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王莽自幼飽讀經書,十分嚮往《周禮》等所描繪的古代制度,因而即位後,為緩和尖銳的階級矛盾,在劉歆等經學家的幫助下,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其主要內容為: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一是實行“王田”、“私屬”制。為了解決長期存在的土地和奴婢問題,始建國元年,王莽頒佈了“王田”、“私屬”的詔令。規定:更名天下田為“王田”,私人不得買賣;男丁8口以下之家佔田超過1井(900畝)者,分餘田與宗族鄰里鄉黨;原來無田者,按制度受田,即一夫一婦受田百畝;奴婢稱為“私屬”,不得買賣。

二是實行五均、賒貸及六管。始建國二年,王莽下令實行五均、賒貸和六管制度。五均,是指在長安及全國五大城市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設立五均官。長安分東西市,設令,各市有長,令、長皆兼五均司市官,稱為“五均司市師”,下設立易丞5人,錢府丞1人。五均官的任務是管理市場的物價,收工商業稅。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各地五均官在每一季度的中月,規定出各種貨物的標準價格,稱作“市平”。物價高於“市平”,則把庫存物資按平價出售,價格低於“市平”,則任其出售。賒貸,即由政府辦理貸款。規定:貧民遇有喪葬、祭祀或欲經營工商業而無資金,可向錢府丞貸款。祭祀貸款限10天歸還,喪事限3個月歸還,不收利息;工商貸款每年要取十分之一的利息。

五均賒貸,加上政府經營的鹽、鐵、酒和收山澤稅,合稱為“六管”。三是實行幣制改革。王莽進行了三次幣制改革。第一次是在王莽即位前的居攝二年(公元7年),他下令“於五銖錢外更鑄大錢,重十二銖,文曰大錢五十。又造契刀、錯刀。契刀值五百,錯刀值五千,四品並行”。王莽當皇帝后,在始建國元年,又進行第二次幣制改革,廢除錯刀及五銖錢,另外發行“寶貨”,即有五物(金、銀、龜、貝、銅)六名(錢貨、黃金、銀貨、龜貨、貝貨、布貨)共二十八品。因貨幣種類太多,換算困難,流通不便,僅一年就被廢除,只留小錢值一、大錢五十兩種繼續使用。天鳳元年(公元14年),王莽又廢除大、小錢,另作貨布、貨泉,兩種貨幣並行。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四是統一度量衡制度。王莽命制標準的度量衡器頒行天下,令“萬國永遵”,作為全國的統一度量衡標準。它已具備斛、鬥、升、合龠五量,東漢以後各代多承襲莽制。

此外,王莽還將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縣地名、行政區劃屢加改變,甚至連國號也多次變更,如“新家”、“新室”、“黃室”、“新成”、“薪世”、“薪”等。但這些都毫無實際意義。

應該肯定,王莽改制的用心是良苦的,有些措施也確實觸及到了當時的社會重大問題,如“王田”、“私屬”制乃針對土地兼併和農民不斷奴隸化問題而發;施行五均、賒貸,六管,是為了限制豪民富商的高利貸盤剝。但是這些措施的推行,不但沒有緩和西漢晚期以來的諸多社會嚴重問題,反而使社會危機更加嚴重。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首先,王莽的新政觸及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如“王田”制施行後,地主官僚因買賣田宅而獲罪者不可勝數。這樣,許多原來擁護王莽的官僚地主也轉而反對王莽。劉漢貴族更是如此,他們“自王莽篡漢,常憤憤,懷復社稷之慮”,有些人甚至不惜“傾身蕩產,交結天下英豪”,待機起兵反莽復漢,其次,王莽新政的本身也帶有諸多空想的成分和各種弊端,如幣制改革,違反了經濟規律,給社會經濟造成很大混亂,“每一易錢,民用破業”,“富者不得自保,貧者無以自存”,致使“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給人民造成巨大災難。由於社會經濟狀況的急劇惡化,階級矛盾更加尖銳。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王莽在改制的同時,還對周邊少數民族發動了戰爭。王莽為顯示自己的威德,特派五威將軍王奇等向邊疆少數民族頒發新室印綬,收回漢印,把原來漢朝所封的王全部改為侯,結果引起周邊各族的反抗。其中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是對匈奴的戰爭。這些戰爭不僅破壞了自漢武帝以來中國與周邊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而且加重了國內人民的負擔。沉重的賦役徵發,殘酷的刑罰,使百姓“力作所得,不足以給貢稅。閉門自守,又坐鄰伍鑄錢挾銅。奸吏因以愁民,民窮,悉起為盜賊”。這樣,醞釀已久的農民大起義終於爆發了。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一帶發生饑荒,新市(湖北荊山)人王匡、王鳳兄弟聚饑民發動起義,數日之間隊伍便發展到七、八千人,他們的根據地在綠林山(湖北大洪山)中,故稱為“綠林軍”。

天鳳五年(公元18年),琅邪(山東諸城)人樊崇在莒縣發動起義。他們以泰山為根據地,轉戰黃河南北,隊伍迅速擴大。地皇三年(公元22年)四月,王莽派更始將軍廉丹和太師王匡,率軍十萬人,前往鎮壓樊崇軍。為了同官軍相區別,樊崇軍每人皆用赤色塗眉,因稱“赤眉軍”。起義軍在成昌(山東東平)與王莽軍展開激戰,結果官軍大敗。之後,起義軍乘勝向西發展,人數達到十萬。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農民起義烽火連天,狂飆四起,王莽一籌莫展,無計可施。這時候,他又只好乞靈於讖緯、符命、神靈,用以自欺欺人,從而做出了諸多荒唐可笑的舉動。天鳳四年,當農民起義規模還較小的時候,他曾命令工匠用銅鑄造了一個象徵北斗星的威鬥。他相信威鬥可以鎮壓農民起義,他無論在哪裡,都讓一個司命執威鬥相隨,威鬥隨時辰轉動方向,王莽的座位也隨之轉動,始終處於斗柄之上。

有人說,黃帝成仙是因為建有華蓋,王莽就命人按傳說的樣子為自己造了頂九重華蓋,華蓋高8丈1尺,裝在一輛四輪車上,用6匹馬拉著,300名身著黃衣黃帽的力士簇擁在後。車上有人擊鼓,馭手一邊駕車,一邊不斷喊著:“登仙!登仙!”旁觀者掩口而笑。

王莽大力進行復古改制,推行各種新政

昆陽戰後,在綠林軍逼近長安之際,有人提議,宜呼嗟告天以求救,王莽便親率群臣到京師南郊哭天。他仰天呼道:“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滅眾賊?即令莽非是,願下雷霆誅臣莽!”因捶胸頓足,號啕大哭,竟至氣盡昏厥,醒來後又伏地叩頭不止。為了感動上蒼,王莽令“諸生小民會旦夕哭,為設飧粥,甚悲哀及能誦策文者除以為郎”,以此為郎者竟達5000餘人。

哭聲並沒能感動上天,王莽求救無門,坐以待斃。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初,農民軍終於攻入城內。城中官吏及王莽的士兵、宮人紛紛奔逃,最終王莽大敗,身敗名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