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治中呢?

1195125793


“和平將軍”張治中(1890-1969年)安徽巢湖人,1916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與蔣介石是同學,從那時起到1949年3月最後一次赴浙江奉化溪口面見蔣介石,30多年的時間裡兩人結下了血肉難分的紐帶聯繫。

1932年一·二八事變奮勇阻敵獲得青天白日勳章的俞濟時、張治中、戴戟。

蔣介石對張治中一貫賞識,且大加提拔,予以重用,在蔣介石執政20多年裡,張治中也成為蔣介石心腹愛將,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任桂軍師參謀長,1924年任黃埔軍校軍官團團長,1926年隨蔣介石參加北伐,1928年任教導師第二師長,1932年任第五軍軍長,抗戰爆發後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參加淞滬會戰,後任湖南省主席。

1938年,國民黨為對抗日軍,對長沙實行焦土政策,但一場大火因操作失誤沒放好釀成大禍,燒死3萬市民,長沙變成一片廢墟,時任湖南省主席張治中難辭其咎,被革職。圖為小孩坐在自家被燒燬房屋前。

但張治中的政治態度和蔣介石 大相徑庭,比如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敗,蔣介石向我黨舉起屠刀,對我軍發動圍剿,張治中曾5次率軍打仗,但他次次迴避,從未與我軍交過手,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以後,張治中也從未和我軍打過仗。

圖為1945年張治中(右二)與大佬們在延安機場。

國共合作時期,張治中出任國民黨方代表,多次與我方打交道,張治中也是我方接觸最多,關係最融洽之人。1945年重慶談判,也是張治中親自接送往返重慶、延安之間,1949年重開和談,張治中也是首席代表去往北平和平談判。

圖為1949年10月20日,新中國軍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部分委員,照生彌足珍貴,都是熟面孔,應該都認識吧。

在最後的日子裡,張治中沒有選擇追隨蔣氏父子敗退臺灣,而是留在大陸,並發表《對時局的聲明》,號召和平統一。用“赤誠愛國,渴求和平”形容張治中將軍再合適不過了,毛爺爺也評價他為:真正希望和平的人。1949年9月張治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任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圖文繪歷史


對於張治中將軍是如何在北平國共和談後留在北平,最多的說法是張治中在國共和談後準備返回南邊,這時在周恩來的勸說下留在了北平,但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解放前,我父親在交通銀行董事長錢新之家做服務生,張治中因和錢新之是兒女親家,因此經常在錢家見到張治中。因我父親是服務生,每次錢家來客人都是由我父親端茶倒水,因此也得以聽到主客間的談話。大概是在1949年最後一次國共和談前,張治中在出髮帶團去北平參加和談前的某天來到了錢新之家,那天我父親在給主客二人送茶之後得以聽到他們二人的談話。談話中張治中表示這次是帶團去北平和中共進行和談,特意前來辭行。談話中張給錢講了當時的形勢,談話中最為重要的是張治中勸錢新之在國共和談失敗後不要追隨蔣介石去臺灣,勸錢在大陸解放後留在大陸。當時錢新之對於張治中的建議表示反對。錢新之說他和蔣介石和他是拜把兄弟,蔣的許多事他都有參與,如果他留在大陸,共產黨來了他是要被砍頭的。注意,這個要被砍頭的這句話絕對是錢新之的原話,絕無假冒。張治中勸了半天錢都是不同意留在大陸。張治中看錢態度堅決,隨後告辭,過了幾天張治中帶國民黨談判團去北平參加中共和談,和談失敗後張隨即留在了北平,張的家人也在中共地下黨的安排下去了北平。而錢新之在上海解放前去了香港,後又去了臺灣。因此,有理由表明張治中在最後一次國共和談前就預知國共和談必然失敗,並且已經做好了和蔣決裂留在大陸的打算,而不是大家瞭解的是談判破裂後再周恩來的勸說下留在北平。


xgy1954


張治中將軍,實在是個奇人!

保定軍校三期畢業生,卻成了黃埔軍校三期的總隊長。黃埔是蔣介石的嫡系,保定系是明顯是後孃養的。

張治中一生反對蔣介石進行內戰,經常向蔣介石諫言,蔣介石從未採納張治中的意見,卻對張治中高官厚祿,信任有加,軍銜至陸軍二級上將,手握重兵!哪怕當年因為一個失誤,點燃了火燒長沙城的那把文夕大火!



張治中雖然和蔣介石政見不合,卻一直支持蔣介石,在各路軍閥反蔣戰爭中始終站在蔣介石身邊。但又在蔣介石身邊,全力營救了大量被蔣介石關押的愛國人士。


張治中支持了蔣介石大半輩子,卻在最後的時候去和談的時候,一去不復返,選擇了留在了大陸。氣得蔣介石破口大罵:文白誤我!

張治中將軍,確實是蔣介石身邊少有的奇人。忠厚長者,赤子之心,愛國愛民!


