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危機,產能已過剩十倍!

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3.0版(以下簡稱NEVI)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7月NEVI綜合指數為26.6,較上月驟降12.7。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依然為廣州、深圳、上海、北京和杭州。

圖表1 - 2016年7月份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指數(NEVI)變化趨勢

新能源汽车危机,产能已过剩十倍!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中國新能源汽車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傳媒推出的NEVI,旨在用大數據解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城市的前進步伐,客觀、科學、前瞻地反映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呈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鮮明的城市特色。

相比較NEVI指數在過去半年的變化走勢,本月指數變動幅度較為巨大;即使排除掉季節性因素(夏季高溫所帶來的消費疲軟和產線維護),7月份NEVI指數的驟降也值得我們去認真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結合指數算法,以及消費分項指數和供給分項指數的變化情況,一個初步的結論可以得出:新能源乘用車有效需求疲軟是NEVI指數本月驟降的關鍵。有效需求的疲軟包含兩層含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經歷了自2018年5月份以來的連續兩個月的環比下降;以及新能源乘用車未來有效需求,尤其是來自私人用戶的有效需求有待進一步發掘。

難以走出獨立行情的新能源乘用車

總體而言,中國乘用車季度需求增長具有顯著的週期性特徵。自2015Q3開始,中國乘用車需求正在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2016Q3是本輪週期的增長高峰;現階段,中國乘用車需求週期正在進入下行通道,預計將在2018Q3見底,雖然政府相關部門通過財稅政策(如2018年7月31日,對節能汽車,減半徵收車船稅;對新能源車船,免徵車船稅)進一步刺激需求,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經歷自1996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下降。

圖表 2 - 2001-2018年中國乘用車季度銷量及增幅週期性變化(單位:千輛)

新能源汽车危机,产能已过剩十倍!

數據來源:財新數聯;備註:週期中紅色表示週期中的增幅高峰,灰色表示週期中的增幅谷底

從2018年前7個月的市場走勢來看,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實際表現符合我們原先的邏輯判斷,甚至還出現了一些之前未來料想的更壞因素。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作為乘用車市場的一個有機構成,其市場走勢也必然受到乘用車市場整體的極大影響。

圖表 3 - 2013Q1-2018Q4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季度銷量演變及預測(單位:千輛)

新能源汽车危机,产能已过剩十倍!

數據來源:財新數聯;備註:2018Q3-Q4數據為預測值

從新能源乘用車的季度銷量走勢來看,自2017Q1開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增幅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並在2018Q1達到階段性峰值,2018Q2的市場表現和上季度相比開始出現增幅滑落的端倪,預計隨著乘用車市場整體的惡化,2018Q3-Q4的新能源乘用車需求增幅將出現顯著下降。

造車新勢力面臨的真問題

然而,隨著年關的不斷迫近,2018年最後兩個季度即將成為國內諸多造車新勢力車輛交付的關鍵時刻。甚至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深圳NioHouse開業儀式上,公開叫板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今年蔚來如果不能交付10000輛車,賠你一輛蔚來ES8。”此前,何小鵬曾在7月底發佈朋友圈放言稱“今年沒有人可以交付10000臺”。

此後,造車新勢力的新車交付問題在互聯網不斷髮酵,甚至蔚來ES8的電池續航、產能爬坡、以及生產能力等問題被不斷吐槽、猜測和質疑。以蔚來ES8為例,電池續航不是問題,產能爬坡也不是問題,至少,電池續航和產能爬坡均屬於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的內部可控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客觀存在,但由於存在不斷改善的空間和努力,以及內部信息的相對封閉性,任何的猜測和質疑都並沒有實質性意義。在我們看來,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面臨的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尋找到願意接受造車新勢力,併為之而埋單的真實客戶。

蔚來汽車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蔚來ES8共獲得1.7萬張訂單,其中,“大定”訂單4989張,其餘1.2萬張訂單均為定金隨時可退還的5000元“小定”。假設蔚來ES8未來幾個月在生產環節和產品表現上不存在重大失誤,我們估算蔚來汽車已經獲得的4989張“大定”訂單可以實現最終80%的訂單轉化,考慮到部分用戶對於新產品初期品質的可能擔憂,蔚來汽車可以在“大定”訂單中成功尋找到屬於2018年的真實客戶數量大約為3000個;至於1.2萬張隨時可退還定金的“小定”訂單,25%的有效訂單轉化率已屬超高的轉化水準,對應的真實客戶數量也是3000個。綜合測算,蔚來汽車距離2018年交付10000臺ES8尚存在4000輛左右的真實客戶缺口。

平均到2018年7月31日之後的每個月,這意味著蔚來汽車在努力將1.2萬“小定”轉化為“大定”,乃至於真實客戶的同時,還需要額外尋找800個真實用戶才能滿足1萬輛的最終交付目標。繼續以25%的有效訂單轉化率為基本假設前提,換句話說,蔚來汽車為ES8實現1萬輛交付需要額外爭取20000個“小定”訂單。這絕對是個艱鉅無比的偉大任務!

特斯拉的“出埃及記”

即使強悍如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產品交付依然經歷了長長的“出埃及”之路。自2014年2月份第一輛TESLAMODEL S在中國大陸註冊,特斯拉經歷了漫長的31個月才實現了1萬輛的產品交付,這時候TESLAMODEL X已經在中國上市銷售。從第一個1萬輛開始,特斯拉又用了9個月實現了第二個1萬輛交付。

圖表 4 -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累計交付數量演變

新能源汽车危机,产能已过剩十倍!

截至2018年6月底,特斯拉累計在中國大陸交付了2.1萬輛MODEL S和1.8萬輛MODEL X,總量尚不及4萬輛,這距離特斯拉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是第53個月。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特斯拉,還是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尋找有效需求才是當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參與者亟待解決的關鍵任務。這個任務的完成與否對於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至關重要,它關乎用戶認知,關乎品牌塑造,關乎現金流表現,更關乎投資人的資產回報。如果這個關鍵任務不能被有效完成,這將成為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所有造車新勢力的“阿克琉斯之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