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凡是踏入股市的人,大概都有相同的体会,那就是无论事先准备多么充分(包括技术,心理,资金等诸方面),初入股市,都感到迷茫,感到股市是如此的令人难以捉摸。其间虽也有初入股市小有斩获的时期,但几乎每个人都会遭遇迷茫期,自信丧失期,甚至有很多汇友就此止步,从此远离股市。以笔者粗浅的体会,要在股市取得成功,必经以下三个阶段(这其中不包括有过其它投资经验者),或称为炒汇的三个境界。只有达到最高境界,才能保证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

境界之一,初生牛犊,胆大如虎阶段。此阶段亦可称为盲动期。怀着对投资市场美丽前景的憧憬,或听道听途说,或被劝诱,在并没有充足经验及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冲入股市。此一阶段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一是对股市的风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完全不懂得资金管理。二是分析水平,特别是技术分析水平有限,操单往往凭道听途说或所谓的专家指导。三是实际操作经验不足,遇突发事件易惊慌失措。四是心态不正,想赢怕输,对亏损没有心理准备。遇亏损时,不会合理地调节心态,不肯服输,死顶硬抗。这一阶段的汇友的表现往往是频繁进出且进出单量大,大输大嬴。特别是在初有斩获时,这种现象就越明显。但处于这个阶段的汇友,最后往往是以惨败结局。

境界之二,老奸巨滑,胆小如鼠阶段。此阶段亦可称为谨慎期或动摇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汇友,已经过了股市的风风雨雨,也往往在股市受过创伤。在失败教训的刺激下(往往少有成功经验的激励),经验日趋成熟,技术日趋老到,对各种做单技巧的掌握亦趋于熟练,对预想范围内的失误与损失也有了相当的承受能力。但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对前一阶段的失败记忆犹新,过于迷信技术分析,热衷于对某些技术信号与技术细节的过细分析,缺乏对大势判断的自信。在这一阶段的汇友眼中,到处都是阻力,遍地都是支撑,想下单,又怕在下个阻力位被挡住,前怕狼,后怕虎,始终感到难以下手。即使进单,也是遇阻即跑,难以获得大的利润。处于这一阶段的汇友往往没有大输大赢,但往往几次盈利会葬送在一次失误里。愈是这样,愈变得谨小慎微。往往在不自信与不甘心之间彷徨不已。

境界之三,洞彻先机,艺高胆大阶段。此阶段亦可称为成熟期。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一是心态的平和。对股市中的风浪已习以为常,不再会因股市的波动及一俩次的胜负而亦喜亦忧。二是对股市的判断有着较强的自信,能较完整的掌握股市的大势走向,对于达到自己目标前的阻力与支撑视而不见。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对技术分析已了然于心,但又绝不迷信技术分析。他们像老练的猎人一样,能够“嗅“到股市的味道。在他们看来,任何的评论与消息,都不过是为我所用的参考,听而不信。三是操作手段的熟练。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清楚地知道股市的风险。因此,他们也最知道怎样来保护自己。他们既自信,又不自大,懂得运用合理的操作手段来规避风险。因此,他们在股市中游刃有余,输小赢大,成为股市的弄潮儿和真正的胜利者。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什么是成交量?

成交量是指某一个时间段内具体成交的总手数,在股票当中1手=100股。成交量的大小反映了多空双方对当前价格的认同程度,成交量大就说明了多空双方分歧大,成交量小就表明了多空双方分歧小,成交量也可以反映市场或者是个股的交易活跃程度,根据不同的位置成交量变化来判断主力的动向,从而做出买卖决策。

成交量的3大功能:

1、成交量是股价上升的原动力,也是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升行情里,股价上涨时,成交量增加,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减少;下跌行情里,若股价下跌量增,表示作空动力大。当成交量出现萎缩后,一旦增量介入,股价将回升。

2、成交量的增减决定股价涨跌速度。

股价处于低位时,成交量温和放大,奠定了股价上涨的基础。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若过于放大,则影响股价继续上升,涨幅受限。

在回档整理期,通过成交量萎缩来整理筹码,积蓄动力,一旦成交量再次放大,股价将回升。

在下跌行情中,股价处于高位时,成交量萎缩,股价无力坚守高位而下跌,若下跌时成交量萎缩很快,则卖意减弱,,跌幅有限。

3、成交量的变化能改变个股的"股性"。

成交量决定股票的"死活"。成交量增加,股性就"活",成交量减少,股性就"死"。成交量既能使热门股变冷,也能让冷门股变热。

成交量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其重要性仅次于价格分析(趋势分析)。所以投资者在分析成交量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成交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类分析指标。因此对成交量的分析,应该与价格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分析。不可脱离股价变动,而单独分析成交量。

