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當交李清照


交友,當交李清照


圖片來源 | 網絡


交友,當交李清照


交友當交李清照

陳永勝

一、少女時代李清照的生活是這樣式的: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二、少婦時期李清照的生活是這樣式的: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三、怨婦時期李清照的生活是這樣式的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

一春魚雁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

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四、晚年時期具有國家情懷的李清照是這樣式的

生活場景再現一: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生活場景再現二: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古代才女中的佼佼者,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婉約宗主”。

她擅寫文章、精通書畫、工於詩詞,又是古董專家、“麻將”高手、遊戲玩家宗師。

喜飲烈酒,烈酒在她的詩詞中得到昇華,詩詞在她的烈酒中傳為不朽。

她人格脫俗,不拘小節,視世俗為無物,決不委屈求全。

她嫉惡如仇,寧肯與之俱焚,決不向其妥協。

她憂國憂民、指點江山,她是中國女性幾千年以來突起的高峰。

她的詞前期清新工巧、婉約疏雋,女性脈脈柔情盡顯,“才力華瞻,逼近前輩”。

後期詞風大變,境界雄奇、豪邁闊大、憂國憂民、直抒胸臆。“其麗處真參片玉之般,蓋不徒俯巾幗,直欲壓倒鬚眉”。

是什麼使女詞人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不妨讓我們穿越下,瞭解一下李清照。

來段獨白:

奴本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京都開封府,衣食無憂,家父禮部員外郎李格非,當代著名學者(噓,低調,我也不知道他是幹嘛的)。

秉承家學,奴自幼學習詩詞歌賦,京城繁華,屢屢暢遊。

今風清簾閉,獨自閨樓望,透紗窗玉蘭花香飄,滿園春色惹人憐,怎一個喜字了得。

蛾眉漸舒,粉臉輕撲,再挽雲髻,提裙小步下樓去。幹甚?玩去。

小丫頭玩起來也挺瘋,鬧市顯然裝不去她了。

經常“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還喝酒。“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酒癮估計也是這個時期養成的。

看來李格非老漢很寵愛女兒。

有時也會急:咱是淑女,矜持點!

矜持誰不會?說來就來。

古代少女嬌羞之態的場景立馬再現: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dad!清純不?

李格非老漢撇撇嘴:有本事,寫幾首讓專家認可的?

寫就寫,專家認可不認可,那就不敢保證了。

一首傳世之作出現了: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一發表,用單田芳老師的一句話:“這下,可了不得了”……

“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

了不得的是還驚動了一個文壇大佬,這位大佬就是被稱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

他詞風柔麗綿邈,溫潤典縟,被蘇軾稱為“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

可見蘇軾對其之喜歡。

能得到晁補之的稱讚,能進入他們的圈子,那是相當重要的。

君不見,古今中外多少詩人、作家、藝術家,生前藉藉無名,死後才聲名鵲起。

這些人的作品輸在成名時間上,死在“圈子”裡。

可見,李少女的這條文學之路,應該是得天獨厚、渾然天成的。

少女一夜成名,百萬之眾的開封,她的粉絲已過萬。

“她是集美貌與才能於一身的人,我對她的思念如黃河之水,濤濤不絕”。

——大眾粉絲留言

追求李清照者,趨之若騖。

這天,李格非老漢拿了一沓畫像,屁顛屁顛地往家跑。

還沒到屋就喊:“妮,快出來,快出來。”

李清照:“弄啥哩,弄啥哩?”

“好事啊,妮,給你說對象哩。”

“嘢,俺才不找哩,俺還小哩,才十八。”

“咦,乖乖,你都十八了,都成剩女了,知不道?還說小,不害臊!你看咱門口的張家閨女,十四歲都出嫁了。”

“俺不管,俺就是不找。”

河南、山東話大比拼。

生活在那個朝代不會講河南話,那才叫一個土。

說歸說,畫像還是要看滴,萬一有相中的小鮮肉呢?

“誒,這個看著不錯!爹,這個人是誰呀?”

