的先民为什么只选择了艾,而不是其它的物质,天下万物,独何用艾?这就不得不从艾的作用原理来讲。

《本草》云:“艾味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曝干,陈久者良,避恶杀鬼。又采艾之法,五月五日,灼艾有效。制艾先要如法:令干燥,入臼捣之,以细筛去尘屑,每入石臼,捣取洁白为上,须令焙大燥,则灸有力,火易燃,如润无功。”

《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明堂下经》曰:古来灸病,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八木火,切宜避之。有火珠耀日,以艾承之,得火为上。次有火镜耀日,亦以艾引得火,此火皆良。

艾叶味苦,苦则入心,心主脉,又其性温,故能温经活血,《皇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辛则入肺,肺为气之主,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气血和调,营卫交贯,周流全身。并且与五月五日取之,五者,午也,阳之极,双五重合,阳中之阳,故艾为纯阳之气,以纯阳之气而阴干,则阴阳和合而通十二经。中药里面能够通十二经之物不过人参、甘草、附子、姜、艾草这几种,而人参行气,急救回阳,采挖不易,而且价格昂贵;甘草和合百药,为木质植物,不易引燃;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但是毒性太大;姜守而不走,宣发之力过之,且提取纤维也不易;而只有艾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性味温和,老少皆宜,价格低廉,而且其辛香之气的作用是其他几种所不具备的,正所谓芳香开窍、行气化湿,其气通过鼻粘膜的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调节人体神经系统,这是其通十二经的另一种阐述,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能够调节全身系统的只有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而艾草正好两者具备,因此成就了中医里不可替代的地位,且效果神速,所谓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故《扁鹊心书》云:“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特殊用途,如治疗狂犬病,我们今天只能用狂犬疫苗,而我们的上古先民则是用艾灸,《宋本备急灸法》孙真人治狂犬咬法春末夏初,犬多狂,其时咬伤人至死者,世皆忽之不以为事。其被咬人则精神失守,发为狂疾。诸般符药治疗,莫过于灸。便于所咬处灸百炷,自后日灸一炷,不可一日阙。灸满百日,方得免祸,终身勿食犬肉、蚕蛹,食之毒发即死。又特忌初见疮较痛止,自言平复,此最可畏,大祸即至,死在旦夕。若被咬已经三四日方欲灸者,视疮中有毒血,先刺出之,然后灸。这里讲述了治疗狂犬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一灸,百日即可,增强先天免疫系统,与狂犬疫苗是异曲同工。

艾灸作为中医六术之一,具有一个不可替代之处,那就是温度,其余如砭石刮痧、针、药液、按跷(今天的推拿按摩)、导引术等,跟温度的关系现对要少,刮痧在一定程度是打开皮肤通道,促进皮肤排毒,因此恶风,短时间不能洗浴,而且很痛;针折需要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很多病不适于针,因此《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陈延之)

《皇帝内经·灵枢·官能》:陷下则灸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系,火所治之。《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而推拿、导引术都是属于促进血液循环,或者正骨等,一般对温度没有太大影响,而正所谓温度决定寿命,人体温度适当的上升,一般不超过39℃,会提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杀灭体内非我的物质,包括病变的自身细胞,而唯有艾灸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这点。

正是这种温通血脉,祛除风的作用,邪其很多时候用于寒热病,并且可以用于消食,如《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可见艾灸最早应用就是治疗因寒冷导致的各种病症;又如《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指次指间灸之,腨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膺中陷骨间灸之,掌束骨下灸之,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巅上一灸之。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伤食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而这时不仅是寒症还有风邪致病,随着临床实践的时间增加,其功效逐渐为人们认识,如陶隐居云

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甚良。唐本注云《别录》云,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艾叶,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实,主明目,疗一切鬼气。初生取作干菜食之。又除鬼气。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最去恶气。

孟诜云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消一切冷气。田野人尤与相当。日华子云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艾实,暖,无毒。壮阳助水脏,腰膝及暖子宫。

艾灸之法既补泻兼备,《皇帝内经·灵枢·背腧》:“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之,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我们发现艾灸的火都是需其自灭的。这是因为扶阳者补人真气、续人命根之意,艾者纯阳之火种也,灸者播火种之术也。此法能扶一身之阳,壮人先天之肾,补人后天之脾,通一身之经络,行百脉之气血,舒四肢之筋骨,而一旦吹之,则阳气受损,反而受到阴气侵袭。

