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放學回家的路上,落日的餘暉將青石板路上的影子拉得好長,揹著書包踢著石子晃晃悠悠,不知不覺就到家了。

推開吱吱呀呀的大門,奶奶早已坐在堂屋裡等候多時。桌上放著一盒脆餅,一個搪瓷大碗。奶奶將脆餅丟入碗中,從旁邊的熱水瓶裡倒出滾熱的天水,脆餅慢慢膨大,淡淡的餅香味撲鼻而來。

迫不及待坐下來,拿起一根調羹就胡亂往嘴裡扒。泡過的脆餅很軟,裡頭卻帶著點小脆,熱水也早已被脆餅的味道浸透,汁水微甜異常好喝。末了,囫圇吞下兩三條脆餅,咂咂嘴,嘴角還掛著餅屑。奶奶滿足地笑笑,用抹布擦去桌上抖落的屑子,手一招:“寫作業去吧!”

這是一碗泡脆餅撐起的下午茶時光,也是很多南通人的童年。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從“白脆”到“脆餅”,這是南通老字號的美食

正如上頭所說,南通人曾經的下午茶,很多時候都是西亭脆餅。要麼是酥鬆香脆的幹嚼,要麼是細膩軟甜的水泡。

作為一種有文化有歷史的南通美食,西亭脆餅有它自己的故事。

西亭脆餅原名西亭復隆茂白脆,始於清朝光緒年間,至今已有百年曆史。當年,有位叫冷純溪的鎮江商人來西亭鎮謀生,開了一名為“復興店”的茶食店,製作一種叫“白脆”的甜食,但生意清淡,問津者不多。為了站穩腳跟,打出招牌,冷老闆把“白脆”改成脆餅,採用精白麵粉、綿白糖、精煉白油、純白脫皮芝麻為原料,在色、香、味、形上狠動了一番腦筋,烘烤工藝也做了改進,終於製作成鬆脆香酥的脆餅。剛一推出,就受到人們的喜愛,生意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張謇因祖居西亭,每年要回西亭祭祖,每次都要品嚐脆餅,還親自為該店題名“復隆茂號”。他除了自己愛吃外,還用脆餅作為禮品贈送朋友和外國客人,使西亭脆餅名聲大振,成為南通地區的地方名產,在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西亭脆餅十八層,層層分明能照人,上風吃來下風聞,香甜酥脆愛煞人。”西亭脆餅的生產工序有二十八道,完全用手工製成。脆餅用微火烘烤,表面黃而不焦;每隻脆餅有十八層,用開水泡餅,層次清晰可見。如今,西亭脆餅還按當年“復隆茂”的規格製作而成,採用冷氏的獨特配方,保持了傳統特色。2009年6月,西亭脆餅製作技藝被認定為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獨具匠心的製作工藝,美食脆餅的華麗蛻變

西亭脆餅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採用專供的精白麵粉、優質白砂糖、純白芝麻、精煉植物油為主要原料,經過配料、制餡、包酥、壓皮、上麻、烘烤等多道工藝流程,堅持原汁原味的手工製作。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包酥

酥是由面、糖、油三樣拌和而成,然後把粉狀的油酥包進發好酵的麵糰裡,揉成一個個小團。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擀胚

反覆摺疊再擀平,每個烤好的脆餅雖不足兩公分厚卻能達到十八層,靠的就是這一道工序。皮薄,很考究手藝人的手藝。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上麻

利用竹匾將炒熟的芝麻均勻粘到脆餅上,脆餅的樣子初長成。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沾水

在餅胚背面沾水,擺放整齊等待烘烤。此時的脆餅看起來已經很誘人了。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烘烤

餅胚貼上黃泥爐壁後,經優質無煙煤炭微火烘烤一個小時左右出爐。烤脆餅的爐子是用宜興的紫泥加黃泥製作而成,一爐可以貼180個脆餅。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脆餅漸漸鼓了起來,散發著熟悉的香氣。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冷卻後的脆餅成型飽滿、色澤金黃,香甜酥脆。經過裝袋、封口,便成了可口美味的脆餅了。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西亭脆餅廠在原有傳統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開發了多種口味。

「南通老字號」想起以前的下午茶,想起天水泡脆餅

雖然我們出門上學或者打工的時候,也會帶些脆餅給朋友同學同事嚐嚐。但不管如何,現在吃脆餅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下午茶更是被各類慕斯、紙杯蛋糕所代替。

殊不知,這老舊的茶食,才是南通人下午茶原本的滋味。

★★★更多文章推薦: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