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123):當個民兵,居然輪到給皇上站崗放哨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123)

和對手做買賣只是一小步。作為大家長的李淵,總得要想個法子,從根本上解決家庭(國家)的安全問題。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李淵做了兩個動作。

第一是加強首都地區的軍事部署,恢復關中十二軍。這好比給家裡安個好點的防盜門、升級下安防設施。

輕鬆讀史之大唐(123):當個民兵,居然輪到給皇上站崗放哨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十二軍武德二年就成立了,中間全國形勢比較樂觀,李淵下令撤銷。現在看看不行,又把它恢復起來。

講這十二軍,就有必要介紹一下著名的‘府兵制’。簡單說,府兵就是準職業化的民兵。

說民兵,因為他是兵農合一。在全國各地設了好多個軍分區,就叫‘軍府’,就地挑選一部分身強力壯的好苗子,就叫作府兵’。府兵們平時在家生產、農閒時組織訓練,這樣國防生產兩不誤。

說準職業化,因為他說是兵農合一,實際上以兵為主,真正能務農的時間很少。訓練還是小事,另外有兩樁很辛苦的工作。

一是去皇上那兒值班。當了兵,首先就搞教育:“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啊,入了這個軍府,你就是皇上的兵了。過兩天,就安排你去京城、給皇上站崗!”國防部(兵部)的參謀們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製作一張超級複雜的值班表。全國那麼多軍府,輪流安排他們到京城來值班。根據距離遠近安排不同的班次,近的多排點、遠的少排點,總體大家都差不多。根據專家的計算,連值班帶路途,平均下來每人每年要花掉將近三分之一、也就是四個月的時間。這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叫作‘

番上宿衛’。你說這皇上是窮呢還是摳呢,保衛首都這樣天大的事,不單獨組個隊伍,還要全國人民跑來跑去承擔。

輕鬆讀史之大唐(123):當個民兵,居然輪到給皇上站崗放哨

府兵輪番

第二就是出征打仗了,這個點到誰就是誰。按突厥這種年年來搗亂的架勢,估計輕鬆不了。而且不比站崗放哨,這一去,搞不好就光榮了。

李淵現在搞的這個十二軍,就是關中地區一個小規模的府兵制。而它的發揚光大,要等到李世民上臺之後。

李淵的第二個動作,是外交方面的‘遠交近攻’。這算是人際關係裡、拉一派打一派吧。

遠交近攻的招數,最早是秦國用起來的。那時候秦國發展勢頭不錯,當時的國王秦昭王就動了做老大的念頭。一開始的方案,是把勢力最強的齊國打掉。這時候,一個謀士叫範睢(suī)的就勸他:“齊國離咱們那麼遠,出個兵還要跨過好幾個國家,一個個借道多麻煩呀?而且就算打勝了,隔著老遠你也佔不住他的地。我的意見,不如先從韓國、魏國這些鄰居下手,打多打少都能實實在在撈到手——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為了防止這些鄰居請外援,我們反而還要跟齊國這樣遠處的國家搞好關係,這叫遠交而近攻。”

秦昭王一聽:有理!後面四十年,幾任秦王都按範睢這個路子走,先後滅掉韓、魏等五國,最後終於把齊國也收拾了、一統天下。

隨著全國統一、唐的力量變強。突厥還象以前一樣,成天來揩油水、搞敲詐,李淵就不能再忍了。他現在也打算用‘遠交近攻’的招,‘近攻’,就是要打掉盤踞蒙古高原一帶的東突厥;‘遠交’,就要拉攏遠處新疆一帶的西突厥。

西突厥當時的可汗叫統葉護可汗,聽說東邊的兄弟要跟唐朝和親,這種好事怎麼能把自己拉下呢,趕緊也派人來談。有棗沒棗,反正先打一杆子。

李淵和底下人一商量:這兄弟倆本來不太和睦,咱們先答應西突厥把他穩住。這樣,後面騰出手來收拾東突厥時,他倆不至於聯手。於是派人出使西突厥,具體商量和親事宜。

這兩個事一辦,李淵頓時感覺有了底氣,對突厥的態度,就沒有從前那麼客氣了。落實到具體行動,唐軍一改以前的被動防禦,開始主動謀劃、提前部署,準備和突厥來一次硬碰硬的對抗。

為了打好這一仗,李淵除了壓上老本——關中十二軍外,還專門從江南把李靖也喊來,命他帶一萬江淮兵北上、協防山西。

對李淵態度的改變,突厥人並沒有太在意。客氣不客氣,反正他到了時間就來搶一把,順便收點保護費。625年7月,東突厥大軍再次南下。大概在頡利可汗眼裡,每年一次的南下也帶著點旅遊性質吧,所以年年變換路線。去年他走的西邊寧夏、甘肅線,今年改走東線、從山西方向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