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养:治的是病、养的是命!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病要“三分治七分养”。

可是几乎每个病人和病人家属都希望“以治为养”,说白了,就是急于求成,平时不重视“养”,病发了,片面的求医生,求仙丹治疗,心情可以理解,多半事与愿违。近些年来,从美国开始,医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药物在四高等慢性病治疗上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不仅引起很多并发症,而且还造成了病情的加重和死亡率的上升。于是,很多医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食疗”,术语叫做“营养医学”,其实,就是我们中国老祖宗说的“三分治七分养”,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的老祖宗有先见之名,不愧为世界医学之祖。

三分治七分养:治的是病、养的是命!

三分治,准确的说是紧急救治,就是病发了,危急时刻了,必须要急救,就像现在的住院治疗一样,可是不管你是住三个月,还是三天,这就是“三分治”,其实这个“治”,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祛除危险,叫做“临床救治”!解决危机,而要想真正康复,还是回家去养。因此说,“三分治”,治的是病情的急性期,使用的方法无非是打点滴、吃西药、做手术等手段,效果快,又直接,但是不能长期用,只是解了燃眉之急,还需要进一步的回家有序调养。

三分治七分养:治的是病、养的是命!

接着,就是重头戏“七分养”了,养的是什么?怎么养呢?

中国的老祖宗对待事物喜欢“三七开”,而外国人对待事物欢用“二八定律”。意思差不多,不必过分的去强调数字的大小,而是要体会其中的分量,到底哪个更重要?

三分治七分养,是个医学概念,着重强调的是“七分养”,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病需要过程,需要慢条斯理,需要循序渐进。二八定律,是个管理学概念,20%的人比其他80%人的作用更大,说明一个企业里多数人的作用是铺垫,而20%的人才是精英。七分养,养的是什么?养的是命,“命”是什么?“命”是我们的呼吸,心跳,是五脏六腑的平稳,是大脑的清醒,是四肢的健全,是一切健康的生命活动和生理现象。

那么,我们该如何“养命”呢?“养”的繁体字是这样的一一養下面明晃晃的是“食”字,也就是说,老祖宗告诉我们“七分养”的核心就是“食物”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就是一个“七分养”的科学,也就是“养命”的科学。

随着寒气的不断加重,白露更加凝重,寒露由此而生。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从立秋始,人体就在逐渐适应秋天的节拍,“收养阳气”在整个秋季都是非常适用的。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秋季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养生中医常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在南方,寒露节气正值秋高气爽之时,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广东民间有“中秋过后夜夜凉”的民谚,到了寒露以后夜晚的气温会变得更低。寒露节气也让南方的天气呈现出干爽的感觉,但有时因寒流南下出现一些阴雨天,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秋令时节不少人一吃补药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失眠、胃脘疼痛、腹胀腹泻的情况。 中医认为,此症属于“虚不受补”,多是因为体质虚弱,不能承受补品,进补后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吸收机能,导致机体营养不良、气虚血弱反过来又会影响消化吸收机能。其实虚不受补是可以改善的,根据秋季特点和补品的性味,服食一些比较平和的食材

山药:中医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能补五劳七伤、镇心神、安灵魂、补心气等。 山药具有营养滋补、增强机体免疫力、镇咳祛痰平喘等功效。山药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切细煮粥喝,对虚性咳嗽及肺痨发烧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结果。

银耳:银耳是滋阴润燥的饮食佳品,它润而不寒、甘而不腻、补而不滞的特性,正适合秋季的平补原则

大豆:“留种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古语有云“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豆子的养生功效自古便发掘出来了,如今不少健康辅助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从豆类中提取;

其中含有蛋白质、必要的脂肪和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是上佳的抗氧化剂,不仅能帮助身体回复年轻状态,促进身体健康、维持健康体重,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和部分癌症,最妙的是,几乎所有豆类都是味甘性平,不失为秋季最好的滋补食物。

三分治七分养:治的是病、养的是命!

温馨提示:适当锻炼—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另有一番动人景象。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