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爲世人開啓一扇物外之窗

莊子:為世人開啟一扇物外之窗

莊子

莊子——從歷史與傳說中走來的人物,他的一生神龍見首不見尾,就像他的文章一樣讓人捉摸不透。他給讀者呈現了一個絢麗多姿的世界,自己卻大隱於市,給世人留下了諸多的疑問與遐想。

樂天知命安貧樂道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約公元前369年,莊子出生於宋國,其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裡對莊子故里有所表述:“莊子者,蒙人也,名周。”而莊子的故里具體在何處,有五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

在那個群雄逐鹿的戰國時期,莊子的家族漸漸沒落,莊子從幼年始就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儘管生活困頓,但從莊子的文采與辯才來看,他必然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薰陶。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處於同一時期,以莊子之才學想要謀取名利可謂探囊取物,然而他卻無意於此,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沒幹幾年,莊子就辭官了。

莊子的生活處境十分困頓:為養家餬口,莊子有時還靠編草鞋過活,他見魏王時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衣服、破爛的草鞋。雖然一生貧困,但他樂天知命,安貧樂道,淡泊利祿。

由於家貧,有一天,莊子向監河侯借糧食,監河侯不借給他並推辭說:“行,我即將收取封邑的稅金,打算借給你三百金,好嗎?”莊子臉色驟變,憤憤地說:“我昨天來的時候,聽到有誰在半道上呼喚我。我回頭看路上車輪碾過的小坑窪處,有條鯽魚在那裡掙扎。我問它:‘鯽魚,你幹什麼呢?’鯽魚回答:‘我是東海水族中的一員。你也許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來吧。’我對它說:‘行啊,我將到南方去遊說吳王越王,引發西江之水來迎候你,可以嗎?’鯽魚變了臉色生氣地說:‘我失去我經常生活的環境,沒有安身之處。眼下我能得到斗升那樣多的水就活下來了,而你竟說出這樣的話,還不如早點到乾魚店裡找我!’”莊子以此來諷刺監河侯。(出自《莊子·外物》)

對於小人,莊子的諷刺之語更是不留餘地。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為宋王出使秦國。他前往秦國的時候,得到宋王贈予的數輛車子;到秦國後,秦王十分喜歡他,又加賜車輛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國,見了莊子說:“身居偏僻狹窄的里巷,貧困到自己編織麻鞋,脖頸乾癟面色飢黃,這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有機會使大國的國君省悟,隨從的車輛達到百乘之多,這又是我超過他人之處。”莊子說:“聽說秦王有病召請屬下的醫生,能破除膿瘡潰散癤子的人可獲得車輛一乘,能舔治痔瘡的人可獲得車輛五乘,凡是療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給秦王舔過痔瘡嗎,不然怎麼獲獎的車輛如此之多呢?你走開吧!”(出自《莊子·列禦寇》)

即使面對唾手可得的榮華富貴,莊子仍持竿不顧。《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此時莊子在濮水釣魚,莊子拿著魚竿不回頭看他們,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的時候已經有三千歲了,國王用錦緞將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隻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在爛泥裡拖著尾巴爬行呢?”兩位大夫說:“寧願活在爛泥裡拖著尾巴爬行。”莊子說:“你們回去吧!我寧願像龜一樣在爛泥裡拖著尾巴活著。”(出自《莊子·秋水》)

莊子對名利始終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甚至對他最好的朋友也毫不客氣。惠子做了梁惠王的相國,莊子前去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是想取代你的相位。”於是惠子十分恐慌,花了三天三夜在都城內搜捕莊子。莊子對他說:“南方有一種神鳥名叫鵷雛,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會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會進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會飲用。正在這時一隻貓頭鷹尋覓到一隻腐爛了的老鼠,對剛巧從空中飛過的神鳥發出一聲怒吼。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怒吼我嗎?”(出自《莊子·秋水》)

逍遙物外賢名遠揚

莊子不追逐名利,卻賢名遠揚。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拼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於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遊手好閒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有人向趙太子趙悝推薦莊子時說:“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於水火。”莊子委婉地指出趙文王的所為實際上是庶民之劍,而希望他能成為天子之劍,最終解民於水火。(出自《莊子·說劍》)

從《莊子》的部分篇目中能夠得知莊子在逍遙物外之餘還培養了一部分弟子。《莊子·山木》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讓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那隻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遇見山中的大樹,因為不成材而能終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鵝,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掉;先生你將怎樣對待呢?”莊子笑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好像合於大道卻並非真正與大道相合,所以這樣不能免於拘束與勞累。假如能順應自然而自由自在地遊樂就不是這樣了。”在言談之間,莊子的思想以鮮活的形式呈現給世人。

死生無常淡然處之

看淡了世間的紛紛擾擾,莊子安時處順,在樂觀豁達中漸漸走向了晚年生活。莊子的妻子去世之後,惠子前往莊子家弔唁。只見莊子坐在地上,一邊敲打著瓦缶一邊唱著歌。惠子說:“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著瓦缶唱歌,不覺得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不是這樣,我妻子初死之時,我怎麼能不感慨傷心呢?然而考察她開始原本就不曾出生,而且本來就不曾具有形體,亦不曾形成氣息。夾雜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變化而有了氣息,氣息變化而有了形體,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如今變化又回到死亡,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死去的人安安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卻在哭泣,自認為這是不能通達天命,於是就停止了哭泣。”(出自《莊子·至樂》)

公元前317年,莊子最好的朋友惠施去世了,莊子扼腕嘆息。送葬時,經過惠子的墓地,莊子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人將白堊土塗抹他的鼻尖,如蒼蠅翅膀大小,讓匠石用斧子削掉這個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只聽呼呼作響,鼻尖上的堊土盡皆削除而鼻子卻一點也沒傷著,郢人站在那裡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麼試試’。匠石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掉鼻尖上的堊土。雖然真有這樣的事,但可以與我搭檔的夥伴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與我搭檔的夥伴沒了,我再也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對手了!”(出自《莊子·徐無鬼》)

對於自己的生死,莊子亦淡然處之。在莊子晚年時,弟子們打算用很多東西為其陪葬。莊子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弟子說:“我們擔憂烏鴉和老鷹啄食先生的遺體。”莊子說:“棄屍地面將會被烏鴉和老鷹吃掉,深埋地下將會被螞蟻吃掉,你們奪過烏鴉老鷹的吃食再交給螞蟻,怎麼如此偏心!”(出自《莊子·列禦寇》)

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莊子去世了,留下《莊子》一書傳世。唐玄宗時,莊子被追號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尊為《南華真經》,到宋真宗時,又名《沖虛至德真經》,到宋徽宗時,又追封莊周為“微妙無通真君”。唐代詩人李白的《大鵬賦》對莊子的評價頗為恰當:“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莊子以其瑰麗的思想、另類的言行為世人開啟了一扇物外之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