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怎麼能不焦慮呢?

今天,你又焦慮了嗎?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是一個五歲孩子的媽媽,聊到了孩子,她就問我:為什麼孩子讓我總是很焦慮,我擔心他生病,擔心他身體不好,擔心他不夠聰明,擔心他和別的小朋友相比沒有競爭力,擔心他以後過不好,擔心我教不好他……,這些事情總是會讓我莫名的煩躁,心情不好。我該怎麼辦?

一口氣說完,看上去很著急想聽到答案,就好像自己生病了,做錯什麼事了,急求解。

這很正常啊,不是隻有你這樣,大家都一樣,這年頭,成天喊著拼爹拼媽,誰能沒點焦慮啊,或多或少而已。

哈哈,真的呀,你也這樣。這貨瞬間眉開眼笑,就好像中獎一樣,還拍桌子,就差點沒跳起來,把我嚇一跳。有些煩惱原來根本不需要安慰,只要一個同病相憐的夥伴即可煙消雲散。

你以為呢,人家月薪三萬的都成天焦慮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人家大上海中產兩口子都年入幾百萬還一天到晚焦慮買不到學區房,進不了私立幼兒園,人家手裡拿著大把的錢還得焦慮幼兒園面試不過怎麼辦。人院士家,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還兩代人焦慮的不行,怕教育不好娃。咱這月薪都沒過萬的普通爹媽不焦慮一下,不去積極努力,這世上還有天理啊。

原來人家比我強的還比我更焦慮,更擔心啊。行,平衡了,趕緊走了,約了朋友打麻將去了

我還沒說完呢,我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啊,重點在後面呢,積極努力

知道你要說什麼,肯定是讓我少打麻將看看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高質量陪伴孩子。高中都沒畢業,看書我就犯困,孩子呀得靠自己,你又不能替他。

看著這貨急匆匆走掉的背影,我喊了一句,你丫的焦慮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我的這個朋友面對孩子的時候經常無比焦慮,煩躁,心情不好,看了人家的孩子,人家的爹媽會更焦慮,但也只限於家裡發脾氣,吼孩子,然後一聲嘆息,自己命運不好,自己學歷不高,沒法教育孩子。結束了,再用打麻將、刷手機追劇來緩解焦慮,然後下一次更焦慮,就這樣往復循環。生活總是覺得很不幸福。

我的朋友是我自己,是你,是你的朋友,是我們身邊的很多人。身處這個時代,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焦慮卻也越來越多,育兒焦慮、中年焦慮,婚姻焦慮,還有什麼不焦慮。總讓人覺得活著真特麼不容易。

什麼是焦慮?

百科定義: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其中含有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

焦慮有兩種,病理性焦慮和現實性焦慮。我們大部分人沒病,我們的焦慮是現實性焦慮,是對現實的挑戰或威脅或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

我們的焦慮,讓我們不安、煩躁,不開心的焦慮是一種情緒,就像我們的喜怒哀樂一樣。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

因為我們的幸福是比較級。幸福與否不在於自己,而在於我們周圍的人。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等風來》,看了兩遍,特別喜歡裡面的很多臺詞,每一句都是現實的翻版,讓你看見自己的影子,其中有這麼一段關於幸福的描述:

今天,你怎麼能不焦慮呢?

幸福是什麼?對我來說,不是那些忠於內心隨遇而安的鬼扯,人生活的幸福不幸福,完全取決於我的鄰居過的怎麼樣。鄰居每天粗茶淡飯,我吃泡麵加根火腿腸都會開心一點;鄰居每天燉肘子煎帶魚,那我這碗泡麵完全值得含淚下嚥。這個鄰居不一定要住在隔壁,他們在我生活的四處出沒著。

就是這樣,讓我們沒有幸福感,充滿焦慮的就是我們這個四處出沒的鄰居。當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比成績,比穿衣,比家庭;當我們長大工作後,比收入,比房子,比存款;當我麼結婚生子當爹當媽後,我們開始比孩子,比資源。就這樣,比來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比來了怨氣,比來了脾氣,比來了不甘,眼裡看到的都是自己沒有的,都是自己的弱點和不幸。不僅搭上自己,還扯上孩子,比完一代再一代。

本來看著自己孩子能熟背幾首唐詩,心裡挺開心,覺得老好了,結果去朋友家做客,看見人家孩子,不僅能被背唐詩,還會背宋詞呢,心裡一下拔涼,再回家,怎麼看都覺得孩子有點差,都趕緊補趕緊趕。就像考試成績一樣,孩子考98分,萬分高興,結果又一聽,班上好幾個考滿分的,瞬間喜悅之心全無。

因為我們總是關注我們不能改變的,忽視我們能改變的。我們對現狀不滿,又不去改變。

今天,你怎麼能不焦慮呢?