李格非老漢立刻喜笑顏開:“俺閨女真是有眼光,他叫趙明誠,當朝吏部侍郎的兒子,門當戶對呀,還是個太學生。”

太學生幹嘛的?不清楚。只知道比現在的大學生多一點。

開始約會吧!no,少女要先打扮打扮。

“浣溪沙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看來倆人是對上眼了,還要“約重來”。

約什麼約,倆家長一商議:結婚。

在校的太學生也能結婚,可見當時的教育部挺開明。

婚後二人相親相愛,趙明誠經常趁假期與妻子團聚。最喜歡逛大相國寺市場,去那裡“淘寶”、淘古董。

如今的大相國寺市場卻要關閉了,二人要是知道了,應該不勝唏噓。

此時的李清照沉浸在愛情裡,生活依然無憂無慮,她的眼裡只有他。

來一首證明他們愛情甜蜜的詞,因為幸福的生活往往是短暫的。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交友,當交李清照

人常講:世事難料,人生無常。

好日子就那麼不經意間過去了。

好日子往往人們是不珍惜的,只有經歷了人生跌宕起伏的生活,才會懂得珍惜。

很不幸,李格非老漢因為“黨爭”,被打成“反黨集團”,而被免了官。

李清照嘗試“救”父,求他公爹——趙挺之(趙明誠的父親),時任當朝宰相。

這位老江湖政治城府極深,這事見多了,怕惹火上身,只能袖手旁觀。

李清照氣不過,就罵他公爹,說他是“炙手可熱心可寒”。

怎個意思?原來這話是杜甫罵楊國忠的,“炙手可熱視絕倫”,李清照給改編了下。

後來,趙挺之暴病而亡,家中的大權落在公婆郭老太太的手裡。

這下李清照的苦日子來了。原來,郭老夫人早都看不慣這個“離經叛道”的兒媳婦。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家家都有本難翻的舊賬。

在中國,自古婆媳關係最難處。處好,確實是需要智慧的。

郭老太太看不上李清照的原因有三:

一、不遵守“三從四德”。

二、結婚六年,沒為趙家生下一兒半女。

三、不務正業,整天的琴棋書畫停不下來。

不過,郭老太太始終也沒看清楚對面那個主是誰,她是遵守“三從四德”的人嗎?

處處格格不入,李清照與郭老太太的矛盾凸顯。

恰恰也趕上朝廷頒佈“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的詔令。

於是,趙、李小兩口被雙雙趕出家門,去了青州鄉下——趙明誠的姥姥家。

在這裡,遠離塵囂,李清照暫時有了棲身之所。

李清照為其屋命名為“歸來堂”。歸來堂取之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詩。

她自號“易安居士”,易安居士之名也從此開始響徹江湖。

難得的清靜時光,使得二人相互扶持,潛心治學,收集文人字畫、研究金石古藉。

這大概也是李清照人生當中較為美好的一段時光。

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

“後屏居鄉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餘。

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籤題。

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

故能紙札精緻,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

苦心孤詣近二十年,終助趙明誠完成《金石錄》的寫作。期間,李清照也寫了大量詩詞和文章。”

可惜好景不長,“靖康之變”發生了。

李清照這年四十四歲,早已過了“不惑之年”。

趙明誠已“出仕”七八年了,與李清照常年是分居狀態,因為郭老太太有令:不許帶李清照。

清照終日以淚洗面,心如死灰。

有人說李清照的詞風轉變,大概就是這個時期。我是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的。

趙明誠的背離成了壓垮李清照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

生活場景再現: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樨花。

這年冬天,青州陷於戰火,李清照整理貴重的收藏,整整十五車,準備趕赴南京尋找趙明誠。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押送十五輛珍貴物品,行程一千多里,又是兵荒馬亂的年月,難度可想而知,其膽識更是令人稱奇。

歷經一年有餘,終抵達南京,夫妻二人終得相見。

淚水應該是流了一大缸。

來不及兒女情長,因為金兵已經南下了。

趙明誠、李清照只得退至湖州。

期間,湖州內部發生兵變,身為湖州知府的趙明誠,置全城百姓與嬌妻而不顧,棄城而逃,後兵變被平息。趙明誠也被朝廷革職。

經此一劫,李清照並無與之爭吵,一路默默前行。

尷尬指數五顆星。

一路逃亡,沿長江而上,漸行至烏江。

烏江是項羽自刎之地,只見江水滾滾,無邊無際,李清照不禁感慨萬千,撫古思今,寫下了《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就在其身後,腦瓜子應該是“嗡嗡”的。

是年六月,趙明誠被起用赴任,“塗中奔馳,冒大暑,感疾”。《金石錄後序》。

兩個月後,趙明誠病逝。

陰陽兩地痛別離,從此生死兩茫茫。

面對山河破碎,家破人亡,一個女人應該何去何從?

