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期詩詞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 敬請關注!分享詩詞與經典人物故事,仰望那一場最美的相逢!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

152期詩詞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紹興中,累官戶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後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


每天一古人詩詞,一起來欣賞經典詩詞!

《卜算子·竹裡一枝梅》

宋代:向子諲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竹裡一枝梅,雨洗娟娟靜。疑是佳人日暮來,綽約風前影。

新恨有誰知,往事何堪省。夢繞陽臺寂寞回,沾袖餘香冷。


譯賞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一年中看到梅花,於是作詩追和,始終遺憾有兒女似的忸怩情態。

竹裡一枝梅,雨洗娟(juān)娟靜。疑是佳人日暮來,綽(chuò)約風前影。

竹林裡的一枝梅花經過雨水的沖洗顯得柔美可人,亭亭靜立。讓人懷疑這是美人在傍晚時綽約的身影。

娟娟:姿態柔美貌。

新恨有誰知,往事何堪省。夢繞陽臺寂寞回,沾袖餘香冷。

心中出現的遺憾有誰知道呢,往事不堪回首啊。眠夢繞著小平臺遊走,回來後只有寂寞作陪,此時沾在袖子上梅花的餘香已經冷淡了。

152期詩詞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秦樓月·芳菲歇》

宋代:向子諲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譯賞

芳菲歇(xiē),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暮春時節,芳菲飄落,登高遙望故國,內心悲傷痛切。迷離的煙水,朦朧的山色,更讓我傷心欲絕。

芳菲歇:指春殘花謝的景況。故園:這裡指淪陷的國土。目斷:望斷。

可堪(kān)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tí)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龍節又快到了,追昔撫今,眼中淚水流盡,像杜鵑鳥那樣啼出鮮血來。在一片淒厲的子規聲外,是故國破敗的河山。

可堪:何況。乾龍節:四月十三日為宋欽宗趙桓誕辰,定名乾龍節。啼血:這裡指詞人悲痛至極。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金人擄走北去,中原盡失。這樣的時局下朝野志士無不拔劍斫地,切齒扼腕,於是詞壇上產生了一批令人讀後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見其慷慨磊落之氣的作品。向子諲這一首《秦樓月》,題旨相同,篇幅雖短,感情的容量卻並不小。

152期詩詞 歲見梅追和一首,終恨有兒女子態耳

《減字木蘭花·斜紅疊翠》

宋代:向子諲

公下世。此詞,公之絕筆也

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

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


譯賞

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ruì)。粲(càn)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

紅花多姿,綠葉茂密,是何處的花神前來呈獻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鮮明的衣服,真像是從織女那裡割來了一織機的錦緞。

紅、翠:借代修辭,代指紅花與綠葉。何許:何處。花神:掌管花的神。獻瑞:呈獻祥瑞。粲粲:鮮明的樣子。裳衣:古時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後亦泛指衣服。天孫:指傳說中巧於紡織的仙女,即織女。機:織機。

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

擁有真正馨香、美妙資質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間的風吹與日曬。(我)盡力遮攔圍護花草,不想讓春天的風光這樣匆忙地歸去。

妙質:美的資質、才德。不耐:不能忍受。遮圍:遮攔,圍護。春光:春天的風光,景緻。造次:倉促,匆忙。歸:歸去。

這是一首詠唱春日百花爭豔的迷人景象的詞作。寫得豔麗濃郁,光采照人,真可謂字字珠璣,行行錦繡。但言語深處,隱然有傷感意。

上闋僅用寥寥四句,便寫出了一片花團錦簇、燦爛照眼的豔陽春光。“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中,前句使用代稱手法,以“紅”代花,以“翠”代葉,達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個“斜”字,寫出花朵嬌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態,一個“疊”字,則強調了葉片爭茂繁密的長勢。後一句是對眼前花繁葉茂的美景充滿驚奇地讚歎,“何許”,即何處;“獻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義。春天到來,百花盛開,千朵萬朵的紅花在翠綠的枝葉映襯下明豔照眼,這是何處飛來的花神為點綴人間作出的精心奉獻!“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二句,仍然著意寫花態之美,前句採用了擬人手法,徑直以穿衣著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鮮明的樣子。後句中的“天孫”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的記載,在這裡則指神話中精於織錦的織女。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花神們身上色澤鮮豔、光華奪目的衣裙,都是用從天上手藝最高的織女的織錦機上割下的錦繡製成。這般景象只應天上才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到!這是詞人對令人陶醉的春光發出的由衷的讚歎。

下闋四句寫花的內在質地與對春光的愛惜。“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中,以純“真”寫花的香,以美“妙”寫花的質,真可謂玉質天香,它們怎能經受得住濁世間的狂風吹與烈日曬的摧殘!“著意遮圍”之句承上啟下,要小心翼翼地為百花遮風擋雨,不使它受傷害,只這樣做還不行,要使百花常開不敗,關鍵的是“莫放春光造次歸”,一定要拉住春光,千萬不要讓它輕易隨便地歸去。這是詞人發自心底的呼聲,寫盡了對盛開的充滿生氣、攜著春光的繁花的繾綣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