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手機的爆款生成法則

OPPO手機的爆款生成法則

最近2018年第二季度國內手機市場報告出爐,行業冰火兩重天更加明顯。

一方面是,“其它”廠商水深火熱,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其它廠商總計市場佔比僅16%,比前同期23%又下降7%。

另一方面是,頭部廠商持續收割市場,其中最為戲劇的是,僅OPPO旗下一款機型R15就收割整個市場的5%(同樣來自Counterpoint數據),與其它廠商數百機型總佔比僅16%形成鮮明反差。

回想起來,十年間手機市場波譎雲詭,從人人都想做手機的熱鬧,到人人自危的洗牌,朝夕旦暮,非常戲劇。唯獨OPPO與旗下的R一枝獨秀,風雨不倒。

這中間有何秘密?

穩得起

風雨飄搖中,總有一兩個“意外”的企業,任大勢變化,穩如泰山,除了基業已深全面拓張的華為,OPPO也是穩得起的一個。

根據Counterpoint 2018年第二季度市場研究分析顯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來量總體同比下滑1.8%,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7%,跌幅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這也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四個季度下滑

而與此同時,OPPO在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與2017年持平。

而來自IDC的數據則顯示,OPPO在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場出貨佔比達到8.6%,出貨量為2940萬臺,保持5.1%的增長速度,同時繼續保持全球市場出貨量前五的領導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OPPO的穩如泰山,與R系列爆品密切相關,除了開篇提到的Counterpoint數據外,極光大數據也顯示,R15則以4%的全市場銷量佔比成為第二季中銷量最高手機。

而在該季度中銷量最高的10部終端中,OPPO佔有5席,其中R系列就佔到三席,分別為R15、R11s、R15夢境版。

可以說,從這點來看,OPPO和旗下的R系列頗有點釘子精神,在行業之中穩紮穩打。

“丁”字背後

今年以來中國手機手出貨量開始出現下降趨勢,這也導致很多人對目前中國手機市場存在兩個認識誤區:一是用戶紅利期已經結束,增量市場有限,所以就沒什麼機會了;二是智能手機的創新已接近天花板,很難再有革命性的突破了。

增量市場雖然在變小,但用戶的深度需求其實在變大、變多。僅以拍照為例,這個功能已經遠遠不再侷限於美顏,還包括各種場景的自動調配,從而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佳解決方案;正是用戶需求的變多、變深,才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可能,Retina屏之於普通塑料屏是革命性突破,充電30分鐘之於充電3個小時當然也是。

只要用戶需求在深化,手機市場就永遠存在紅利期;中國手機市場的橫向(增量市場)紅利期已經結束了,但縱向(垂直需求)紅利期才剛剛開始。

作為主攻年輕人市場的R系列手機,一直都是OPPO爆款生產線上的當紅小生。而對於R系列來說,這個縱深需求,就是兩點,一個是時尚設計,一個是核心需求。

可實際上對於“丁”字來說,每深一寸,對於企業來說付出卻需要數百丈的積累,耐不住寂寞是做不好的。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剛剛發佈的OPPO R17。

從設計上來看,R17最大的差異化在於“水滴屏”和“幻色漸變”。“水滴屏”以更自然、更小遮掩的異性切割,達成了91.5%的屏佔比;而“幻色漸變”在此前兩色漸變基礎上,升級成三色漸變,更化橫向漸變為四向漸變。

但實際上這背後的故事卻沒有那麼簡單。

據說,僅漸變色一項技術就花費了OPPO設計團隊四個月的時間,期間嘗試了多達7000種不同的漸變設計。但如果只是簡單的色彩更換,很難再給人帶來一眼難忘的感覺。

所以OPPO團隊對工藝再次升級,將原本R15上面所採用的6層漸變疊層升級為7層不規則漸變疊層,每一層都擁有2000*3840個直徑為0.04mm的色彩點,共超過5000萬個點,經過40000多次精密計算來確定點的排布,最終實現了R17煥然一新的漸變效果。我們看到的是技術創新,其實創新背後是“認死理兒”的笨功夫。

而在屏幕上,OPPO不止要滿足年輕人大屏的需求,更要好用、好看,這主要是指設計感和觸摸感。

正因如此,OPPO設計團隊不滿足劉海屏直上直下的“U”形,認為其太生硬太機械化了,希望以 “水滴”去符合水這種元素在自然界最真實的狀態,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看到荷葉上、玻璃天窗上欲滴的水滴,這些水滴所呈現的,都是柔和順滑的有生命力的自然狀態,這也是OPPO想要對“水滴”這個概念最原始的詮釋。

為了還原水滴最自然狀態的設計理念,OPPO在設計水滴弧度的過程中採用了美術視覺設計中規格最高的G3曲線,它可以讓水滴的整個弧線呈現出連續的無斷點的美感,最終經過對水滴弧度上百次的精度為0.1mm的調試和選擇,呈現出了水滴“將落不落”的自然形狀。

