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30年前

倘若你驾着一辆它走在街上

就像今天的奔驰宝马一样拉风

30年后的今天

它不过是废铁一堆

在大厦将倾之时

被一点点拆分出售

这是中国摩托车之王

——嘉陵的故事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提起摩托车

也许今天的很多年轻人

根本就没有听过嘉陵

大家更不知道

它靠7个年轻人

花4个月的时间

用榔头一点一点敲出来

在那一年的国庆典礼上

他们在天安门广场绕场骑行

举国上下震惊

人们说,“师夷长技以制夷”

它从学日本的技术开始

然后又带出了一大批中国摩托车企

进军“摩托上的国度”越南

一举干翻占据98%市场的日本

风头之盛,可以说是一时无两

最后却死在了亲兄弟的手上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这件事,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赵紫阳提出

要向南斯拉夫共和国学习

生产出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

听到这个消息后

一家叫嘉陵的工厂

迫不及待地开了场转型会

决定转型生产摩托车

虽说,在当时一穷二白的环境下

这一提议遭到不少兄弟企业的嘲笑

可决定已经下了

嘉陵自然全力以赴

小组人员齐备以后

他们成立了“7人摩托车筹备小组”

专程派了几个人

去南斯拉夫考察了一番

想要看看

心心念念的摩托车到底长啥样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要知道,在那之前

不少老百姓

根本就没见过摩托车


本以为

那时候全世界少有的

会为我们提供不少技术上的帮助

没想到,这才刚到那里

就受到了不少冷嘲热讽

有人当他们面说中国穷

有人嘲笑中国没电灯

就连生产摩托车的托马斯公司

也想趁机薅一把中国的羊毛

他们开出了这么个条件

摩托车的心脏——发动机

必须用他们的

并且,一旦中国的摩托车问世

不能进入有他们销售点的市场

除了巨额技术转让费外

还要另付1.5%的技术提成费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啥意思呢,蛋蛋姐翻译过来就是

你们中国制造的摩托车

不能和我们南斯拉夫的竞争

有我们投放的地方

你们就得乖乖靠边站

并且,除了给我们技术转让费以外

你们出售的每辆摩托车

都得给我们钱!钱!钱!


看着对方狮子大开口

大伙儿当然不乐意啊

从南斯拉夫获取支持的想法

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看着派出去的人

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嘉陵的领导层也无比心酸

可决定已经下了

哪能说放弃就放弃

条条大路通罗马

既然南斯拉夫这条路行不通

那换条路走还不行吗?

于是,他们瞄准了日本

一入日本,考察人员这才发现

之前没照着南斯拉夫画瓢

简直就是个聪明的决定啊

因为他们发现

日本的本田和雅马哈工厂

生产出来的摩托车质量更好!


经过层层比较

考察人员最终选定了3辆

本田的PA50车型

将它们带回了国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有了这3辆最初的模型车

1979年4月20日

嘉陵开始组建摩托车研究所

他们发誓要用5个月

造出第一台样车为国庆献礼

5个月?

从零开始打造一台摩托车出来

在当时的业内人看来

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可面对业内人的冷眼旁观

他们的干劲却更足了

没有图纸、没有设备

就用最原始的方法

把买到的摩托车拆开了一张张画图

“有些精密零件

像发动机活塞这类

只能靠工匠用手工一点一点磨出来

塑料、橡胶跟不上

职工就把自己的旧凉鞋拿来做原料”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靠着这股子信念

4个月后的9月15日

中国首辆民用摩托终于组装成功!

经过200多公里的试车

技术人员们奇迹般地发现

它的主要性能

居然要比南斯拉夫的摩托车还要好

这款样板车重100斤

时速六七十公里

被命名为CJ50型嘉陵摩托车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那年国庆节

5辆嘉陵CJ50型摩托车

在天安门广场绕场骑行

看着我们自个儿造出的摩托车

举国上下都震惊了!

