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乘試駕攻略(淺談如何試乘試駕)——(試乘試駕篇)

前面講完安全方面的,終於到了試乘試駕的介紹了。網上有很多媒體在做車輛測試的文章和視頻,能夠從專業的角度進行評測,介紹試駕後的感受,能幫助我們瞭解具體性能。但是每個人的用車需求是不一樣的,同一輛車試駕完後的每個人得出了的主觀感受也是有區別的,客戶買車在進行車型篩選時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對比。那麼我們平時在試駕對比時,在時間上和專業程度上也不具備像媒體那樣足夠的條件和經驗,所以瞭解些簡單實用的分析方法,用來方便我們在進行試乘試駕中瞭解車輛的優劣和是否適合自己。同時也避免因為我們對車瞭解程度所限,存在一些不恰當的判斷方式,做出錯誤的判斷。本著是"淺談"就不說的太複雜了,將大致的測試方法介紹一下,以後還會單開篇章詳細寫各個細節。

還有需要說明的是,價位越高的車型,各方面的性能會更好,所以同等價位和功能定位一致的車型作對比,更為合適。

舒適性

一輛車是否舒適,受很多方面的影響,像懸架系統,噪音,座椅,空間等等,都會影響整體的駕乘舒適性。

1.1 座椅的舒適性。

試乘試駕攻略(淺談如何試乘試駕)——(試乘試駕篇)

汽車座椅都是採用人體工程學來設計,所以能更好的適應人體結構,來保證乘坐的舒適性。可以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比看看哪個更出色。首先要看看座椅的坐墊的尺寸,尤其是長度,坐上之後能夠把屁股和腿托起來,不是隻能托住屁股部分就可以了,這樣時間長了會很容易產生疲勞。還有坐墊的張仰角度是否合理,坐上能否有一個很好的承託。還有後排座椅靠背的角度的設定,一般大部分轎車不能調節的,所以坐上去感受一下是否合適、舒服。靠背對腰部是否有足夠的支撐?座椅的填充物有是否厚實,軟硬適中?座椅的包裹性如何?都需要細細體會。

試乘試駕攻略(淺談如何試乘試駕)——(試乘試駕篇)

同時注意要區別車型偏向運動還是家用定位,不同定位車型要分開對比,同時還要考慮每個人身材差異而產生的感受有所不同。還有轎車和SUV車型在坐姿上會有不同,轎車的座椅躺一些,SUV的座椅高且直立一些,開慣了一種車型再去適應另一種的話,短時間會不大適應。對比時為了更全面的評判這都需要考慮進去。

1.2 車內空間

可以首先調好前排座椅的位置,剩下的就是後排空間了,坐上可以看一下頭部和腿部的空間有多少。中間凸起的高低多少也會影響後排中間的乘坐舒適度。還有後備箱空間,不只要看數據上有多少容積,主要看實際使用空間有多大,後排座椅放倒後的情況如何等等。

車內空間對比一般要遵循同車型、同級別來對比,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同價位,中高端車型也許會差一個級別,所以單說空間上就有很大區別(奔馳C和大眾的輝昂)。還有主打運動風格的車型在空間上大都不佔優勢的,像福克斯和軒逸著兩款車,定位和客戶群體有差異,在空間和後懸架上有很大不同。還有每個合資品牌受各自文化影響也是有區別的,像日系和德系車在車內的空間利用上就很不錯,像美系和法系車空間利用上就沒有那麼好,而在動力和超控上比較突出。所以,需要我們在車型對比中,按照你的需求,預算和愛好等等方面要合理去區分、對比。

1.3 噪音和震動

這方面想說汽車的NVH來著,但是包含面太廣,就簡單說一下比較好觀察的噪音和振動方面吧。噪音的來源很多,主要有發動機的噪音,胎噪和風噪。振動需要注意方向盤,各個踏板,內飾。還有在行駛時懸架傳來的噪音和振動。

在試乘試駕中,感受發動機分別在怠速、正常行駛和大油門高轉速加速行駛時傳遞到車內噪音的大小,還有方向盤和各個踏板是否有發動機傳來的振動。

風噪主要看車輛在行駛時對風噪的隔絕如何,注意聽一下車輛在不同速度下的風噪大小。如果外部有比較大得橫風和逆風行駛時風噪還會稍大,不同車型對比時注意區分特殊情況。還要注意車輛的A柱和外後視鏡這些外部比較突出的地方。

