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人食欲好,吃不下就不吃了做得对吗?

长寿的人食欲好,吃不下就不吃了做得对吗?

上了年纪之后,你不再需要为了每一口食物感到罪恶万分。你已经到达人生的一个新里程碑,能吃就是福,从现在开始每一口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是让生命发光的养分。

之所以有此明显转变,理由不只一个,你也知道,从现在开始,身体需要更多的特定的营养素。从现在起,不要让食欲主导食量,让自己吃得太少,第五章会再提到,比起增重,减重对身体带来的风险更大。

要把80岁活得像70岁,其中一个秘诀就是保持良好食欲,持续进食。有些人可能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吃不下呢?不过,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而且的确会发生。

俗话说,有备则无患,先认知到年纪增长会影响食欲,才能进而克服问题,让生命活出精采。

陷阱 - 为什么你会被食欲欺骗

食欲这回事看似简单: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

若是这么简单,为什么看到眼前的食物,尤其是奶油甜点等美食,纵使身体不需要,大脑总会接收到「好饿,好饿,好饿⋯⋯好想吃!」的讯息?为什么有时明明已经饱顿一餐,仍想大啖冰淇淋呢?其实,任何人都知道,此时身体已不再需要食物了。应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我从年长患者口中听到的状况却完全相反,他们常跟我说,“我真的不饿”,或吃了几口饭就说「我已经饱了」,但很显然地,三口饭远远不及一顿正餐的份量。这样的状况相当常见,若此时真的就停下筷子不吃了,会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食欲是一个应对机制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食物不只是营养来源,还能刺激感官,让我们学会分享与享受生命的美好。食物本当有这么多功能。让身体感到饥饿的讯号有很多,源自习惯,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甚至听觉,以及胃肠,荷尔蒙和大脑化学物质。但随着年纪增长,这些讯号会改变,这是一个难以忽视的真相。加上药物,疾病与人生大事的影响,很快你就会接收到「不饿」的讯息,开始过餐不食或食量减少。

人生大事特别影响食欲,但难以察觉。生病时,好几天吃不下饭是正常的,不过,失去生命中的挚爱,罹患忧郁症,或生活改变所带来的压力也会让人食不下咽。

随着年纪增长,无条件地接受吃不下的讯息是很危险的。食欲让身体取得足够的营养,以支撑肌肉,骨骼和大脑的正常活动,若是让食欲误导食量,这样的风险太大了。

要让食欲恢复正常,你可能要特别花一些心力,也就是接受两件重要的事情:

1.你要有意识地辨识,修正错误的食欲讯号。

2.从现在开始,只要体重无故减轻,就算是一点而已,这就代表你吃不够,无关食欲好坏。

当身体告诉大脑不饿时,进食变得困难,甚至近乎不可能。其实,对我来说,跟饭后甜点说不才是挑战所在,不过,让食欲凌驾身体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吃饭是习惯,不吃也是

年轻的时候,长期食欲不振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因为你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过了65岁之后,只要食欲不振几天,就很难恢复原来的食量。除非你努力修正,不然就会形成习惯,时间久了,习惯自然难以改变。

有没有解决的方法?

值得庆幸的是,进食本身就是解方,不论有没有食欲都要吃东西。进食的行为只要常发生,像是少量多餐,多零食,多点心,就能促进食欲的恢复。

我过胖,食欲不振代表可以减重,这样不好吗?

不好,若体重减轻的原因是少吃,那绝对是弊大于利,因为你很可能失去健康,行动能力,乃至自立生活的能力。

年纪大了,减重却不流失肌肉,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遵循适合你的健康状况,行动能力的运动计画,再搭配良好,富含蛋白质的饮食。

食量减少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大家往往选择先跳过具抗老化功能的蛋白质食物,如肉类,鱼肉和颜色丰富的食材。并以简单的疗愈食物代替,如热茶配饼干或吐司,一份水果或少量零食等营养成分低的食物,不仅缺乏蛋白质,还少了许多其他守护身心健康的营养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