胡史亂翔


1949年4月20日,國共和談破裂。下榻在北平六國飯店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談代表團”首席代表張治中準備24日飛回南京。經過周恩來的誠意挽留,張治中決定留在北平。6月26日發表《對時局的聲明》,與蔣介石公開決裂。

張治中追隨蔣介石長達20餘年,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


張治中畢業於保定軍校,1925年4月任黃埔軍校三期生代理總隊長。在黃埔期間與時任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結下深厚友誼。

北伐後,張治中主要掌管軍隊的軍事訓練工作,期間曾赴國外學習考察,於1928年回國。

1928年後張治中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訓練部主任、教育長,此後也正是蔣介石發動“圍剿”紅軍時期。張治中長期任教育長一職,雖也帶兵參戰,但參與的是新軍閥混戰,還有一戰就是對日寇的淞滬抗戰。當時張治中任第5軍軍長,率部參戰。可戰事一結束,為避免捲入內戰,張治中不貪戀軍權,仍去做他的教育長。


抗戰全面爆發後,張治中任第9集團軍總司令,率部參加淞滬會戰,與敵人展開血戰。因戰局不利而辭職,蔣介石又把調任湖南省主席,此間又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文夕大火”,張治中作為軍政首腦,難辭其咎,被革職。

蔣介石對張治中還是極其鍾愛的。因文夕大火被革職的張治中馬上就任侍從一室主任,更為蔣介石倚重。

張治中反對內戰,曾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1948年曾致蔣介石萬言書,力勸蔣停戰。可蔣不為所動,蔣亦知張治中一片忠心,也並未深責於他。抗戰勝利後,張治中為和平多方奔走,親自到延安迎接毛澤東出席重談判,毛澤東抵重慶後,就住在張治中的官邸。談判後,張治中又親自護送毛澤東返回延安。


1946年,張治中任新疆政府主席,又一次避開內戰。

1949年春,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敗局已定。4月1日,張治中率“南京政府和平商談代表團”飛抵北平。和談失敗後,張治中經過內心掙扎,留在了北平。9月,張治中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建國後,張治中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晚年的他仍為祖國的和平統一事業奔走。1969年4月,79歲的張治中在京病逝。


歲月是一條河流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四十一:陸軍二級上將、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軍委會政治部主任張治中。

國軍將領中,張治中是個極特殊的人物,他是蔣介石最信任的嫡系將領,也是共產黨最可靠的朋友。一直在為國共合作、國內和平奔走。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巢湖人,保定軍校三期畢業。早年經歷坎坷,軍校畢業後投革命。蔣介石與張治中是同學,20多年來一直視為心腹。

張治中為人儒雅斯文,說話條理清晰、切中要害,其謀略往往為蔣介石所採納。其善於用兵、勇於作戰。擅長軍事教育、政工工作。非常賞識、提拔年輕人才。

張治中一直位高權重,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但公正負責、不貪權力,他認為不合理的事物,必據理力爭。他致力國內和平,多次擔任和談代表。即使在皖南事變後,也堅持提倡國共合作。

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張治中代表國民政府北上進行和平談判,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和談破裂後,蔣介石說:文白無能,喪權辱國。共產黨人卻勸說他留在北平,共參國政。




張治中早年家境貧寒、生活坎坷,投身軍界。受孫中山三民主義號召,加入黃埔與革命軍。

張治中,原名本堯、字文白、警魄,生於光緒16年(1890年) 10月27日,安徽合肥巢湖人。其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手工業者。張治中六歲入塾,讀書十年,深受儒家教育影響。

因少年時家境貧寒,此後四處奔波流浪。曾在安徽豐樂河鎮商鋪裡做過學徒,從那時開始喜歡閱讀報紙,用心寫字算賬。在他的自傳中,將這段經歷作為人生努力的起點。

張治中先後在揚州的鹽務緝私營當過備補兵, 在安慶巡警局任過備補警察。後入揚州巡警教練所受訓,3個月後畢業,成為正式警察。辛亥革命爆發時,張治中在揚州參加反清起義。

張治中後決心從軍,考入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軍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張治中南下廣東參加護法運動, 歷任駐粵滇軍連長、營長、駐粵桂軍參謀、師參謀長和桂軍軍校參謀長等職。

蔣介石與張治中是保定軍校同學,極其欣賞張治中。非廖仲愷力勸,差點為了張治中合併桂軍軍校。後來總算把張治中調到黃埔,任命為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長、軍官團團長。

東征陳炯明時,張治中任司令部參謀,為東征出謀劃策、立下功勞,深為蔣介石讚賞。後張治中任廣州衛戍區司令部參謀長。與周恩來、惲代英密切合作、結成深厚友誼。


北伐開始後,張治中忠心於蔣介石,並轉型軍事教育。出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達十年之久,培養大批軍事人才。

1926年,革命軍北伐,張治中任職總司令部副官處長主管北伐軍人事、編制和軍政事務。蔣特意說:“副官處長只是暫時任命,你先負責組織總司令部。等司令部成立後,你再去帶兵”。