艾草除了用于艾灸,也经常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作用如治疗妇科疾病的胶艾四物汤、胶艾汤、胶艾丸等,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又艾草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

、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现在很多地方端午节有用艾草煮水给小孩子洗澡的习俗,可以治疗湿疹。

胶艾汤:川芎6~10g、当归10~15g、芍药10~20g、阿胶10~15g、干地黄15~50g、艾叶6~10g、甘草3~6g。水煎,阿胶另烊后兑入,温服,每日二次。 出血性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人工流产后子宫出血、月经多,妊娠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子宫恢复不良(复旧不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性溃疡、外伤出血等伴有腹痛、贫血者。

艾灸还可以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如《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传日本德川幕府时代江户有一老寿星名万兵卫虚度174岁,其妻173,其子153岁,其孙105岁,个个精神矍铄,健步如飞。问其长生之术,答曰:祖传每月初八连续灸足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

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其实此灸法乃由我国所传,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其本人经常灸足三里,活至102岁,这正是古代养生家所推崇的疤痕灸,使灸疤延久不愈,可以保健延年。

《旧唐书》记载,柳公度年八十余岁,步履轻便,别人向他请教养生之术,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柳公度就是经常用艾灸气海以防病延年的。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下面介绍两种艾灸方:

《灸法秘传》:艾叶(一钱五分)硫黄、乳香、没药、麝香、皂角、枳壳、川芎、桂枝、杜仲、全蝎、白芷、细辛、松香、雄黄、独活、穿山甲(以上各五分)上药秤准分两,各为末,和丸,固藏弗泄气。

方解艾叶,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熟艾性热,能通十二经,走三阴,以之灸火,能除百病。硫黄之性纯阳,能援阳气暴脱、命欲垂危。没药、乳香通行十二经络。麝香、皂角宣开上下窍关。枳壳破一切气滞,川芎行一切血凝。桂枝调卫和营,杜仲舒筋壮骨。定厥阴之风,全蝎有力。化痈疡之毒,白芷多功。细辛通窍散寒,松香祛风止痛,雄黄杀百毒,独活搜伏风。更以穿山甲通行经络,直达病所。方中诸品无处不行,所以主治诸,效如桴鼓。

太乙神针:艾绒(三两)硫黄、麝香、乳香、没药、丁香、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 细辛、川芎、独活、雄黄、炮甲(以上各一钱)上药各秤足为末,与艾绒揉和,用绵夹绒一张,约长五寸、宽方尺,将绒药铺掺于纸上,用力实卷,如大指粗,即为一条。如绒药尚多,即多作几条,外再加纸三四层裹之,以鸡子清通刷外层三次,阴干收藏,勿使泄气。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青蒿素可以杀伤癌细胞,当青蒿素与铁离子接触时,就会诱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细胞内形成高活性的化学物质作用于细胞膜使其结构改变,从而杀伤细胞。当疟原虫吞噬这种存储变性铁离子的血细胞后就会死亡,同样的作用在癌细胞中也存在。癌细胞的复制增殖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摄入大量的铁,癌细胞表面存在许多铁离子的转运受体,这就是青蒿素可以选择性的作用于高铁含量的癌细胞,并且青蒿素还可以阻止癌细胞血管网的形成,进一步抑制其增长。目前研究证实,它还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德国研究小组发现,从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时,会产生大量废料,而废料中的青蒿酸与青蒿素的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利用光照、加氧等手段,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利用青蒿酸合成青蒿素只需要5分钟,而且从提取1克青蒿素的废料中可以合成10克青蒿素。


道与阴阳


艾灸是中医学常用诊疗技术,具体为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艾灸都有哪些治疗作用?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局部刺激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

经络学说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以上就是关于艾灸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艾灸是祖国传统医学里三大疗法之一(针灸、艾灸、中药)。

中医有针之不到,药之不及灸之的说法,意思就是这三种疗法各有功效。



首先针灸作用与穴位,速度最快,用于浅标性症状的治疗,可补可泄。

中药效果最慢,从脾胃吸收再作用于五脏,通过阴阳五行的生克去治病。



艾灸擅长补法,对虚症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而且直接作用于穴位和经络,速度快于药石,且无副作用。

