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衡阳湘剧

寻味——衡阳湘剧

衡阳湘剧国家级传承人夏传进老师表演的《醉打山门》

衡阳湘剧是湖南省地方大戏剧种,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具有戏剧艺术的“活化石”之称,在中国戏剧中艺术价值极高。民间亦称为“衡州班子”或“衡州大戏班子”,又叫做“衡阳汉调”。由引进的昆腔和弋阳腔,融和了本地民间音乐,吸取了群众语言和生活习惯,发展成多种声腔剧种。衡阳湘剧剧目繁多,经过数百年的艺术实践,在昆曲艺术的浇灌哺育下,已成为湖南的一种独立的戏曲剧种。

寻味——衡阳湘剧

衡阳湘剧国宝级演员谭宝成在《醉打山门》中的鲁智深扮相

有广泛的分布地域、强大的群众基础,流布湘南十七个县市及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其演出风格以昆腔为主,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多声腔并重,具有“昆曲艺术本土化,文戏与武戏并重的谭派表演艺术,多声腔共存的一戏三唱。”等独特的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具有粗犷、阳刚、细腻婉转、富有个性的戏曲艺术表演特点;1939年在田汉同志领导下,衡阳的老春华、大春台、大吉祥三个戏班联合组建了“湘南抗敌衡阳湘剧宣传队”。1951年3月,衡阳市总工会组织上述三个戏班艺人成立“衡阳统一湘剧团”。1953年8月,经湖南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正式批准成立“衡阳市湘剧团”。

寻味——衡阳湘剧

传统湘剧《混元盒》剧照

1952年10月,由国家一级演员谭保成主演的《醉打山门》一剧,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一等演员奖,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剧团相继参加了湖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戏剧巡回调演,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和高度评价。2006年6月,衡阳湘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年6月,衡阳湘剧被评为首届“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1年《黄飞虎反五关》参加衡阳市专业艺术团体新创剧目评比汇演,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剧目奖”。2012年5月,按照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衡阳市市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注册成立“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9月,《思凡》、《醉打山门》参加湖南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折子戏比赛,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15年9月,《妈妈,儿子回来了》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小品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