張治中接受任命後,迅速把參謀、作戰、情報、政治、財經、後勤、衛生等單位建立起來,搭建好司令部班底。展露出傑出管理和組織才能,深得蔣介石倚重和嘉許。

北伐軍佔領武漢後,蔣介石深感軍事教育為重中之重,下令設置學兵團和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由張治中擔任分校教育長。張治中欣然赴命,很快成立了學兵團,面向全國招足了一批學兵。

蔣介石讚賞說:文白對於軍事教育在行,我的學生不乏能征善戰之輩。可是論教育,我看沒有人比的上文白。

在寧漢之爭中,張治中感到蔣介石違背北伐諾言,沒有定都武漢。張治中內心感到非常苦悶、彷徨,最後認為:我視蔣為恩人,我可以勸蔣,但不可以叛蔣。

1927年8月13日,蔣介石被逼下野。張治中表示要與蔣共同進退,毅然辭去武漢軍校職務,申請出國考察。蔣介石勸他留下,張回答說:“你既已賦閒,我又何必貪戀職位。”令蔣十分感動。

張治中赴歐洲考察5個月後回國,蔣介石已經重掌政權,定都南京。蔣介石聘請張治中出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教育長,實際掌管學校實權十年,張治中培養了大批優秀軍事人才。

一二八抗戰爆發,張治中主動請纓,率精銳第5軍馳援上海,與第19路軍並肩作戰,獲得大捷。

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第19路軍奮起抗擊,到了彈盡援絕的地步,而南京卻無反應,各路將領坐視19路軍孤軍作戰,按兵不動。張治中內心非常焦急,他當面力諫蔣介石,要求組織兵力增援。

蔣介石當即同意:“此種關頭,誰願意去擔當責任呢?” 張治中主動請纓說:“如無別的人選,我願擔此重任。”蔣介石立刻同意。張治中下令把自己管轄的第87、88兩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編成第5軍, 即刻兵發上海。

1932年2月16日,第5軍出發時,張治中寫有一篇遺書:“現在正是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治中身為軍人,理應親赴疆場,荷戈奮戰,保衛我神聖領土,但求馬革裹屍,不願忍辱偷生。如不幸犧牲,望能以熱血頭顱喚起全民抗戰,前仆後繼,堅持戰鬥,抗擊強權,衛我國土。特立此遺書,表示百折不回之決心。”

張治中率第5軍進駐上海劉行鎮,接替19路軍部分陣地。從2月18日至5月5日簽訂上海停戰協定,經歷數十次大小戰鬥。第5軍和19路軍並肩作戰,由於張治中指揮得當,親率教導隊、第88師指揮策應,獲得大捷。

張治中與19路軍,將日第9師團和久留米混成旅團的精銳殲滅殆盡,廟行、江灣間敵屍堆積如山,達三、四千具之多,引來中外報紙一致稱讚。獲抗戰以來最大勝利,一時振奮人心。



抗日戰爭爆發前,張治中早有所備,提出對日三策為蔣介石採納。七七事變後,蔣介石命張治中擔負淞滬作戰任務。

經過一二八抗戰,張治中向蔣介石建議,將全國分為4個戰區,將未來主戰場定為淞滬。蔣介石採納了戰區制,任命張為京滬警備總司令。張治中受命後辭去軍校職務,投入京滬國防備戰。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實施兵諫,謂之西安事變。張治中得知何應欽要武力解決,馬上由蘇州趕回南京,聯合各方力量反對何應欽出兵西安。事後令蔣其他更加信任。

西安事變後中日矛盾加劇。張治中根據日軍每戰採取偷襲的特點,總結出三種對策,上報蔣介石:一是忍辱負重,不理會挑釁,如九一八;二是後發制人,如長城會戰;三是先發制人。

張治中說:“日軍道德低下,常常無故偷襲,造成我方大傷亡。不能任由爾等肆意為之,我們應主動應戰。因此我傾向於先發制人”。蔣介石立即批准同意:不過要把握時機,等待命令。

不久,日軍在盧溝橋挑釁,加上在上海小動作不斷,張治中判斷日軍即將動手,即上報判斷分析。軍委會決定實施參謀本部國防甲等預案,先發制人,進行對日作戰。



盧溝橋七七事變後,面對日軍在華北挑釁,蔣介石批准張治中為第9集團軍總司令,在上海發動八一三淞滬抗戰。

1937年7月7,日軍在盧溝橋挑釁。張治中判斷日軍即將動手,提出在上海發起攻擊。蔣介石任命他為第3戰區第9集團軍總司令,擔任淞滬戰場的前敵總指揮官。

張治中在8月11日命令各軍師立即進駐上海預定位置。由於準備充分,各軍於13日凌晨率先向日上海日軍海軍陸戰隊發起攻擊。按照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張治中完全能把日軍驅逐出上海。