举个例子,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病,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脾腧、胃腧等穴位可以疏通脾、胃经络,补益脾、胃,具有很好的治疗脾胃效果。



其实艾灸是比较简单的中医疗法,没有副作用,只要注意灸后2小时不碰水,不吹风,温度不能过高即可,原则是哪里疼灸哪里就可以缓解,那个脏器虚弱就灸这个脏器经络上的穴位和膀胱经上的反射穴位即可。


太极三才减脂灸


首先我们要了解艾灸历史,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率先使用艾治病,当时条件困苦,只能使用些草药,而艾就是在那个时期发现,燃烧后发现艾烟可以治病,由此开启了艾灸时代。

灸之字最早出现在庄子的文章里,他本人也是非常喜欢艾灸的,在先秦时期艾灸相关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其实当时艾是灸法承载材料之一,当时承载灸法材料有八种,包括松、竹、柏、桑等等,最后都逐一淘汰,只剩下艾。

本身艾叶被称为百草之王,有着补充人体阳气的功效,所以慢慢形成将艾与灸法结合在一起,变成中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说艾灸有着非常璀璨的历史,它可以当作一部中华医学传奇来看待,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历经数千年历史,艾灸不但没有消灭,反而变成现在人们追求的自然养生最好方式之一,可以看出艾灸确实有着强大养生作用。

本人也是一个艾灸养生爱好者,对于艾灸贴近自然健康的养生方式,相比于动辄吃药,它更理性,也更健康。


吉艾金金


艾灸治病效果是很好的,古人云,凡疑难病症,针药不及,必灸之,就是说碰到疑难杂症,用药用针无效的,可以用灸法取得较好疗效,灸法是可以治疗很多疑难病症的,可为什么近年来灸法的疗效大幅下降?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厂家生产的艾制品而忽略手工艾制品,由于市场需求,目前使用的艾制品大幅增加,艾制品厂家应运而生,虽然机器加工艾制品可以大量生产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厂家生产的艾制品有几个弊端无法克服

一是储存条件,艾制品要求是陈艾,即使用存放三年以上的艾叶,用存放三年以上的艾叶加工艾绒艾条等艾制品,但艾制品厂家由于受场地限制和市场经济的限制,根本无法将艾叶存放三年以上,大多是今年收购的艾叶当年就要加工,最多放一年后加工,根本无法存放三年,原因很简单,假设一个艾制品厂家一年生产1000吨的艾制品,按最低4比1的比例即四斤艾叶加工出来一斤艾绒来算,那么,艾制品厂家第一年需要存放4000吨艾叶,第二年仍然需要存放4000吨艾叶,第三年也是,而这样的存放,绝大多数的厂家都无法达到。艾叶的储存需要人工维护也没有那么大的厂房存放艾叶。

二是生产加工,艾制品厂家生产艾绒,必须要用机器,而机器在加工过程中会大量流失艾绒,因为艾绒比较轻,所以机器加工艾叶飞扬出去的大多数是用来治病的艾绒,留下的就是艾叶和艾秆。

三是我说的还是良心艾制品厂家,目前不少黑心企业,往艾制品里加杂质等,还标写五年陈艾十年陈艾,一盒仅卖十几元几十元,看到我都笑,哎,哪个厂家可以存放五年,十年的艾叶再拿出来加工?还十几元一盒?

而手工艾绒,就是在每年的端午节后收集采摘艾叶,然后存放三年以上,将艾叶放在石臼中用锤子反复锤砸后,挑出艾梗等杂质,保留艾绒,一般一个工人每天可以锤砸出两三斤艾绒,所以手工艾绒贵就贵在手工上。

灸疗整体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是灸的方式不对,很多医生把艾绒艾条放在灸盒里,然后放在穴位上灸,这样虽然很方便,但效果却不尽理想,原因很简单,灸法要想取得好的疗效,最重要的是穴位在上面,艾绒或者艾条在穴位下面,从穴位下面往上灸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想想烤肉就明白了。你见过把肉放在下面,把火放在肉的上面来烤肉的么?道理一样的,火随烟走。

灸法疗效下降的第三个原因是把药物加到艾绒里,艾绒燃烧可以有治疗效果,可其他药物燃烧后还有作用么?想想就知道了,所以正确的应该是隔药灸而不是把药物直接加到艾绒里。

其他导致灸法疗效下降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大面积多穴位施灸,阴虚火旺体质施灸,晚上施灸,灸后马上喝水或接触水等等。

所以方法是好方法,不会用,也白搭!