(2)不同板块、不同股票的成交量的分析标准,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大盘股的换手率超过5%,就已经是大幅放量。而对于投机活跃的小盘股来说,可能换手率超过10%才能算是大幅放量。

(3)股价上涨时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但是下跌时则不需要。就好比推石头上山,上山时需要不断用力推动,而下山时则不必费力,单凭重力石头就能向下滚动。

1、成交量最佳买点:低位的价量齐升,逢低买入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2、成交量最佳买点:缓慢攀升后开始放量上涨—第一根放量大阳线处买入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3、成交量最佳买点:股价跌至某个重要支撑位—缩量企稳时买入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4、成交量最佳买点:放量突破重要阻力位—突破日买入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成交量选股原则

(1)成交量出现的位置决定股价的走势,长期盘整之后出现连续巨量且股价小幅上扬的股票可以大胆介入,不能畏缩不前。(低位庄股,突破不可放量,因为庄股筹码已经很集中了,放量都在中后期了) 

(2)高价区出现巨量而股价变动不大的股票千万不要追进。(说明筹码还是松动)

(3)选择黑马股的绝招之一是根据成交量变化,能够大涨的股票必须有大的底部动力,否则不会大涨。底部动力越大的股票,则上涨力度越强。(表示有建仓的痕迹,如果有突发利好爆出可靠性较高)

(4)成交量的圆弧底必须加以注意,当成交量的平均线走平时要特别注意,一旦成交开始逐步放大且股价小幅上扬时,应该立刻买进。(大家都会看形态,达成做多共识,股价自然上涨)

(5)股市中获利的关键在于选股,不能单看大势赚钱。否则很容易“赚了指数亏了钱”。(是一句废话)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成交量的指标公式。该指标由股友提供。

成交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很多股友对此是很熟悉的,成交量的用法,不外乎“放量、缩量”,和价格配合等。下面这个指标,就是标明成交量放大的日子。

公式如下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出来的效果如下

股价飞涨前,“成交量”必定有这些特征,看懂轻松跻身富豪榜!

可见是有1、2、3、4的标示。分别代表30天、60天、120天、250天内的新高。


什么是交易系统?

很多投资者说到交易系统可能很快便会想到在哪里买入,在哪里卖出,这其实就是前面谈到的技术信号,及入市和离市信号,将交易系统和技术信号进行了混淆。

而真正的交易系统应包括三个部分:行情研判、资金管理、交易策略,这三者应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缺一不可。很多投资者正是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统,不知道如何进行资金管理,采用何种策略,只注重买点和卖点,即使这种买卖信号成功率较高,最终还是无法摆脱亏损的结局。

(A)行情研判

它是为交易策略和资金管理服务的,抛开了这一点,任何行情研判都没了目标,都无法设立标准,也没有了实际意义。笔者强调的是行情研判,研判包含了预测,但不仅仅是建仓前预测,还包括建仓后的跟踪评判,笔者甚至认为这一点的重要性要高于建仓前的预测。

行情研判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1.什么样的情况下进场交易?答案必须是清晰明确的,可以是一个精确价位,也可以是一个明确的区间。一般来说,不管投资者采用的是什么分析方法,其进场信号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两种:1)顺势交易型,这一类投资者选择的最初的进场信号是区间或高低点的突破。口头禅:顺势而为。2)逆势交易型,这一类投资者的最主要的进场信号是行情末端的拐点,或者是经过测算的目标点位。口头禅:低吸高抛。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分析研判思路,采用哪一种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在交易中来回切换思路!

2.什么样的情况下离场?离场包含了三层意思:1)离场是因为行情的发展变化不符合投资者的持仓标准;2)离场是为了止损和止盈;3)离场的动作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行情研判必须清晰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相对于第一个问题来说,这个问题容易被忽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问题更重要。什么样的情况下进场,是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离场决定的。

3.能否给资金管理提供唯一的、明确的、可执行的依据?