這是擺在李清照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

李清照大病一場,蘸著血淚,寫下了《祭趙湖州文》:

“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

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生活還得繼續,有個女作家的話說的很有道理: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畫外音:“靖康恥”之後,金兵又大舉南下,一路上燒殺淫掠、無惡不做,一時中原各地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北方的漢人大量南遷,此時的主人公也在逃難的大軍之中,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大都已散失。無奈女主人公只好漂泊江南,流落於杭州、紹興、金華等地。戰亂,徹底把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而淪落為無依無靠、飄泊流離的寡婦。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歷朝歷代的執政者,只要不把老百姓當回事,不讓老百姓當家做主,滅亡是早晚的事。

這就是歷史週期率,是規律。

幾經輾轉,李清照終於到達杭州。

途中散失殆盡的收藏加上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身心俱疲,已經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

生活場景再現: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無依無靠、孤獨無望之中,只好再嫁一直追求她的池陽小吏——張汝舟,他自稱是趙明誠的同學。

誰料張汝舟卻是一渣男:他覬覦的是李清照的收藏。

婚後,這傢伙發現李清照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不斷尋釁謾罵,甚至歐打李清照。

面對張汝舟的無恥行徑,李清照決心奮起反擊。

她發現張汝舟前期有官場作弊而非法獲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狀告張汝舟,並要求離婚。

再嫁與離婚,在那個時代都是石破天驚的事情。

也只有李清照才有這個膽識與氣魄!

經朝廷詳查屬實後,張汝舟被除名免職。

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根據宋代法律:妻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故李清照也身陷囹圄。

交友,當交李清照

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九日之後獲釋。

這是天理大於法律的一個典型案例。

李清照“離婚門”事件,迅速傳遍南宋朝野,上了頭條新聞。

李清照出獄後,特意寫了一篇《上內翰綦公啟》,向他表示感謝。

歷經國破家亡、戰亂奔逃,沿途的所見所聞,使得李清照詞風大變。

生活已經把李清照從一個弱女子錘鍊成一個女漢子。

她的詞已經從無故尋愁覓恨和風花雪月的少女情懷解脫出來,轉變到關注國家大事、憂國憂民的高度上。

這一時期的詞作大都以反擊侵略、收復失地、抨擊、譴責偏安一隅的朝廷為主要內容。

如《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

……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何等氣魄!足令男人汗顏。

縱觀大宋朝廷,其遠見卓識、膽識皆不如一女子!

晚年的李清照女士經常飽含熱淚寫點憂國憂民的詩詞。

比如《打馬賦》:

……

“辭曰:

佛狸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

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

但願相將過淮水。”

又比如,《題八詠樓》詩: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只能自娛自樂,翻不起任何漣漪。

她喟嘆自己是女兒身。不能像男人一樣橫刀躍馬、血戰疆場或慷慨激昂、上朝議政。

在那個“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的日子裡,大傢伙都是得過且過,誰還有“亡國”之恨?誰還有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

寫得多了,大夥也會出現審美疲勞:不能太憤青了!

我憤青?李清照也只能呵呵了。

一種穿越百年的孤獨油然而生。

誰人能理解?

她才華卓越;她境界非凡;她見識獨到;

她憂國憂民,心繫天下蒼生。

可是又有什麼用呢,自己已無力改變,怎一個愁字了得。

每天只能以酒解憂,喝酒就喝“扶頭蘇”,逢飲必醉。

每有閒瑕,也操練下“博奕之事”,逢賭必贏。不輸任何男子。

不僅操練,還有研究,著有《打馬圖經》一書,堪稱玩家宗師。

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曾言:“據有人考察,發明麻將的高手是李清照。”

形隻影單的李清照,晚年生活很是孤獨,很想把自己的才學教於後人。

一日,見到一朋友的小女兒,小女孩才十歲,十分聰明伶俐。

李清照很是喜歡,說:欲將平生絕學教授於你。

女孩答:才藻非女子事也。

一句童言無忌的回答,使李清照倍感傷心。

一時竟然無語。

這一語戳中了李清照內心最為脆弱的傷口。

一輩子從不服輸的她,不禁淚如雨下……

在“秋風秋雨愁煞人”的淒涼之中,一代詞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卒年不詳。

當代著名民俗專家容肇祖曾對李清照有個評價,我認為很中肯: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論詞對於北宋諸大家,多有不滿,可見她的眼光之銳敏。她的詞在當日很受人崇敬,如辛棄疾有時自稱“效李易安體”。可見她的影響。”(《中國文學史大綱》)

交友,當交李清照

作者:陳永勝(1972-9-9——),河南省新蔡縣城東關人,長居安陽,現工作於陝西省省政府瓦斯治理督導組。作家前線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