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花開滿山白,你怎能錯過這樣的市樹~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歷時兩個月時間,

福鼎的“市樹”、“市花”終於確定啦!

福鼎市市樹為油桐!!

福鼎市市花為梔子花!!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據說,過去福鼎市區遍地都是油桐樹,

所以才會有了桐城、桐山這樣的地名,

你真的瞭解我們的市樹嗎?

彆著急,

這一篇文章帶您認識油桐樹!

桐城說桐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2012年5月的一天,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系徐光臺教授蒞鼎去太姥山作田野考察,車從福鼎市區出發,徐教授在車上說,自己父母都是安徽桐城人,福鼎市區也叫桐城,就油然而生親切感;在高速路口,徐教授夫人陳綺華女士指著近處山坡上的幾株雪白的花樹對我說,那就是桐花,在臺灣又被叫做“五月雪”,因為它四月開花,五月開始紛紛掉落,落英繽紛恰似五月飄雪,故名。臺灣的苗栗在這時會舉辦隆重的“桐花祭”。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這不能不使我再度審視我所生活的這個城市,我想它舊時肯定也是“五月飄雪”,否則如何擔當“桐城”這樣的名字!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查閱史料,果不其然。修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的《福鼎縣誌》說:桐山,平坡寬曠,舊多產桐,故名。

乾隆四十年(1775年),福鼎縣令王應鯨在《重修福鼎城東石壩記》中說道:其城外四面皆桐山,產桐茂然。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福鼎縣誌》轉引《三山志》說桐有四種:“青桐,皮葉俱青而無子;白桐,皮白葉青而有子;油桐,有花與子;崗桐,似白桐,無子,可以為琴瑟。”按照現代植物學的分法,桐分三類:泡桐、油桐、梧桐。那麼,桐城之桐,該為哪種?狄民先生已在《桐城說桐》一文中為我們做過有說服力的考證,他認為,泡桐即白桐;梧桐,即青桐。泡桐多分佈於黃河流域,恐與我鄉無關。梧桐雖雅,但實用性卻不強,其子固然亦可榨油,卻只能供製皂及潤滑油用,也不是鄉民們所樂於栽種的。唯有油桐,俗稱桐油樹,其油可做天然油漆,為造船業之必需,福鼎自古漁業海運十分發達,桐油需求量大,且桐油還可外銷,如泉州、福州,經濟效益可觀。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誠然,舊時福鼎多有關桐的民諺,如“栽桑植桐,子孫不窮”,“千棕萬桐,一世人不窮”,“家有竹和桐,日子蠻好康”,等等,說的就是種植桐樹能帶來經濟效益;還有一句說:“柏子樹不用壅(人工肥),桐子樹不用種。”諺語的本意說油桐繁殖力強,而直呼油桐為“桐子(籽)樹”,也就透露出了栽種油桐其關鍵就在於桐籽能夠榨油。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油桐是一種古老的樹木,福建上古時代的人們就會利用桐油加固紡織品。考古工作者在福清東張遺址發現7粒植物籽伴隨一段纖維繩共存。經鑑定,植物籽系桐樹籽。由於桐樹籽含有豐富油脂,可製成桐油,蘸和在植物纖維或紡織品上,使之具有防水耐磨經用的性能。《福建通史》由此認為,福建沿海是漁業發達地區,水上作業頻繁,當地居民為了保護漁網,利用豐富的桐樹資源,率先把桐油用到紡織業上是完全可能的。進入工業時代,桐油成為重要工業用油,因其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鹼、防腐蝕、耐冷熱等特點,被廣泛用於制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製造業。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油桐是福鼎三大木本油料之一,在福鼎經營歷史悠久。民國時期政府提倡種植,生產桐油用於輸出換取外匯。民國期間福鼎創辦林業合作社,發動群眾廣種油桐,並且辦起苗圃大量培育桐苗提供農民栽植。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發展油桐生產非常重視,採取經濟扶持政策鼓勵農民墾殖,福鼎油桐產業一直髮展。一直到了1983年以後,由於桐油價格不高,加上一些手工業廠家大量收購油桐樹材,引發農村大砍油桐樹。後隨著沿海造船技術的改進,桐油需求量大大減少,油桐也就沒有人規模種植了。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時至今日,福鼎的油桐已比不上舊時之多,但是隻要你有心,在5月的鄉間山野,還能看到雪白的花樹,粲然向你招手致意,好像遇到久違的故人,陡增了許多爛漫的詩意。我們知道,一般的花是在美麗過後逐漸枯黃凋萎而最後掉落,而據說油桐花卻是在最成熟美麗的那一天立即掉落,一朵接一朵,前僕後續。想像舊時桐城,每到初夏,漫山遍野的桐樹都開滿了白色的花朵,一陣風過,漫天飄起細碎的花瓣,飄成雪白的花雨,那是一幅多麼壯觀的5月飛雪圖啊!對了,還有那滿城的花香!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油桐花开满山白,你怎能错过这样的市树~

這種極為美豔而充滿詩意的的圖景,

您怎能錯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