(B)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意义:

1.是为了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且生存得足够久。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将亏损限于小额。这个“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每个人理解不同,但应该是我们在交易过程中的绝对的追求,因为我们无法预料会连续出现几次亏损,我们只能控制每一次亏损都是小额。

2.获利是交易的最终的追求,只有获利才能弥补止损,才能最终获得利润。套用投资大师的话:将亏损限于小额,让利润奔跑。正是这个要求,决定了行情研判需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行情研判必须可以测算出盈亏比例,否则说明行情研判有缺陷。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会连续亏损几次,所以一旦持有的头寸开始盈利要积极持有。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我们无法知道当下是不是已经获得最大盈利,只有盈利开始出现回撤,我们才可以知道哪个位置是最大盈利点位,即便是一个精于测算量幅的投资者。因为有些行情的变化是会跨越时间级别的,比如日线级别的行情演化成了周线级别的行情,所以有了盈利。只要我们的持仓标准还在,不妨持仓更坚决一些,切不可无原则地“见利就跑”。

2.很多行情展开初期会出现反复,也有的行情初期直接V型反转,也有的可能在反复震荡后会选择向下,这些信号都需要在后市复盘才能看出当时的走势,这种不确定性就对我们的实战操作造成很多困难,所以在这种不确定的初期走势,控制资金或许是一种折衷的无奈之举,也是唯一的合理应对措施。

总之,“知止而后有得”,“量力而为”。资金管理不管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笔者认为这是成为一个合格投资者最重要的核心环节,而往往却被普通投资者所忽视。

资金管理是所有交易环节中最个性化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了投资者自己性格的各个方面,没有好坏区分,适用为美。下面简单谈谈构建资金管理模块的大概思路:对自己所能承受的保证金最大亏损制定一个明确的额度,结合投资周期的长短,将总的亏损额度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分配。这么做不仅仅是在强调将亏损额度量化,便于提高执行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一种理念:再多的资金如果管理不善,也会有亏完的一天!

有了上述额度的量化,投资者很容易明确在每次交易中,或者每个时间周期中可以动用的“亏损资源”。很多人将所有投资保证金比作“子弹”,我认为应该将自己的亏损额度比作“子弹”更贴切,子弹打出去是收不回来的,但是为了获取“猎物”我们又必须打出“子弹”,亏损额度用完了,就应该停止交易。

行情研判模块和资金管理模块相互结合可以测算出一个合理、明确的亏损额度,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执行力。

(C)交易策略

这是最灵活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见功夫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许多投资者忽视了一个问题:行情的节奏感。

制定一个适当的交易策略就是为了准确地踏住行情的节奏。节奏没塌好,指数上涨你也可能亏损,不同的人操作同一支股票,结局也可能是天壤之别,别人赚钱,你却亏损。交易策略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进场时机。在确定自己交易的时间级别之后,该怎么看待自己的入场信号?比如:对于一个日线级别的交易者来说,在整个交易日中,如果是做突破的投资者,遇到开盘跳空突破关键价位时,是进场还是不进场?盘中回撤到关键点位以内,进场的单子该不该离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日线级别的交易者或许应该在快收盘的时候根据信号进场,过滤掉日内的信号。这样做可能会错过一些盈利空间,但是可以回避日内波动带来的不必要的止损动作,趋利避害。作为期货投资者应该将避害放在前面。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并不是说这样做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方法,投资者应该对自己的交易进场时机有个明确的标准,以便执行。

2.如何应对行情突发事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突发事件,一定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不管突发事件是不利的还是有利的。很多投资者认为,突发事件虽会引起行情的异常波动,可以加速一波趋势行情,或者减缓一波趋势行情,但大多改变不了行情的趋势。既然是“突发”,无从预测,索性不去考虑。显然这样的观点有点消极。政府一直在积极号召各行各业建立“预警机制”,期货投资者也应该建立“预警机制”,最大程度地确保交易策略的顺利实施。否则会被突发事件打乱节奏,盲目进场或被动离场。

3.加减仓位,平滑心态。我一直不相信有投资者能面对行情的涨涨跌跌、资金的盈盈亏亏,可以做到真正的心如止水。都说人性的两大弱点——贪婪和恐惧。笔者认为,克服弱点应该从尊重弱点开始,弱点与生俱来,时时刻刻都会发挥作用,我们无法摆脱。但是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交易策略,通过加减仓位,来平滑或者冲抵盈亏波动对人性弱点的考验。

加减仓位的大概原则:亏损头寸只减仓,不加仓;盈利头寸加仓要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经过测算的比例执行。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大概原则,不是唯一标准。

交易系统是一个整体,各个模块是有机组合,不是简单叠加,好的交易系统不会突出某一个模块,而是通盘考虑、同步建立的。这很像中医理论中强调的“中”、“和”的思想,中医认为:人只要做到了“中”、“和”,就不会生病。好的交易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全息的,都可以反映出整个系统的目标、原则、技巧等等所有信息。

人最难做到的是了解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交易方法可以学,但在学习方法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对自己的分析和了解。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有可能成为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