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合肥」科大訊飛:用AI讓中國發聲越來越響亮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近日《中國青年報》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欄目

聚焦科大訊飛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中國青年報(2018年10月10日 01版)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從過去走向未來

科大訊飛:用AI讓中國發聲越來越響亮

劉慶峰很喜歡爬山,很享受爬山的過程,因為站在山腳下,不會知道山上的風景有多美;停在途中的某個山坡,不會知道山頂的風光、危險是什麼樣的。

劉慶峰所創辦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所走過的軌跡也很像爬山。這家以中科大在校大學生為主要創辦者的企業,近20年來不斷攀登語音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山峰,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從一個18人的小公司成長為國內語音產業的龍頭老大和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的有力競爭者。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劉慶峰

“給別人打工沒意思”

中國第一個大學生創業併成功上市的傳奇故事,始於一個19歲的年輕人和49歲的教授,以及一座實驗室。

1990年,17歲的安徽涇縣小夥劉慶峰考上了位於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二年,該校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教授王仁華帶領新一批學生參觀了他們的語音實驗室,當時這個實驗室正在研究最前沿的語音合成技術,甚至可以讓站成一排的計算機初步合成簡單的人聲。“讓機器像人一樣說話,還要建數學模型,太有意思了!”劉慶峰被這種未來感震驚了。

之後幾年,這位一度把“拿第一”作為信條的學霸,潛心於語音領域的研究。直到1999年,世紀之交的中國迎來了第一波互聯網熱潮,創新創業的觀念也開始在全國激盪。這一年,劉慶峰正在讀博士二年級,面臨就業選擇難題。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其實有很多。在學校的技術積累,老師的人脈關係,都可以給他帶來很多不錯的選擇。但他選擇了最難、也是當時最少人選擇的一條路——還沒畢業的大學生,自己拉出一支團隊來創業。

1999年,創業土壤還遠未如今日般肥沃,但政策、資金、輿論等多方面已經開始為年輕人提供寬鬆的環境。而且,在前一年,他和實驗室的師兄師弟們一起參加了“863”項目語音合成比賽,他們研發的語音合成系統讓我國語音合成評測第一次達到了3分,即聽者可以接受,也就是說語音合成技術基本可以應用了。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說幹就幹。劉慶峰和5個創業夥伴迅速行動,組建了18人的創業團隊,創辦了科大訊飛公司。這些人裡,有當年中科大電子工程系的第一名胡鬱,計算機系第一名、獲得中科院自動化所保研機會的胡國平,以及中科大BBS站站長張煥傑,BBS黑客版版主陳濤。

在剛組建創業團隊時,還發生過一件有意思的事。邀請陳濤加盟時,陳濤反過來挖劉慶峰:“有一家日本的投資公司給我投資辦軟件公司,你到我這裡來吧。”劉慶峰迴應說:“你給別人打工沒意思,我們有自主知識產權,將來能做產業領導。”

這批當時都還是在讀大學生的年輕人,之所以選擇創業,大多也是衝著這句話。要知道,那時候IBM、微軟等國際巨頭已紛紛在中國設立機構研究語音技術,試圖吃下這個十多億人口市場的蛋糕;而國內雖然有不少科研機構有多年的科研積累,但大多數單兵作戰,遲遲未見成果,產業化更是進展緩慢。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語音科技產品,推動語音智能的產業化應用,這批年輕人想試試這些以前沒人做過的事情。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並非一片坦途

組建好創業團隊後,劉慶峰發現,將科研技術產業化並非一條坦途,這是一場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磨練。由於團隊成員大多是做科研的學生,對企業管理、產品銷售等問題一竅不通。而當時大多數語音領域的科研、管理、商務人才,都更加願意選擇IBM、微軟等知名外企。

怎麼辦?靠傳統的辦法是不行的。劉慶峰鼓起勇氣向實驗室的導師王仁華和其他創業夥伴提議:自己一邊攻讀博士,一邊辦公司創業,並且公司從一開始就設立股權機制。在近20年前的科研界,還很少有人敢於提出這類想法並且付諸實踐。但王仁華很欣賞這種勇氣和決心,他爽快地答應了劉慶峰:“你不但該拿股份,而且還應該拿得比我多。”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解決了公司股權基礎的問題,劉慶峰和創業夥伴們心中的火把點燃了,馬上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中。