等到1980年

嘉陵摩托车正式投放市场

更是在中国大地上

刮起了一股“嘉陵旋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嘉陵”都是摩托车的代名词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虽然拿下了这个No.1

可嘉陵并不满足于这么点小成就

为了迅速扩大产量

嘉陵成立“经济联合体”

进入80年代后,中国城乡许多经济单位之间,以至农民个人相互之间,围绕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各环节,根据自愿互利原则,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隶属关系的界限,组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开展起了跨系统、跨行业的配套工作

靠着这么一个措施

在嘉陵的带动下

不少摩托车生产商

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了起来

竟然从最初5家

发展到后来的100多家

甚至还形成了重庆“摩帮”

嘉陵是一个穷中思变的公司

他们知道

技术究竟有多重要

他们更知道

自己在技术上不足

于是便和日本本田公司

签订了《JH8101技术合作合同》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技术牛逼了,车自然比别家的好

那时候,他们的摩托车销量

突破了5万辆

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产销量最大的企业

并在此后长达14年期间

产销量一直稳居行业第一

那时候,一提起嘉陵摩托

不少人都竖起大拇指

毕竟,那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是曾经的“中国摩托之王”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看着这么个发展势头

每个嘉陵人的表情都是酱婶的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不过,虽然节节攀升

可每个嘉陵人的心里

都憋着一个大招

毕竟,赢得了国内市场

还得去征战国外市场呢

为了尽快缩短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嘉陵和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

于是,他们又一次将目光

瞄向了日本本田公司

并和他们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

目的是通过对日本的技术学习

改进由自己开发的CJ50车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通过这次合作

很快,CJ50型摩托车

达到了国际同类车型的先进水平

接着,在春季参展时

被香港客商相中

一举进攻国际市场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CJ50型摩托车

尝到了甜头的嘉陵

一次又一次和本田签约

引进了不少技术和设备

靠着这些技术

嘉陵的发展速度堪称神速啊

1995年,中国嘉陵股票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同年,嘉陵摩托车产销量达110.85万

销售收入达46.53亿元

利税总额突破10亿元

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

产销量首家突破100万辆大关的企业!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可嘉陵的野心

并没有就此止步

他们是从学日本开始的

又积极地利用日本的技术

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而他们还想和日本正面硬刚

要知道那会儿

在越南摩托车市场上

日本企业可是占据了98%呢

可他们似乎丝毫不畏惧

还表现出一股神挡杀神

佛挡杀佛的气势

1999年

嘉陵和它一手带起来的

那些中国摩托小弟们

大举进入越南市场

那些曾经立于不败之地的日本摩托车

居然没了一点竞争优势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为啥呢?答案很简单

因为我们卖的便宜啊

有数据统计

当时的中国摩托车

要比日本摩托车便宜

900--1500 美元

蛋蛋姐举个例子吧

就拿当时最火的弯梁车来说吧

那会儿,日本售价2100美元

而我们中国的呢,才卖1200美元

一下子就省了900美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弯梁车

一辆车就能省900美元

那10辆呢,100辆呢

越南人当然不是傻子

于是,他们大肆抢购中国便宜的摩托车

就这样,以嘉陵为首的一众摩托车

仿佛一夜之间

全都出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上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越南摩托大军

短短3年不到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份额

就从0%猛涨到80%

惊得不少人眼镜都掉下来了

之前遥遥领先的日本摩托车

也不得不在夹缝中生长了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要是照着这个势头下去

先垄断越南,再波及到东南亚

顺带着辐射欧美

那我们国家的摩托车生产商

就可以躺在家里数钱了

嘉陵还真是这么做的

最辉煌的时候

嘉陵摩托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

共投放了1800多万辆摩托车

品牌价值高达80亿!

谁能想到

当初那个7人筹备小组

求爷爷告奶奶搞出来的摩托车

会有今天这般荣光

在那个年代

这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殊荣啊!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然而,就在这时

危机突然到来

因为中国摩托车的价格太便宜了

不仅让日本摩托车毫无销路

也顺带着将越南政府

大力扶持的本国企业

给扼杀在摇篮里了

越南政府哪里受得了这个气

立马出台了两项政策

1,摩托车整车关税翻番

2,进口进行配额限制


配额限制:对于各种商品在一定时期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加以规定


可这样的政策

能难倒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吗?

既然整车的关税变贵了

既然对进口数量又了限制

那好办!我们就将整车出口

改成建立生产线

把国内的零件运送过去

再在越南组装

这么一来,不就省了一大笔税?

