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說的五十不造屋,爲什麼五十歲不能蓋房子呢?

Kanata_


農村常說的五十不造屋,為什麼五十歲不能蓋房子呢?



這句農村常說的“五十不造屋”應該是一種農村諺語,是不全面的,只是其中的一句,這句諺語全部應該是出自清曾廷枚《古諺閒譚.種樹諺》:“諺雲: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製衣。”

其實總的意思就是說,人老了,不要想以後的事情太長了,也不要打算的太全面,應該享清福的時候了,不要在拼命的去幹一些自己不能享受的事情。人年齡大了以後,就要好好的安度晚年知道吃喝玩樂,知道享受人生。

【五十不造屋】五十知天命,也就是說人到了50以後,生命幾乎過了一大半了,再蓋屋也就沒什麼意思了,即便是拼命的蓋屋,把所有的資金全部花掉,也不能享受多長時間了。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由於醫療條件不發達,生活條件比較差,甚至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對一個家庭來說,蓋房子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甚至會花費畢生的積蓄。即便是現在給我也是一項很大的支出,也是一個家庭的重大事情,畢竟一輩子住在裡面,也是花銷的最大的一個項目。



【六十不栽樹】的意思就是人60歲了不要再種植樹木了,因為樹木的長大需要一定的時間,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已經60歲了,如果在種植樹木,等到樹木長大在收益或者乘涼,那或許人已經不在了,不可能會享受的,做的是無用功。

【七十不製衣】的意思就是人到了70歲了,跟到七十古來稀,也就是說世上人在70歲是很少的,當然這是說的是古代,目前我國的人均平均壽命為79歲,不只是七十古來稀了。在過去70歲在做身衣服也穿不了幾年就浪費了,被一把火燒掉,還不如留給晚輩遮體保暖,畢竟過去家裡很窮,而且織布全部是人工幹活,做一件新衣服那是相當的費事,要花多好多人工才做一件衣服。



總之,過去的一些農村老話也好,農村諺語也好,都是根據一定的時代特徵,以及當時的生活狀況家庭收入所形成的一些名言警句的話語以警示後人。但是好多都不能適應現在的社會的發展環境,畢竟現在一切都變了,人們富裕了,消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數也高了,壽命也長了,好多內容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50不造屋就不適應目前的社會,畢竟現在50的人還繼續在工作著,還在拼命的賺錢,還要有老人贍養,還要有孩子教育,還要維持家庭的開支,還要繼續蓋我為子女結婚使用,而且重擔責任巨大。


宗元三農堂


意思是:寧要心寬,不要屋寬。別瞎折騰了,留點錢防防後吧。可現在50的人正當壯年,仍需努力,該做的事還應當做。該蓋的房子還需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