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曹丕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很多人对于他的印象是,不用任何努力,靠有个厉害的老爸曹操,而才有的后来称帝的才能。因此有段时间,如果要称袁世凯的儿子的话,很多人就会以曹丕来称,因而曹丕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作为坏一面的符号,民间对于他真正的时代经历,作为并不关心的。在这里,小编就客观地讲讲曹丕这个人,以及他为何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曹丕的历史地位不低,若要以家来比曹丕的话,曹丕除了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理(管政权)方面的高手(那两个字在这里还是不要直接提,原谅),他还是个文学家,对的。曹丕在一堆的文辞歌赋的皇帝中,算是能打的了。起码曹丕就正是三国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人七言诗,现存诗篇大约有四十多首。曹丕不但在诗方面有杰出的成就,散文、赋、理论方面也丝毫不差,因此可称曹丕是个杰出的文学家,曹丕的作品还是非常可观的。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正是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在220年制定出来的。曹丕登上历史课本也许也跟这个有关系,因为在我们看来,九品中正制很不正常,可九品中正制在曹丕当时可是正儿八经的,非常管用,我们后人当然得在历史时代中去评论。曹丕被调侃的一个小原因也许跟这个有关。

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影视形象

再来说说曹丕在治国方面的举措。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典论》就有曹丕的自叙:

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这个还真不是曹丕自己吹牛。因此有才能的曹丕,在击败其弟曹植后,就被立为世子。(也说明曹丕,有能担当王的位置的能力,只是可能人家性格方面不得曹操中意)。曹丕在位期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他的历史地位还是很高的。

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然而他的演义地位却很低,曹操时期,所有人肯定都把目光放在曹操身上,等到曹丕执政的时候,大家就又把目光放在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身上,对于曹丕,襄樊会战之后,核心就是夷陵之战。中间就两仗,汉中战败,合肥还把张辽打没了,所以,哪个还会把曹丕有好眼看?没有。

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三国演义》的火热程度要比《三国志》等大,因此曹丕在民间的形象,要被远远的看低,且印象深刻。曹丕的文辞是很优秀的,甚至可以说是有汉以来的集大成者,但是很可惜,曹丕所处的时代如此,短短百年,五胡乱华,中原文化出现了断代和分割,这才导致曹丕的名声没有因此鼎盛起来就慢慢后退了。曹丕制度也很不幸,没能经过时间的检验,不给力的晋朝(然而这个不给力的晋,正是曹丕篡位的得力助手),断送了江山,也断送了制度。

曹丕的名声好不好?为何他在民间总被当坏来调侃?

然而曹丕最为民间不齿的地方就是他的篡位,也正因此民间总那他来当坏调侃,并不断添加各种色彩。更且有贤相诸葛亮所说的那句话:”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如此就更别像曹丕有好的名声了(当然这里没有说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的志向是兴汉,对于篡这件事肯定是非常看不起的)。因此,曹丕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