但蔣介石對淞滬會戰猶豫不決,誤信國際使團的調停作用,三次下令停止進攻。以至貽誤戰機、功虧一簣。後來日軍迅速從華北戰場、日本國內大量增兵上海。

在四十天的淞滬會戰中,張治中無視生死,在日軍海軍航空兵和炮火猛烈轟炸下,堅守第一線陣地,不分日夜地進行指揮策劃。備受艱辛,面容枯槁、渾身上下骯髒不堪,如同乞丐。

日軍在杭州灣登陸後,國軍淞滬會戰失敗,主力撤出上海。但淞滬戰爭打破了日本三個月消滅中國的狂言,成功將日軍吸引到南方水網中作戰,中國在戰略上贏了第一步。




淞滬抗戰後,蔣介石任命張治中主政湖南,卻因長沙大火被撤職留用。後調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長。

隨後蔣介石任命張治中取代何鍵擔任湖南省主席。張治中在任一年零兩個月,與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動湖南抗日救亡運動迅猛發展,被稱為湖南國共合作的“黃金時代”。

1938年張治中執行蔣介石長沙“焦土政策”,準備在日軍進入長沙時放火。張治中召集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省保安處長徐權會商,指定警備司令部兩部協助進行,警備第2團徐昆為執行總指揮。

長沙警備司令酆悌叮囑徐昆:“準備動手時,應以放緊急警報,奉張主席最後命令,始執行。”張治中也對徐昆強調說:“須在我軍自汨羅江撤退後,再命令開始行動”。

豈料13日凌晨2時許,南門外傷兵醫院不慎失火,警備第2團官兵以為行動開始,立即用煤油和木材點燃了焚城大火。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熟睡中叫醒,急調第74軍入城滅火、維持次序。

大火從11月13日熊熊燃燒了五晝夜,焚燬了兩千年古城長沙。長沙成為抗戰時期損失最慘重的城市之一。蔣介石為保住張治中,將長沙警備司令等三人槍斃,張治中革職留用。

1940年張治中任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周恩來任副主任。在1941年皖南事變後張治中向蔣介石上書,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蔣介石授命張治中與周恩來就事變善後進行談判。

1945年5月張治中受周恩來委託,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監禁多年的100多名共產黨幹部,使他們安全地回到延安,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幹力量。

抗日戰爭勝利後,張治中任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營救過被盛世才囚禁於新疆的一批共產黨員回延安。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唯獨他沒有與共產黨作戰,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



張治中為人正直、坦誠,干預直接頂撞、否決蔣介石。蔣介石雖然獨斷專行,每遇張治中出面,總是有所顧忌。

蔣介石生性多疑,用人時多有猶豫,經常乾脆獨攬大權。抗戰時因戰爭需要設一個“交通運輸統制局”,局長人選許久未定。蔣介石在請示上大筆一揮“自兼”,準備親自兼任局長。

張治中看到批示後,也是毫不客氣。在蔣介石批示後批註自己的意見:“最高統帥竟然要兼任區區運輸統制局局長,實在不像話。不如讓何總長(何應欽)兼之。 ”

早年蔣介石還不能直接干預西南諸省,四川省主席劉湘下臺後,蔣便要兼任四川省主席。張治中卻直言說:堂堂國民政府,文才武略,齊聚一堂,難道竟然沒有一個能做省主席嗎?

抗戰時在重慶期間,日軍常來轟炸。某次蔣、張等在防空洞閒談。張治中說:現在有種現象不好,大家不肯講話也不敢講話,這不是一個革命黨內應有的氣氛。

張治中希望委員長多多鼓勵大家講話,發揚自我批評與相互批評。蔣介石連連點頭,宋美齡在座插話:“講話是可以,但不能亂講!”(當時參政會正有人檢舉揭發孔、宋家族。)

張治中擔任侍從室主任期間,某次戰區厚厚急件。張治中立刻簽字呈蔣。蔣批了一段:“這樣的一厚本給我看,究竟你們是我的參謀,還是我是你們的參謀?”張治中自感疏忽失職,又覺得蔣有時挺幽默的,批評人也挺藝術的,不傷感情。

張治中敢於直言相諫,如勸阻蔣介石不要訪問印度;妥善解決皖南事變,繼續國共合作,指出時政弊端、官僚腐敗等等。初時蔣介石還能聽的進,感嘆文白有遠見,到後期已充耳不聞。



張治中不貪戀兵權,多次放棄指揮精銳部隊。一是避免蔣介石猜忌;二是不願意與共產黨部隊作戰。

中原大戰時,蔣介石把嫡系中最精銳的教導第2師交張治中指揮。5月底,張奉命率領教導第2師北上參戰。在友軍配合下,攻下開封、鄭州。閻、馮的主力被擊潰,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

張治中率軍凱旋迴京。蔣有意讓張繼續帶兵,換成別人高興還來不及。但張知道這個消息後,卻堅辭教2師師長,說:“能擔任師長之位的有很多人選。我比較擅長教育,還是去辦軍校吧。


