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最近,有好幾位朋友請我推薦一下垃圾問題領域的優秀著作。既然如此,就將書架上最優秀的“十本”精選出來,介紹給大家。

一、垃圾與哲學

田松:《有限地球時代的懷疑論——未來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嗎》,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有限的地球,垃圾的產生必然不能無限。垃圾問題有時候好像不存在,或貌似解決,是它的危害被隱藏或轉移到了他人的“後院”。垃圾問題如果真要解決,必須反思“工業文明”。

二、垃圾與考古

[美]威廉·拉什傑、庫倫·默菲 著,周文萍、連惠幸 譯:《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打開填埋場,可以窺視人與社會更真實的一面。填埋場裡垃圾組分的研究,可能會顛覆人們對待垃圾的許多成見,例如:填埋場垃圾降解的速度比人們想象得要慢得多,甚至會出現“幾十年都不化”的完整熱狗。

三、垃圾與歷史

[法]卡特琳·德·西爾吉著,劉躍進、魏紅榮 譯:《人類與垃圾的歷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垃圾是一個具有長期性和跨文化的問題。當代的中國正受到垃圾的嚴重困擾,古代的歐洲、中世紀的法國,同樣如此。應對垃圾問題的辦法,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間也具有共性。

四、垃圾與零廢棄

Paul Connett, The Zero Waste Solution: Untrashing the Planet One Community at a Time,White River Junction: Chelsea Green Publishing, 2013.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雖然還沒有完整讀一遍,但感覺這可能是近年來在垃圾議題領域,最有必要譯介的一本書。零廢棄既是垃圾管理的遠大目標,也是現實戰略,應該有一本“經典”能領我們入門。

五、垃圾與物品

[美]安妮․雷納德著,範穎 譯:《東西的故事——一件物品的生與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源自風靡全球的網上視頻《東西的故事》。原視頻作品短小、詼諧、幽默,把垃圾的“前世今生”生動地展現到了普通公眾面前,讓消費者感受到了“消費”的不可承受之重。

六、垃圾與食物

陳曉蕾:《剩食》,香港:三聯書店(香港),2011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食物殘餘的處理是城市垃圾管理最艱難的一環。作者對香港食物浪費、食物垃圾問題的剖析,也可推及至中國的其他城市。同樣,在香港漸漸出現的食物垃圾應對之策,也對中國的其他城市有啟發。

七、垃圾與農村

橫縣垃圾綜合治理項目團隊:《橫縣十年——垃圾綜合治理的實踐總結》,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垃圾分類這事,完全有可能出現“農村包圍城市”的態勢,已有越來越多的實例能說明這一點,廣西橫縣就是其中之一。關鍵是,我還為本書作序了呢:)

八、垃圾與焚燒

[日]山本節子 著,姜晉如、程藝譯,毛達 校:《焚燒垃圾的社會》,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警惕垃圾焚燒危害的不可多得的工具書。日本的垃圾管理,不僅日本人自戀,很多中國人也很崇拜。偏偏在這個時候,一位日本社會批評家站出來,告訴你一個“焚燒垃圾的社會”既不是日本的未來,更不是其他地方應該效法的對象。

九、垃圾與海洋

毛達:《海有崖岸:1870年代至1930年代美國廢棄物海洋處置活動研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封底引了一位環境史大家的話,一直很喜歡:“針對一種環境介質汙染的政策往往會導致相關汙染物向另一種缺乏治理的環境介質的轉移。為了應對這種現象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我們經常求助於新的技術,結果卻使社會陷入被動修補問題的惡性循環和唯技術解決論的困境。”

十、垃圾與漫畫

胖兔子粥粥:《垃圾書》,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2年。

難以抗拒的十本“垃圾書”


讀書印記:“垃圾掃盲”的事業,必然需要簡單、藝術、幽默。

無毒先鋒

“無毒先鋒”致力於抗擊“隱形汙染”,消除有毒化學品對中國人群的健康影響。目前工作聚焦於二噁英、鉛、鎘、毒塑料的汙染防治上,並主要通過科普傳播、政策研究、獨立檢測、社區互動、多元協作的方式,努力提升化學品環境管理在環保體系中的重要性。

願“無毒中國”—中國再無有毒化學品汙染受害者。

微 博:@無毒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