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1對1深陷財務危機 在線1對1成僞命題?

又一家1對1教育機構出事了。

近期,“學霸1對1”拖欠員工數百萬元工資,拖欠學費高達上千萬元的消息在朋友圈裡引發廣泛關注。這家教育機構前身是2015年成立的“學霸來了”,主打K12在線1對1教育,2017年更名為“學霸1對1”,該機構創始人為曲斐煊,是一名自我標籤為95後的創業者,因此備受矚目。《中國經營報》記者第一時間撥打學霸1對1的客服電話和辦公電話,均無人接聽。

近幾年,在線1對1的課程越來越多,尤其是以K12為核心的在線1對1課程更是成為家長為子女開闢第二課堂的主要形式,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裡實現和老師1對1的上課。

然而,一邊是課程推廣和銷售的火爆,一邊卻是多數1對1教育機構持續的虧損,例如51Talk,上市兩年持續虧損。“1對1課程的教師成本居高不下,推廣成本持續走高,這讓很多在線1對1的教育機構無法實現盈利,如果沒有後續資金的進入,倒閉就成為行業常態。” 在線教育百家講壇發起人、資深教育專家馬永紀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學霸1對1的學生家長李晨(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孩子今年4月開始在學霸上課,每次課1.5小時。“在此期間所配班主任老師頻繁更換,且沒有進行任何課外服務。換老師並沒有事先溝通,臨上課才通知。原本約定10月7日上課,但直到10月4日,才在網上知道學霸被收購,目前客服和老師都聯繫不上。”

“我們一共購買了200小時線上課,費用通過海米管家小額貸款每月支付,海米是學霸幫我們推薦和促成的。目前已支付5期,每期1698.52元,還有4期未支付。”李晨說。

在採訪中,記者在微博平臺、百度貼吧等平臺看到很多家長和學霸1對1維權的帖子和抱怨,到目前為止,學霸1對1的老師遭遇了拖欠工資,而報名學員的學費很多都沒有辦理退款。

近年來,教育行業被資本市場看好,1對1教育更是成為了資本市場熱捧的領域,無論是已經上市的51Talk、精銳教育、滬江教育、樸新教育,還是沒有上市的VIPkid、噠噠英語、TortourABC,背後都有各大風投機構的多輪融資。儘管學霸1對1成立時間不長,但也在2017年11月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深圳國金投資。

據瞭解,學霸1對1平臺上共有2000多位學霸老師,多數來自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等一流名校。通過視頻上課系統,為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提供K12的語文、數學、物理等課程的在線輔導。記者採訪發現,學霸1對1首次充值在7000~8000元之間,用戶平均續費為1.2萬元,而單節課程的費用在110~150元之間,其中60%的費用付給學霸老師,其他的是學霸1對1的收入。對於在線1對1的教育機構而言,要想實現盈利,就必須保持一定規模以及口碑,這是後期學員保持續費的重要保證。

但在《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案中,關於預收費的法律規定,只有“民辦培訓教育機構根據培訓內容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和收費週期,並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規範預付費管理,建立相應的風險防範機制”這樣比較寬泛的規定。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教育行業負責人姜雯律師告訴記者,她本人也建議細化這部分規定,避免因商家大規模不合理收費導致的群體事件。

記者注意到,2018年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這是針對線下培訓機構的,但對於線上教育培訓類項目,消費者也不要貪圖便宜一次購入較多課程。”姜律師說。

在線一對一是偽命題?

“我一直認為,在線1對1教學是個偽命題,無論教學質量,還是利潤都不成立。不管融多少錢都將失敗。老師成本60%,招生成本30%,這個概念在真正的運營之後無法成立。更重要的是沒有教學效果,行業第一的學而思有效果的教學比例也不足40%。”學樂雲教學董事長陳冬華對記者表示。

在陳冬華看來,1對1教育是包裝出來的營銷概念,首先,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輔導之間沒有必然關聯。“學習提升的核心在於‘學’本身,而不是‘教’本身。”陳冬華強調,很多強調名師輔導的1對1教育機構就是利用了家長迷信所謂“名師”的心理來做營銷。“但是,實際效果很多並不是想象的那樣,因為具體‘學’到了什麼程度是很難把控的。”陳冬華表示。同時,從經營角度,陳冬華認為1對1的模式其實沒有盈利可圖,老師的硬成本在40%~50%,超過60%的機構也很多。此外,還有營銷成本、銷售提成和人員工資、辦公場地的租金,這些佔到35%左右,加上技術研發等。可以發現,儘管1對1課程價格不菲,但是對於教育機構而言沒有利潤。

相比之下,在線教育機構的營銷成本居高不下,因為復購率不高,需要教育機構花費很高的人工成本和推廣成本來做營銷,要在媒體上投放廣告和各種公關傳播,包括試聽課、電話銷售團隊等成本,平均一個學員的獲客成本高達2000元以上。此外,1對1模式的客戶黏性也不強。“如果你的孩子初中畢業了你還會去購買初中的課程嗎?”陳冬華強調這種模式不具備重複購買模式也是其致命的問題之一。

無人機教育小飛手朱妮告訴記者,學霸1對1這樣的機構客單價不高,差不多一節課100多元,但招生成本很高。1對1教育線下機構會好些,線下機構收費高,只要一直有現金流,沒有利潤也能維持。

線上1對1教學這種看似清晰的盈利模式,卻讓很多在線教育機構無法實現盈利。而且隨著營收規模地增加,虧損也在持續地增加,從而帶上“規模不經濟”的魔咒。

“相對於小班授課的‘1對1’授課模式,目前面臨最大的瓶頸就是師資資源。1對1授課對老師的專業性和教學能力要求極高,這就極大限制了該模式的擴張速度。”馬永紀告訴記者。

1對1的授課,對於學生和教育機構,老師的授課成本都很高。由於老師的成本是剛性成本,很難降低,加上營銷推廣的成本居高不下,獲客成本高企就導致教育機構規模做得越大,虧損就越多。例如51Talk,當銷售規模從2016年的4.14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8.5億元,其虧損額也從2016年的5.148億元擴大到2017年的5.8億元。也因此,很多在線教育機構開始轉變授課方式,不再推行單一的1對1課程,而是紛紛推出小班課。比如掌門1對1、 VIPkid、51Talk等都推出了小班課業務。

然而,這些在線教育機構能否規範經營還需要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姜雯律師說:“《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送審稿)對互聯網教育相關的內容做出了較多的補充。”她強調,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明確實施學歷教育的互聯網教育平臺需要取得辦學許可證的,互聯網教育平臺不得實施需要取得辦學許可的教育教學活動。另外,對於互聯網教育平臺,未來也會有更高的准入門檻以及更嚴格的監管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