就拿育兒這件事兒來說,當你把孩子扔給電視機,自己刷手機看劇,很少用心和孩子溝通,從來沒給他讀過一本書,有一天當你看見別人家同齡的孩子,能言善辯,知書達理,喜歡看書知識面廣,你特別焦慮,焦慮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讓他變得更好。

焦慮本應轉化為動力,結果呢,你回家對孩子一番吼,強行關掉了電視機,孩子一陣大哭,你也很煩啊,坐在沙發上,開始想,為什麼我命這麼不好,沒能找個有錢的老公,這樣就可以全職太太,就可以多點時間陪伴孩子?為什麼沒有更好的能力,更多的資源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真是不公平啊,天價學區房我一輩子都買不起。哎,還是繼續追劇吧,忘掉這些煩惱

這個例子裡面,人的出生是我們不能改變的,我們與別人之間巨大的經濟差異和社會地位差異也不是很容易就能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放下手機,不能增加陪伴的時間,可以提高陪伴的質量,我們不能給孩子金銀珠寶,但我們可以給他讀書,我們可以讓他精神富有,內心豐盈。

一個出入高檔寫字樓的媽媽和一個奔波于田間地頭的媽媽,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勇敢,豁達的樣子,對孩子產生的榜樣的力量,教育的意義同樣強大。面對影響一件事情的各種因素,我們不能改變的很多,我們能去改變的其實更多。

一個消極的人只關注自己不能改變的,忽略自己能改變的,只知道逃避和迴避,結果自然是越來越不好,因此越來越焦慮。一個積極的人更關注自己能改變的,然後不斷的付出努力,能改變的會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結果會慢慢變好,把自己不能控制,不能影響的事情慢慢的掌控,可以影響了,焦慮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會越來越少。

焦慮不是病,是心病,得治,而且只能自治。

我們的生活是過給自己的,我們的幸福不在別處,不要總是想著那個鄰居。其實想想也不是什麼壞事,如果一個積極的人,因此而獲得動力,即使不能到達頂點,但走的更遠,也可以收穫更多。

迴避、逃避、找藉口是最容易的,可它毫無用處。是有很多事情我們不能改變,可影響結果不只這些,還有更多我們可以改變的。一條陽關大道和獨木橋都可以通向終點,路本身的差異的確影響到達終點的時間和難易程度,當我們沒法讓獨木橋變成陽關道時,我們仍然可以鼓足勇氣,堅定信念,在獨木橋上披荊斬棘,一路奔跑,讓然可以到達終點,時間早晚而已。

這個讓我們焦慮的時代,也是更好的時代,與我們的父輩相比,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選擇,少了很多時代洪流下無法改變的身不由己。平凡的普通人也不再是那麼的渺小,草根逆襲,寒門貴子並不新鮮。田間地頭裡的婦人也可以成為網紅,拿著鋤頭的手也可以寫下令人動容的文字去影響無數人。

我們能做的還很多,不用焦慮。餘生很長,改變,只要開始,就不晚。

不用比較,幸福就像鞋子,合不合適,只有穿在腳上的人才知道。

今天,你怎麼能不焦慮呢?

今天,你怎麼能不焦慮呢?

我跟你們不一樣,我從小到大就只有一個夢想,而且從未改變,那就是戰死沙場。

——《等風來》

你大爺的,這麼多衣服要收拾,誰來幫幫我啊。媽,求你大爺是沒用的,你還是求上帝吧;求上帝也不行,上帝有可能在喝酒,那有時間理你;你也別求我,我正在收拾自己的衣服呢,沒空幫你;你還是求你自己吧,人只能靠自己。

——六歲的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