一二八會戰結束後,張治中率第5軍後撤整補。第5軍轄中央陸軍軍校教導隊、第87、88師,是當時裝備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徳械師。戰後張治中立即請求卸去第5軍軍長、交還軍權。

1933年,第19路軍在福建宣佈獨立,蔣介石派張治中任第4路軍總指揮,率中央軍嫡系3個軍入閩作戰。戰後張治中再次交卸兵權,回中央陸軍學校當他的教育長。


抗戰勝利後,張治中擔任和談代表,與共產黨開展一系列談判。最後蔣介石撕毀協議,開展全面內戰。

抗戰勝利後,國內和談呼聲高漲。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周恩來等一行到重慶談判。張治中領銜談判代表與周恩來為代表總共談判二十七次,歷時四十三天,最終達成《雙十協定》 。

緊接著由馬歇爾、周恩來、張治中組成3人軍事協調小組,就新疆問題、東北談判、整軍談判一系列問題展開談判。儘管共產黨方在軍隊編制、駐地上一再讓步,張治中也坦言可以接受,然而蔣介石卻不接受這樣的結果。

張治中與蔣介石兩人爭得面紅耳赤,蔣甚至形容像在和共產黨代表談判。各項協議達成後,蔣介石還是撕毀協議,開始全面內戰。張治中白白浪費大量心血,心情極為沮喪、對蔣大失所望。

蔣介石亦對張治中態度大為不滿:“文白過於理想,殊不知國內政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對敵講仁慈,那是自取滅亡。”不過蔣介石認為,張治中正直、沒有野心,是國共鬥爭的緩衝人物。





張治中外表儒雅斯文、修長,卻與一字不識的農村夫人恩愛到老,終身沒有納妾,被人傳為美談。

張治中形象溫文爾雅,其夫人卻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但是張治中品德高尚,夫妻一直恩愛有加。張治中身居高位,官至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卻沒有三妻四妾,真的難能可貴。

一次張治中偕其夫人在杭州照相館照相,夥計一看張治中一身戎裝、身材修長,外表儒雅斯文,誤認為是母子。拿出一把椅,對張夫人說,請老太太坐下來,請大少爺站著為好。”

只要沒有戰事,張治中就會陪伴在夫人洪熙厚身邊,兩人感情深厚、白頭偕老,傳為一段佳話。

當然人無完人,張治中亦有缺點。主要是好面子,做事易衝動,容易情緒化,不會用人。

淞滬會戰開始後,陳誠任第3戰區第15集團軍總司令。與張治中第9集團軍分別負責薀藻浜南北軍事。這麼重大的事情張治中似乎不知道。張治中8月23日趕至嘉定18軍陣地指揮作戰。

第18軍軍長羅卓英問:“張總司令為什麼會跑到我們這裡來?”張治中經瞭解,才知道2個集團軍的作戰分工。於是怒氣衝衝離開前線,前往蘇州找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詢問。

蔣介石知道後,立即打電話質問張治中為何不在前線,跑到蘇州後方?張治中本來一肚子氣,聲 音也不小:”羅卓英歸我指揮我不能不去看看,我不知道他已劃歸陳誠指揮了!"

蔣介石厲聲連問:“為什麼到蘇州?”張治中再也按耐不住:“我到蘇州與顧祝同商量問題的。我一直在前方,委員長究竟怎麼樣?"懷著委屈心情,張治中立即提出“引咎辭職”。

陳誠是張治中關係非常好的朋友,他在傳記裡多次提到,張治中個人能力不錯,做事很負責任,但是手下卻沒有什麼人才,很多事要親力親為,這點可謂是張治中的短板。


1949年4月,張治中任和平談判代表團團長,赴北京再次與中共和談。談判破裂後,張治中留在北京,並發表《對時局的聲明》。

1949年隨著三大戰役結束,國軍在東北、華北、華東機動野戰軍被消滅殆盡,軍事失敗不可避免。蔣介石被迫下野,桂系李宗仁出任總統。4月派出以張治中為首的和談代表團赴北京和談。

這次和談是蔣介石在1月1日發表的一篇聲明中提出的。聲明中蔣介石一改過去咄咄逼人的氣勢,說只望和平能實現,他本人的進退出處,決不介懷。他的條件是保留偽憲法、偽法統和軍隊。

臨行前張治中特意趕到奉化溪口,向蔣介石彙報和談策略。張治中率代表團到達北京後,接機的是北京市秘書長。到了六國飯店,張治中才見到了老朋友周恩來。

周恩來對張治中說:很對不起,沒有去機場接你,既然你要解決兩黨問題,為什麼事前你還要親自到奉化向戰犯頭子請示呢?張治中自知理虧,便說是去了解蔣介石對和談的態度。

4月2日,雙方代表按照商定的辦法進行個別交談。周恩來和張治中談,葉劍英和黃紹竑談,林伯渠和章士釗、李維漢和邵力子、聶榮臻和李蒸、林彪和劉斐。


其實蔣介石、李宗仁和談的真正目的,是為國民黨加強長江防務、編練部隊爭取時間。蔣介石對張治中的和談,根本不抱希望。不過張治中還是驚訝中共辦事的效率。

經過十多天和談,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 八條二十四款。此協定遭蔣介石及桂系拒絕。蔣介石怒道:文白無能,喪權辱國!張治中經周恩來懇勸留在北平,並發表《對時局的聲明》。司A

