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提起王羲之,可谓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尤其是他的作品《兰亭序》,更是让他成为“书圣”这样名留青史的人物,而《兰亭序》也被誉为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名号。但是大师也是凡人,他的童年也曾经也有一段阴暗的时光。

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当年王羲之家庭可以称得上名门望族,他的堂伯父王导、王敦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大人物,这个不用细说了。可是,这么优秀的基因到了王羲之这里,似乎有要中断的苗头。王羲之看上去好像有点傻傻的,当然这里说的不是智力方面的,而是不善言辞。所以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在东晋以清谈为风尚(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析理问难,反复辩论的文化现象。释义为清雅的谈论)。而王羲之这样的木讷,显然很难融入那个圈子。

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对于这种笨小孩,有什么好的教育办法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心理暗示,古人好像在这方面很有建树。在王羲之13岁那年,有一回去拜访东晋的一位名叫周顗的高官。当时的东晋有一道非常高大上的菜,叫做“牛心炙”,这道菜的主材是牛心做的,一般人吃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常有一些菜不是平常人能吃的,例如西晋初期,因为物资紧张,猪颈肉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吃,其他人吃是犯法的。当然,老百姓当时也没有条件吃到。

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宴会上,周顗当着各位宾客的面,要人将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给王羲之,然后说:王羲之同学,今天这道菜就是你的了。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王羲之更是受宠若惊,吃了一份牛心炙,从此王郎是牛人。

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而这件事在当时的圈子里慢慢流传开来,很多人认为能吃周顗的牛心炙,将来一定能成才,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前途的。于是,王羲之慢慢的出名了。对王羲之而言,这一份牛心炙,等于一碗热鸡汤,扫除了他心中的阴霾,让他重视自己。后来王羲之人称他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跟这件事有着很大的关系。

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所以,一个人的成才与否,对周边人对待他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周顗带动自己朋友圈的人重视王羲之,在当时等于给了王羲之一个积极开朗的成才环境。所以说,在公开场合给孩子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书圣王羲之,小时候居然是个笨小孩,原来他是用这个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