與此同時,“水滴”的設計使得R17的傳感器區域面積相比R15縮減了45.8%,這背後的敏感元件設計也是一門學問。在這裡OPPO沿用了Find X上的技術理念,進一步壓縮傳感器區域的面積。

同時得益於屏幕點膠工藝和屏幕封裝技術的優化,R17四邊的邊框寬度都進一步減小(R15上1.95mm,左右1.78mm,下5.05mm;R17上1.85mm,左右1.63mm,下4mm),整體的屏佔比達到了91.5%。

由此可見,每一點深化背後,企業必須在背後付出多於百倍的堅定與努力。

而對於高頻痛點的解決,也是如此。

先說說OPPO R17的光感指紋識別吧。OPPO光感屏幕指紋方案從無到有差不多耗時兩個月,而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鏡頭調校、識別速度調校這些硬技術,而是一張小小的屏幕保護膜。

眾所周知,光感屏幕指紋的原理是通過屏幕局部區域發光,照射指紋,指紋反射的光信號通過透鏡到達屏幕下方的圖像傳感器,光信號經過轉換和計算,從而判斷指紋信息的匹配。如果貼膜存在偏振方向,當光線透過貼膜照在人手上時也會出現偏振,大幅的降低了光感屏幕指紋的識別準確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PPO採購了大量不同材質的貼膜進行試驗,結果發現目前市面上在售的貼膜基本都存在偏振方向,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使用完全沒有偏振方向的貼膜材料,但是現有的沒有偏振方向的貼膜材料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硬度軟,容易劃傷;二是無法做到2.5D熱彎以更好的保護屏幕。

其實貼膜問題不是個大問題,但需要多方合作。最終,OPPO與供應商合作,通過對裁剪工藝的升級,量產了硬度更高且能做2.5D工藝的貼膜材料,這個被稱為“光學指紋膜”的材料,能夠匹配光感屏幕指紋,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

作為OPPO差異化護城河之一,R系列一直在拍照上發力,旋轉攝像頭、智能美顏、前後兩千萬、索尼聯合定製傳感器、3-HDR實時分級曝光等等不一而足。

而這次R17 Pro 為了提升夜拍效果,不惜血本,搭載了靈動光圈、OIS光學防抖、AI超清引擎三大功能。拿其中靈動光圈舉例,F1.5/F.2.4雙光圈,此前僅在三星S9/note 9中出現過,靈動光圈技術可根據光線強弱,智能切換大小光圈,極大提升夜景拍攝的畫質。

從“丁”字到“十”字

有趣的是,OPPO最近也開啟了從“丁”字到“十”字的進軍。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這次OPPO在R17 Pro上實現了TOF方案的商用。

TOF即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技術的縮寫,即傳感器發出經調製的近紅外光,通過測定反饋時間的差別來建立3D模型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相比較我們熟知的3D結構光技術,OPPO選用的TOF方案具備在Z方向更加精準,同時解決方案更加成熟、功耗更低、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在手機與被攝物體之間的絕對精度達到1%,兩個被攝物體間的相對精度達到0.5%。

而這次R17在後置拍照落地TOF方案,是在智能手機上首次將TOF技術落地商業化,這已經不僅僅是在解決已有痛點,更是OPPO在面向未來技術的探索了。

得到TOF方案的加持,後置攝像頭將被賦能很多AR功能,例如3D拍照、體感遊戲、AR尺子等。這也標誌著OPPO在率先落地3D結構光應用後,在3D視覺領域再次取得開拓性進展。

如今,OPPO已經不止於做深需求,與年輕人強綁定,更希望通過自己的科技探索,帶著年輕人體驗最潮的未來可能。

數據顯示,隨著科技力的加持、創新的篤定,OPPO已經在品牌上探之路上旗開得勝,,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OPPO智能手機在2018年第二季度平均售價相較2017年第二季度增長20%,平均售價的增長率與Apple持平。

當然,這與6月份OPPO Find X上市密切相關,但如果說Find X是OPPO在上半年的最大亮點,那麼昨天發佈的R17和R17 Pro則是OPPO在下半年的再一次漸變發力。

從R17 來看,OPPO的上探首先體現在技術落地,而OPPO對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又遵循兩個原則:首先是否能夠明顯改善用戶體驗;其次是否可以做到穩定、安全以及量產。以光感屏幕指紋技術為例,它首次解決了在手溼、低溫和光線強烈的情況下指紋解鎖可能會失效的問題,但這個技術其實OPPO早就掌握了,在上一代產品中之所以沒有使用,就是等待時機的成熟。

這與OPPO在“丁”時代的邏輯,形成了呼應——要想上探成為“十”字型的力量,還需迴歸根本,打好“丁”字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