三才中医吕即来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一样,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能我觉得这个人有一百个不好,可在别人眼里他会有一千个好,艾灸也是这样,不同的人对它的反应也是不同


艾灸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一种医治手法,一直从古延用至今,古代有很多记载艾灸的书籍,可见在古代艾灸应用之广泛
我国古代一直都有一个说法,针之不及,药之不到,必须灸之,“针”指的是针灸,“药”自然就是中药了,而“灸”便是艾灸了,我们看到,针灸的“灸”和艾灸的“灸”是同一个字,其实针灸的“灸”指的也是艾灸,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古代,艾灸其实是作为针灸的一种辅助疗法或者说是辅助手段,针刺激不到,药物又到达不了的时候,艾灸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了
我们都知道,艾灸是祛湿散寒的“一把好手”,艾灸通过补给体内阳气而把体内寒湿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本人平时也经常在家艾灸,也代理了某品牌的艾灸,要说如何评价艾灸,我只能说个人觉得艾灸确实是挺好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于某些事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喜欢艾灸的朋友一起交流


是无生非


不请自答。

对艾灸的评价,有以下几方面:

1.艾灸是中医上一种治疗、保健、养生的方法。艾灸的奇效,古有所论:张仲景《伤寒论》说"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艾灸的功效由此可见。



2.中医认为,艾灸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的功效。艾草补阳气,灸法通经络。艾灸是寒、气、虚的克星,可以驱寒邪、通经络、补元阳丶调正气。

3.艾灸有三位一体和四效合一的特点。具体说,"三位"就是有病治病、未病寻病、无病养生三个层面;"四效"就是驱寒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

4.艾灸有灸一处治多病的特点;艾灸有治急性病效果立竿见影的特点;艾灸有治慢性病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5.艾灸有物美价廉、没有痛苦、便于长期坚持的特点。

6.对于艾灸,没有接触使用过的人可能会怀疑它,用过的人则赞不绝口而且基本上终身运用。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谢谢您的关注、点赞丶收藏、评论、转发和分享,谢谢!


光明大使送光明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如今对待艾灸有两种看法,有人过分夸大艾灸的疗效,而有人完全否定艾灸的疗效,其实,这都是不可取的,艾灸是有一定的疗效的,但不是所有的疾病艾灸都可以治,只能说艾灸对部分病效果不错,但是艾灸治疗也是有禁忌症的哦。



如今大众普遍认为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等。艾灸主要用于治疗以寒为主的疾病,包括寒冷或者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寒湿腰痛,宫寒,寒冷引起的腹痛,拉肚子等等。



如今的艾灸治疗不能用于热性疾病,比如有发烧的病人,就不能做艾灸治疗,所以凡是有“热”征兆的情况都需要注意暂时不要做艾灸治疗。



艾灸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诱发皮肤烫伤,避免诱发火灾等问题。平时艾灸治疗可以选穴足三里,三阴交,中极,关元,气海,天枢,大椎,合谷,涌泉等等。


杏仁健康


艾灸,古老的中医疗法,绿色安全,效果显著,已经为越来越多人认识和喜欢!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多有阳气不足,湿气太重,而艾灸补元阳,驱寒湿,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效果最佳。

灸法的神奇,非实践而莫知!正所谓,知艾者福,善灸者寿,艾渡有缘人!

各种病症艾灸取穴配穴方法,实证案例,欢迎关注和交流,传承艾灸文化!


艾灸课堂唐医生


艾灸是中医文化一种,有千年的历史与丰富的临床效果,我很喜欢。中医艾灸人人都能用,和西医不同,主内调理,防大于治。我们很多的问题都是小毛病引起的,调理就能恢复了。自从自己认识艾灸后就一直用它来调理身体,效果很好。关键是绿色疗法,不用受打针吃药的折磨,远离滥用抗生毒行列。愿意传承这份艾文化,让更多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