但是,他們對品牌營銷、商務銷售等工作並沒有投入多少精力,將大量運營工作外包給了另一家企業。經過大半年後,他們逐漸發現一個問題:創業團隊辛辛苦苦研發的新產品,明明在展覽會上頗受好評,但市場銷量卻始終上不去。

後來,劉慶峰和創業團隊開會討論,才明白是自己的經營思路出了問題:注重研發的同時,輕視市場,外包企業並沒有做好將產品推向市場的工作。“今天恨不得做個語音PDA(個人數字助理),明天又做語音聽寫軟件,後天又搞工商查詢系統,沒有一個做深做透的,搞得團隊很累又看不到前景。”

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身上的問題,在其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暢言2000”上有明顯的體現。花費大量精力,他們開發出了一款可以在電腦上實現語音文本輸入的軟件,甚至還可以讓用戶通過語音控制電腦。這款軟件廣受歡迎,但銷量卻很慘淡。

帶著疑惑,劉慶峰和團隊去調查原因,才知道“暢言”正版軟件剛面世,盜版就快速擠佔了國內市場;而且,技術出身的公司往往難以支撐消費者業務大量的售後服務需要。一番試錯之後,劉慶峰得出結論:科大訊飛暫不適合做大眾消費市場,轉而主攻企業級市場。

回顧近20年的創業經歷,劉慶峰認為自己很幸運:能在一開始就建立清晰的產權結構,留住一群不忘初心的優秀人才,能及早發現並解決產品如何適應市場需求的問題。而這種幸運,與近20年來不斷成熟、優化的創業創新環境緊密關聯。

用AI讓中國發聲越來越響亮

2004年,在創業的第5個年頭,科大訊飛終於實現盈虧平衡,並從2005年至2007年保持了淨利潤130%的複合增長。2008年,在國家對科技事業發展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家為企業創造的良好的創業環境中,科大訊飛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也成為中國第一家由大學生創業者創辦併成功上市的公司。

在駛入穩定運行的軌道後,科大訊飛又盯上了人工智能這個新時代的科技前沿,並且試圖通過開放合作的方式,幫助更多年輕的開發者。

2010年10月,科大訊飛發佈了“訊飛語音雲”平臺。利用這個集成了語音合成、語音搜索和語音聽寫等交互能力的雲平臺,科大訊飛開發了訊飛語音輸入法、靈犀語音助手和酷音鈴聲等一系列App,搶佔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通過積累眾多用戶每天進行的語音交互數據,不斷優化自身算法。

「央媒看合肥」科大讯飞:用AI让中国发声越来越响亮

此外,這個平臺也幫助更多草根創業者免費開展語音產品的研發和測試。2018年,科大訊飛將這一平臺升級為AIUI3.0,新增100項AI能力、打造AI全領域開放平臺。截至2018年7月,訊飛開放平臺上已集聚80多萬創業團隊,日均交互達到46億次。

在平臺的基礎上,科大訊飛攜手合作夥伴推動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入到教育、醫療、政法、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為越來越多的行業帶來創新與變革。依託語音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與眾多企業、開發者的開放合作,科大訊飛已經成為國際AI企業格局中有力的競爭者。

2017年,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佈的“全球最具創新力的50家公司”榜單上,科大訊飛超越了BAT,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六。同年,科大訊飛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並承建我國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

而在語音智能領域,科大訊飛也經常在各種比賽中“刷榜”。在國際語音合成大賽Blizzard Challenge中,科大訊飛自2006年參賽以來至今已連續13年奪得冠軍。僅2017年,科大訊飛就拿到7個國際權威賽事的“世界第一”。

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最讓劉慶峰為自己的創業滿意的還不是某一個名次或獎盃,而是今年1月,一個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跟他說的話:“因為你們的翻譯機,現在我們的父母敢單獨出國了。”

“這正是我所期望的,我們希望為人們解決語言溝通障礙,讓人們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讓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大膽地‘走出去’,讓中國在國際上的發聲越來越響亮!”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