和談的八項條件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管南京國民黨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此前張治中擔任過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管轄新疆、青海、寧夏等地,素有威望。他留在北京後,致電陶峙嶽將軍和新疆省主席包爾漢,促成新疆和平起義。

張治中前半生一直追隨蔣介石,鞍前馬後、衷心耿耿。蔣介石明知張治中親共,但認為其為人正直、無私心,也竟默許。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亦經常感嘆:別人背叛我猶可說,文白竟然如此。

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後,張治中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民族團結和國家建設作出了貢獻。


1969年4月6日,張治中在北京逝世。


菸酒閣大學士




周總理曾經評價張治中說:“這個人很複雜,又很簡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張治中作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但是身上卻帶著較為濃厚的“紅色”的色彩,尤其是與周恩來關係特別好,張治中晚年寫回憶錄也說當年在黃埔軍校初見周恩來時便覺得兩人一見如故。我們知道張治中將軍對我黨是很溫和的,甚至可以說是友好的,更有意思的是在黃埔的時候他便曾向周恩來申請加入共產黨,不過當時共產黨是不被允許國民黨黨員加入共產黨的,為了國共合作的穩定,周恩來拒絕了張治中的申請。

當時的張治中心裡也很矛盾,正如他自己所說:“既不願意站在國民黨立場來反共,也不願站在共產黨立場來反蔣,徘徊兩黨之間,擠在夾縫裡。”



張治中將軍:唯一一位從頭到尾沒有與我黨我軍打過戰的國軍高級將領。

張治中生於1890年10月27日,安徽巢縣人,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算是蔣介石在保定軍校的小學弟。黃埔軍校成立後,受蔣介石之邀入黃埔軍校任第三期入伍生總隊附,代理總隊長職。在黃埔期間,與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結識併成為一生的密友和摯友,也是因為受到周恩來的影響,所以才有了張治中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幕,也決定了他對待共產黨的態度。

1926年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排擠共產黨,周恩來也在此後不久離開廣州,這一離開,此後10餘年張治中與周恩來幾乎再沒有見過面,直到抗戰爆發後,兩黨達成了第二次合作,周、張兩人才又恢復了聯繫。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製造“四一二事件”,徹底揭開了“反共”的真實面目。然後,無數的國軍將領就在“圍剿”中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他們在“圍剿”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軍職“突突突”地往上竄,成為蔣介石的心腹。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張治中卻成了奇葩,他始終對我黨採取溫和的態度,甚至只要找到機會就要建議兩黨合作,避開對我軍的“圍剿”,也因此成了唯一一位沒有與我軍打過戰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張治中:“和平將軍”。

在抗戰勝利後,張治中一直在為國共和談奔走,也多次去延安與周恩來接洽。毛主席結束重慶談判返回延安時,當時的張治中本來已經接到命令去新疆處理新疆事務,但是為了毛主席的安全,張治中親自送毛主席回到延安,然後才轉赴新疆。

在馬歇爾的主持下,“三人軍事小組”商討出了初步的軍隊解決方案,張治中看過後覺得國民黨已經可以接受了,便去試圖說服蔣介石接受這個條件。因為初步方案確實是我軍獲益較多,所以蔣肯定不可能答應,更何況蔣一直想奪走我黨的軍權,當場對著張治中劈頭蓋臉地斥罵,你是代表國民黨去和共產黨談判,還是代表共產黨和我談判?!張治中這個“和平將軍”的頭銜確實不是虛的,因為他想的是能夠儘快達成共識,即使是在蔣介石實行“邊打邊談”的策略的時候,張治中還不是念念不忘地建議蔣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兩黨的爭端。



張治中將軍主政新疆期間,對維護國家的統一也作出了很大貢獻,他與當地勢力進行和談,妥善處理民族矛盾問題。後來還救出了100多名被盛世才控制的共產黨員,在內戰氣息瀰漫的時候還敢這麼做的,也沒幾個人了。當然,新疆能夠和平解放也少不了張治中將軍的出力。

“北平和談”破裂後,在周恩來等人的挽留下,張治中選擇留在了北平,也就是等於倒向了我黨。當時張治中一心想回南京覆命,因此被周恩來呵斥只知對蔣介石講忠誠,不對中國人民和革命負責,張治中為此改變了主意。

蔣介石當時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甚至痛罵張治中:“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當然,張治中也是犯過錯的。1939年11月13日,國民黨打算棄守長沙城,決定實行所謂的“焦土政策”,所以在城裡放了把火,這把火一直燒到了5個晝夜,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當時擔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自然難辭其咎,因此受到了撤職處分。

