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輪胎大牌代理商自述生意難做

這些年,國外大牌的輪胎代理們都說日子不太好過?是真的嗎?

山西省四方緣商貿副總原總,近日在與作者交流中,幾次談到這句話。作為國際大牌鄧祿普的代理商,2017年,飽受“盈利差”、“輪胎炒貨”等問題的困擾。

日前,就以下兩個問題,原總向作者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國際輪胎大牌代理商自述生意難做

國產輪胎品牌更“賺錢”?

國際輪胎大牌代理商自述生意難做

據瞭解,同國產輪胎品牌相比,鄧祿普、米其林等國際品牌的價格十分透明。在原總看來,就好比是一把雙刃劍,為消費者提供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為經銷商帶來更多的困惑。

“在維修店內,絕大數車主都通過手機在電商平臺上查詢需要更換輪胎的價格,並以此進行砍價。”說起這個現象,原建民也表示十分無奈。

據介紹,和這些國際輪胎大牌相比,一部分國產輪胎似乎更能“讓店主獲得更高的利潤”。

作者瞭解到,這種利潤主要由兩種“不透明”造成。中低端輪胎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往往把“價格戰”作為主要競爭手段。通過競爭企業相互殺價的過程,採購進貨的店主獲取更多的利益。

與此同時,由於國產輪胎因為名氣較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很多國產輪胎沒有機會進駐電商平臺。車主沒法通過網絡查詢到輪胎的真實價格,在砍價中就處於劣勢的地位。信息的不對稱,從而讓很多店主“有利可圖”。

作為鄧祿普的代理商,經常走訪門店的原總,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他看來,這種盈利方式一定不會長久,輪胎門店最後都會走向正規化。原總說:“代理商的作用,就是帶領門店把最合適的輪胎,以最合理的價格,賣給最需要的車主。”

“炒貨”讓代理商舉步維艱

“炒貨”是輪胎行業的術語。

不少商人以較低的價格,向全國各地門店推銷輪胎產品,搶佔市場份額,擠壓經銷商的生存空間。在北京、鄭州等一些大中型城市,讓經銷商恨得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的“炒貨大王”,不在少數。

2017年,氾濫的“炒貨”行為,讓許多知名輪胎品牌代理商舉步維艱。

原總開玩笑稱:“當然,只有國際大品牌才有機會被炒。”

相比之下,鄧祿普、米其林等國際品牌的影響力大,流通性強,回款也迅速,所以成了不少炒貨商眼裡的保值產品。

據悉,行業內不少炒貨商的貨源,就來自於經銷商自身。對於很多經銷商來說,無法完成業績指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不少炒貨商就盯上這批完不成的業績指標,但給出的價格相對較低。

因為現款結賬、出貨壓力大等各種原因,一些輪胎經銷商在“炒貨”面前別無選擇,只能妥協。從而低價拿貨的炒貨商把輪胎轉手加價,換個地區賣掉,最後又擠壓了其他地區經銷商的生存空間。


素材來自輪胎世界網,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不妥請與我們聯繫,謝謝!

國際輪胎大牌代理商自述生意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