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桃花:三首美了千百年的桃花詩

​​文:芰荷一枝

桃花,是纏繞在無數人心頭的一份難捨的情結。從古至今,人們賞桃花,畫桃花,吟桃花詩。唐詩裡寫“桃花流水杳然上”,宋詩裡說“夾岸桃花蘸水開”,元曲裡感慨“桃花吹盡 ,佳人何在”,明清小說裡還有那首低沉傷感的《桃花行》。

不一樣的心緒,就有不一樣的桃花。不如,就讓首首動人的詩歌,帶你感受各異的桃花之美。

世有桃花:三首美了千百年的桃花詩

1.一首愛與美的頌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周南.桃夭》

世有桃花:三首美了千百年的桃花詩

《桃夭》是最早的桃花詩,是先秦陌頭妖嬈明媚的一抹春色。深深淺淺的紅色桃花,開在春日暖陽裡,映照著春天盎然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樹生機勃勃,繁花似錦,桃花開滿枝椏,灼灼動人。新娘出嫁在這個喜氣洋洋的花開之際。人們為這個出嫁的女子唱起讚歌,用桃花歌頌她的青春美貌,並把家庭美滿幸福、人丁興旺的熱烈祝福送給她。

這首《桃夭》,以桃花歌頌愛情和婚姻,表達了對愛情和婚姻的美好期盼。除此之外,它還以桃花喻女子美貌 ,成為“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的作品。


2.難捨的桃花情緣

去年路過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世有桃花:三首美了千百年的桃花詩

一季花開,一段往事,多少思緒纏繞在心間。還是去年,崔護在京城南郊意外遇見了一個美麗少女,她站在桃花樹下,姣好的容顏和妖嬈的桃花相互映襯,更讓她增添幾分動人的美。次年,崔護憶起往事,於是故地重遊,只可惜桃花依舊,卻不見去年人。

這段桃花情緣,美麗而短暫。或許有一種愛情,就像桃花,來不及擁抱這個春天,就匆匆逝去。正如一首詩寫的那樣:“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3.桃花——理想世界的寄託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花,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世有桃花:三首美了千百年的桃花詩

晉代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風景優美、寧靜安和、恍若仙境的世界。桃花,也成了世世代代文人的情結,它代表著詩意與寧靜。

唐伯虎也用桃花尋找自己的精神寄託。體會過親人離去的滋味,也體驗過夢想破滅的酸楚,此時此刻,唐伯虎守在蘇州老家,築起了自己的那片桃花源。風吹過時,桃花樹下落紅飛舞,片片灑落。他仰著頭,把酒一口飲盡。美酒穿腸,桃花拂面,歌笑飲醉,坐臥花前,他是桃花樹下最逍遙的桃花仙。

在唐伯虎人生失意的那一刻,還有桃花和酒,給予他孤獨靈魂上的慰藉。

千百年來,關於桃花的詩篇數不勝數。其實,與其說人們詠的是桃花,不如說他們更多的是吟唱自己的心境與感受。如同望月一般,即使人們看的是同一輪明月,也往往會有不一樣的體會。看桃花,有時候,看的也是一份心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