1969年張治中在北京逝世。雖然當時他屬於被“保護”的對象,但是在臨終前應該處於很抑鬱的狀態。


吾與吾國


說起張治中,國共兩黨對他的評價截然不同。蔣介石曾說他“文白無能,喪權辱國!”我黨卻稱他為和平將軍。他這一生在國共兩個陣營中都混的開,而且地位還不低。所以周恩來說他“這個人很複雜,又很簡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張治中,字文白,安徽人,黃埔系代表人物,國民黨重要將領、政客。指揮淞滬會戰,在上海與日軍鏖戰。後擔任湖南省主席,對“文夕大火”慘案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被革職。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後任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

蔣介石為何說他喪權辱國?

解放戰爭時期,張治中作為國民黨代表多次同共產黨談判,主張和平解決國內問題。可是事與願違,由於國民黨的節節敗退,對張治中的談判造成了極大困難。1949年,大勢已去的李宗仁派張治中等人前往北平和談,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這份和平協定基本上打碎了國民黨劃江而治的幻想,觸及了心裡底線,被國民黨政府斷然拒絕。已經下野的蔣介石知道後也氣急敗壞的說“文白無能,喪權辱國!”當然,這裡的國指的是國民政府。


共產黨為何稱他為和平將軍?

一、張治中作為國民黨重要將領卻從未與共產黨進行過正面交手,他的雙手沒有沾染過革命烈士的鮮血,這非常難能可貴。

二、他主政新疆時期,接受周恩來的請求,從盛世才手中營救出不少被囚禁的共產黨員,為共產黨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幹。

三、他力主和平解決國共矛盾。西安事變時,他就主張和平解決。皖南事變後,又向蔣介石上書,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合作抗日。解放戰爭時期,他多次作為國民黨代表和共產黨進行談判,受到共產黨的一致認可。

四、能夠認清局勢。1949年他作為代表前往北平談判後,接受了周恩來的勸說,發表《對時局的聲明》留在北平,並參加了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沉重打擊了國民政府,併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了特殊貢獻。建國後,他歷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委員、民革副主席等職務,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貢獻。1969年病逝,享年80歲。


石頭說歷史


張治中是蔣介石最重要的心腹之一,他也是蔣介石眾多手下中唯一多次頂撞蔣介石而仍然受到蔣介石重用的人。

張治中小時候讀完私塾之後,曾到城裡面當過警察、當過普通的士兵,後來因為在揚州參加辛亥革命有功,進入了保定軍校學習,在畢業後來到廣州,並最終成為了黃埔軍校的總隊長。


開始幫助蔣介石管理著黃埔軍校的學生們,自此張治中和蔣介石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後來蔣介石逐步掌控國民政府的過程中,張治中同樣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他徹底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

在蔣介石瘋狂剿滅紅軍的時候,眾人對蔣介石的決定不敢有所異議,這個時候只有張治中出來反對了蔣介石,他寫了長長的萬言書指明瞭同胞相殘的弊性,如果是別人這樣勸蔣介石的話可能會被蔣介石當即撤職,但是張治中卻在多次反對蔣介石後,仍繼續的擔任著高位,可見蔣介石對他的看重。



張治中在抗日戰爭中

在1932年一二事變的時候,日本關東軍組成了一支上海派遣軍準備攻打上海,當時的蔣介石準備反擊,但是還沒有想到要派哪位將軍領兵前往抗擊日本人。

這個時候是張治中將軍主動提出來要領兵抗擊日本人的,接下來在張治中的帶領下,國民黨的部隊重創了日本上海派遣軍,打下了一二八事變最為輝煌的一場戰鬥,狠狠地挫了日本人的銳氣。



1937年抗日戰爭徹底爆發的時候,張治中將軍再次帶領著國民黨的部隊在上海、蘇州一帶抵抗起了日本人,當時他還特意發電報給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女兒,他要求他的女兒中斷學業回到祖國支援祖國的抗戰事業,雖然女兒很不同意,但是張將軍最終還是因為高漲的民族精神強迫了女兒回到國內幫助抗日戰爭組織後勤工作。



張治中心中永遠的痛,連綿的長沙大火

長沙的那一場大火估計是張治中心中永遠的痛,1939年的時候張治中留守湖南長沙,在湖南組織著抗戰,當時為了不讓日本人在戰爭中獲得物資,所以當時國民黨高層發動了堅壁清野的焦土行動,凡是抵擋不住的地方全部焚燬,絕不會讓日本人因此受惠。

當時距離長沙將近300多公里外的新牆河即將被日本人佔領,所以張治中發出了命令讓人把新牆河附近一帶全部焚燒殆盡,但是沒想到在發出指令的時候卻發生了錯誤,把紅牆河和發成了新河。