那阵子

越南疯狂限制整车

中国在越南的摩托车厂

却越来越多……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可就在我们的摩托车厂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长时

问题一个接一个的来了

虽然我们逃过了越南的政策

可却没能逃过

自己的目光短浅

和同胞们的自相残杀

而这种短视行为

甚至毁掉了中国制造

在整个越南的声誉

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蛋蛋姐为啥要这么说呢

我来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还记得先前我曾说过

我们之所以战胜日本

抢占到越南的市场份额

是因为我们的价格比人家

低多了

人家卖2100美元的摩托车

我们只卖1200美元

可到后来

随着越南市场上的中国摩托车

越来越多

我们的厂商们都想分得自己的一杯羹

结果,价格一跌再跌

最低的时候,只卖170多美元

每辆车只能赚到

30块人民币

30块钱??

从生产到运输到组装

累死累活的开疆破土

一辆摩托车就30块钱利润

这怕是史上天大的笑话了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怪不得当时

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会这样说

“由于恶性价格战

中国摩托车的价格

已经可以用秤称其重量算出来

大体是1公斤4美元

其中还包括运输和保险费用”

是的,没错

好端端的摩托车

卖的时候居然要用秤称

伴随着同胞间的自相残杀

令人唏嘘感叹的

是摩托车的质量问题

你说那么便宜的价格

能有好质量吗

2002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

国际上对摩托车的要求越来越多

为顺应这种形式

日本厂家推出不少环保车型

产业转型过慢的中国摩托车

面临史上最大的困境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与此同时

中国摩托车进入越南

也有好几个年头了

这时候的越南人发现

自己先前买的摩托车

还没用几年呢

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是横梁断了就是刹车坏了

总之,各种各样的问题

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它发生不了

而同时期买日本货的那些人

他们的摩托车却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时候他们意识到了

中国摩托车低价竞争的同时

是对产品质量的放任自流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更令他们感到难以接受的是

好好的摩托车坏了

却连售后厂商都找不到

一桩桩类似的案件多了

越南人也发现了

便宜没好货

纷纷转向日本摩托车

就这样,中国摩托车的招牌

砸在了自己手里

当地越南人普遍认为

骑中国生产的摩托车

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分销商们也不再推荐中国摩托车了

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份额

在越南缩减到不足5%

而先前被我们挤压的日本摩托车呢

则迅速回升到80%以上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甚至直到今天

对中国摩托车的负面评价

依然赤裸裸的存在着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国外市场份额大幅度锐减

国内就更不用说了

没有创新+禁摩令

中国一批又一批摩托车厂商

倒下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

嘉陵摩托首当其冲

虽然这几年一直在重组和转型

但仍没能扭转业绩下滑的惨状

2016年3月15日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了这么一则公告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公告中称

要将手里的股权全部转让

曾经的王牌在时代面前

终究沦为弃子

如今,再提起嘉陵摩托车

恐怕没有几个年轻人知道

即使偶尔耍耍酷

用的不是哈雷

就是嘉陵当初的师父本田

他们时尚、轻便

代表着潮流和创新

而仅存的嘉陵

也不过是和多年前一样笨重的单缸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曾经的“中国摩托之王”

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如果从它接到研发命令的那一年算起

它不过活了38年

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0年

它的确超越了

可是却倒在了

美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门前

也不过差两年

像那个年代的许多中国企业

尤其是国企一样

它始于穷中思变敢想敢干

雄于虚心学习艰苦奋斗

最终却死在了因循守旧停止创新上

这是一个龙头企业的悲哀

当然,国企笨重的管理机制

也难以洗脱嫌疑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曾研究了全部硅谷百年老企的吴军

在《浪潮之巅》中说:

在工业史上

新技术代替旧技术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生最幸运之事

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个潮流

有很多人发现了这个潮流

于是他们迈出了第一步

并在短时间内红极一时

可他们也只能红极一时

曾经的健力宝和长虹

不都是如此吗

他们曾红遍整个中国

却也只能在时代面前倒下

你别说这种几十年的中国企业了

柯达、富士、乐凯

就连世界知名百年老企诺基亚

都难以逃脱这样的厄运

30年前,它是宝马奔驰;30年后,它是废铁一堆


也许他们该记住吴军的另一句话:

近一百多年来

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

有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上

在这十几年到几十年间

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

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

可他们更该知道

倘若失去了创新

便只能被下一波浪潮

拍死在沙滩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