車輛行駛時的胎噪也是和速度成正比,需要感受各個速度的噪音變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路面的所產生的胎噪是有很大區別的。一輛車同一速度同樣在柏油路面行駛,路面的粗糙程度不一樣,胎噪大小也有明顯差異。比如,一輛二十萬的車試駕時在一條比較粗糙的路面試駕,之後去試駕的十萬的車,選的試駕路線路面很細膩,這時它的胎噪絕對要比二十萬的車要小。所以要注意區分這些特殊情況。

試乘試駕攻略(淺談如何試乘試駕)——(試乘試駕篇)

震動方面要注意發動機在大負荷時,傳遞到車廂裡的振動大小,還有在怠速時空調壓縮機工作的時候,用手感覺方向盤,中控臺等地方是否有振動,還有用腳感覺下各個踏板是否有傳遞來的震動。還有通過不平整路面時底盤傳遞來的震動和噪音大小,是否有異響,都需要仔細感受一下。如果有發動機啟停,別忘了試一下啟停工作時的震動和噪音。

還有一些車型有主動降噪功能,可以用揚聲器發出與噪音的反向聲波來中和噪音,現在一些中等價位的車也開始配備。試駕這類車時可以感受一下具體效果。

1.4 懸架的舒適性

一套好的懸架系統,既能夠保證車輛任何顛簸路面情況下的舒適性,還能滿足激烈駕駛的操控性,但是兩個方面都能兼顧卻很難,這也和車輛的定位和價格息息相關。在舒適性方面主要看懸架的慮震優劣,試駕時儘量測試通過不同路況時懸架的濾震能力。

試乘試駕攻略(淺談如何試乘試駕)——(試乘試駕篇)

像通過減速帶是經常遇到的,看車輛的懸架能否充分化解。過快的或過慢的速度都不能有效測試出真實水平,我一般都在30公里/小時以上來試。感覺懸架是否有"生硬"感,就是震動就像沒經過過濾很直接的傳遞到車身的感覺,還是比較柔和,通過時沒有多大感覺的那種,或者是算不上軟,但是也不感覺"生硬",顯得有韌勁的那種厚重感。同時還要求通過減速帶時不能有多餘的彈跳。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價位較低的車,就算車的懸架是偏舒適調校,過減速帶也會多少略顯的"生硬"。價位高一些的車,就算是偏運動風格過減速帶也不會顯得"生硬"。需要注意這種情況,不要混為一談。需要注意的是減速帶並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安裝在不同地方的減速帶的高度可能是不一樣的,造成慮震的效果有差異,不再一個地方試駕還要注意這方面的差別。

車輛通過小幅度的顛簸、破碎路面時,要感覺車身的顛簸感、起伏和震動的大小。好的懸架會屏蔽掉大部分的震動和路面顛簸,且沒有內飾異響。通過拼接有落差的路面時,緩衝過後車身有沒有多餘的晃動。需要注意的是,懸架與底盤、車身連接的膠套的,還有輪胎的性能,好的座椅也會有效的較低車身震動。

試乘試駕攻略(淺談如何試乘試駕)——(試乘試駕篇)

通過較大的起伏坑窪路面時,需要注意懸架能否充分化解路面起伏的帶來的衝擊,能否拉得住車身,不至於大幅度的來回搖晃。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懸架越軟越好。當然,較軟的懸架對路面顛簸能更好的吸收,過濾的更徹底,但是太過柔軟的懸架缺乏支撐,車輛在變道時車身的側傾就會變大,影響安全。在通過大的起伏時懸架不容易拉住車身,會有多餘彈跳,反而不好。所以懸架都會按照車輛定位來進行調校,在舒適性和操控性上找到一個平衡點。還有,不同品牌的車型,都有自己的風格,一般日系車懸架偏軟舒適性好,歐美系車底盤多富有韌勁行駛穩健。有沒有舒適性和操控性都能完美兼顧的?當然有,像高端車型配有空氣懸架,還可以進行調節高低,適應各種路況。還有主動電磁懸架,主動調節減震器的阻尼,在舒適性和運動性上都達到最好。在試駕這類車型,一般都會作為車型賣點,工作人員會主動讓你體驗,到時可以感受一下。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