因此張治中手下的部隊把距離長沙不足五里的新河一帶點上了烈火,當張自忠意識到不對的時候這場火災已經發展到了不可撲滅的程度,最終這場大火席捲了整個長沙古城,把有著上千年曆史的長沙城毀於一盡,長沙也因為這場大火成為了在抗日戰爭中被毀滅最嚴重的城市,因為犯下的錯誤,蔣介石怒火沖天,直接把這位最信任的手下撤了職。

張志忠到北京談判,最終背叛蔣介石

張治中將軍對我軍有著格外的好感,他是國民黨所有將軍中在內戰中沒有跟解放軍打過仗的人,後來蔣介石戰局失利特意把張治中將軍派到了北京進行劃江而治的和談,最後談判失敗,張治中有感於內戰對國家的傷害,所以他選擇投靠了我黨,並最終幫助我黨吃點給守住在新疆的國民黨部隊,和平的解放了新疆。



得知張治中的反叛後,蔣介石氣的原地跺腳,眼睛都瞪大了起來,對著自己曾經的愛將張治中破口大罵。

有人說張治中不忠不義,是個隨處搖擺的牆頭草,這種說法我不予同,如果說張治中不忠的話倒可以說的過去,因為他背叛曾經對他信任有加的蔣介石確實不是忠義的行為,但如果說張治中是牆頭草的話我卻不同意了。


因為張治中自始至終都是對我軍友好的,抗戰之前是如此,抗戰中也是他一直提議雙方合作的,在抗日戰爭之後也是他隨處奔走、一直在蔣介石面前倡導著和談的。

張治中將軍自始至終反對同胞間的反戈,在他看來,同為中國人,就是一家人,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好好坐下來談的,但是對於日本人就不一樣了,在抗擊日本的時候他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寫下了絕命書也要趕赴戰場。


所以說我覺得張治中是一個英雄,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英雄,他是抗擊外辱中的急先鋒,也是內戰中的消極分子,雖然他最後在名節上有失,但卻絲毫無損他英雄的形象,他有著真正的家國情懷,在殺敵的時候他毫不手軟,但在面對同胞的時候卻舉不起屠刀,他是一個真正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對英雄我們應該少一點謾罵,多一點敬佩。


孤客生


張治中將軍應該是近代史上為數不多的人生贏家,軍政通吃,兩邊都受尊敬。

我主要來談下將軍的前半生。

1、保定孕育了黃埔

張治中,字文白,1890年出生。熟悉我文章的朋友,看到這個年齡就會明白,他比黃埔學生大。

確實如此,張治中是保定軍校三期步兵科的學生。

在畢業後,沒有接受分配,直接去了廣東追隨中山先生,參加護法運動。衛立煌、顧祝同他們都是這樣的人。

(張治中)

之後和他們也一樣,進入黃埔軍校做教官。

在黃埔軍校,張治中與兩邊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黃埔教官的發跡

和多數黃埔教官不一樣,在北伐中,張治中一直在總司令部。他有個學生也在,叫俞濟時。

在北伐戰爭後,新軍閥混戰中,任教導第二師師長,參加中原大戰。這時候其他師長有陳誠,蔣鼎文、錢大鈞等,可以想象見他的位置了吧。

(中原大戰)

3、抗戰立功

“將軍懷采薇,捐軀赴國難”。

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海軍在上海搞了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奮起反抗。

國府決定組建第五軍,該軍由第87、第88師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組成,這是警備首都的精銳部隊,德械師的前身。

這批部隊在淞滬與日軍血戰,迫使日軍四易主帥,打出了國威。

(一二八抗戰)

在抗戰初期,擔任第九集團軍司令在淞滬與日軍作戰。之後由於文夕大火,回到軍委會總部,長期任政治部部長。

總結:

張治中將軍出身保定軍校,追隨中山先生革命,統一中國。在對日問題上很堅決,多次與日軍作戰,是一位民族英雄。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張治中,奇人呵

張是蔣介石的心腹嫡系,不光是手下,還有朋友的關係。但張治中從不與共產黨交手。

張同時又是周恩來的好朋友。周恩來結婚的時候,張還參加了婚宴。



張是″和平將軍"、愛國將領。可是張治中還當過軍統局的局長就很少人知道了吧!

軍統由戴笠一手創建,無論當時還是後世,人們都認為戴笠是軍統局的局長。實際上戴笠到死也只是軍統的副局長。

蔣介石對戴笠可以給權,但不可以給名義。所以戴笠實際掌控軍統,但只能是副局長。正局長要由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兼任。

蔣介石的侍從室,是他自己的心腹機構,有點類似清代皇帝的軍機處(權力上小點)。侍從室主任全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

張治中曾擔任侍從室主任,所以也就兼任了軍統局局長。

不過,老蔣也規定,這個正局長不得過問軍統事務。所以,軍統還是戴笠說了算。

這樣就有意思了。

軍統的大小特務只知道戴是局長,而軍統又無孔不入負責秘密監視黨國各大員。不知道張治中遇到軍統監視自己的小特務,會不會拿出局長的架子訓斥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