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本來今天要動身參與湯普森中國行 (後稱為 Klay )的活動之前,我在車上,看到了一雙大盒子,就有了以下這一個對話......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Klay 決賽穿著鞋子!

“小姐姐,這是給誰的啊?”

'哦,這是 Klay 在 2018 年決賽時穿的鞋子,我們有把它送去他的特製鞋廠,給他們收藏。'

“哦,我也要跟著去!”

‘你不是要看 Klay 嗎?’

“Klay 與 他的鞋子,我還是對他的鞋子比較有興趣”

‘…’

“…”

‘…’

“…”

好吧,我幫你問一下…’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在哪裡都看到他!

就這樣,我就把自己送到了一個讓我感覺熟悉又興奮的地方。


關於 Klay 的鞋子,你想知道的一切...

安踏本身其實早已有了自己的設計實驗室,裡面藏有著 Klay 的腳型數據庫,仔細到 1mm,然後也有著 Klay 走動時,跑步時,或者跳躍時的腳步壓力數據,每一次要設計新的鞋款的時候,Klay 就會去更新自己的數據,然而這一些數據就是用來設計Klay 鞋子的基礎數據。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讓 Klay 挑選的概念圖

之後 Klay 都會和設計師商討設計理念,設計師會給 Klay 眾多的選擇,讓 Klay 自己去挑選他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他定下了某個設計方向。然後,設計師就會嘗試性的把全部的元素,最大化地去融入去鞋子設計,然後再去和 Klay 討論,儘快地敲定鞋子設計細節,一雙球鞋有有著 60~80 頁的藍圖,等到 Klay 的球鞋細節全部完畢之後,安踏就會開始把鞋子做出來。這一個開始,還真的是起步的開始。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一雙鞋子,是有很多細節的

說開始,因為這一個流程,“把鞋子做出來”確實很費時間,他們要研究材質結合的情況,顏色搭配的平衡,各個鞋子細節的尺寸的大小,每一個環節都要細心掌握。還有,當初版的鞋子被設計成實體鞋出來後,Klay 還需要為著其功能性的需來做一些細小改動。由於每一次的改動也要把流程再重複一次,都需要用上半個月到一個月,所以因為時間的不允許,最多這能夠修改 4 次,不然就趕不上早就已經訂下來,卻是屬於商業機密的發售日了。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很多人喜歡的黑豹配色

安踏會和 Klay 配合,儘量做更多的鞋子配色給他,每一次隨著 KT 系列的更新,安踏會就想辦法再推出越多配色來迎合市場的要求。即將發售的 KT4 將會有更多更好看的配色。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KT3 聖誕配色

跳回Klay,至於 Klay 則需要多少雙自己的簽名鞋呢?我也把這個問題問了,對於主打款的配色,安踏就會寄給 Klay 十多雙,特別款就要看 Klay 的需求,大多數都只是 3~5 雙,如果 Klay 有什麼突發的要求,安踏會完全配合。有趣的是 Klay 腳上的 PE,會用上 Klay 的腳型數據來做鞋楦,然而市售版本就用上平時的鞋楦,並不是 Klay 的鞋楦衍生的縮小版。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基於內部不能拍攝,只能拍門口招牌了

就這樣,我確實有幸地參加了這一個負責 Klay PE 的小型製作間,所以有了以上這一些問題。就可惜這一個製作間有著太多不能說的秘密,我也只能夠選擇性的拍照。這一個製作間除了做 Klay 的 PE,也同時兼顧著其他安踏鞋子樣品的製作。除了有機會問到了 Klay 鞋子的細節,我也有機會詳細認真地觀看了鞋子的製作流程。


第一部分 用料挑選

當他們收到了設計藍圖之後,他們就會去找用料,基於這是一個小型的製作部門,他們的用料需求量其實需要“量少款多”,所以他們存儲了數萬種不同的用料,一個顏色可能也有 20 多種分類。他們會根據鞋子藍圖來決定用料的多少。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第二部分 切割粘合

接下來,他們就拿著鞋子藍圖,把它接上機器,機器會把藍圖細節投放在桌子上,再用鐳射把用料切割出來需要的形狀,然後再用上高溫粘合機,來粘合各種不一樣的用料,每一種不同的用料粘合起來都會用上不同的溫度,這一種粘合過程已經減少了以前的膠水縫合,味道也不再那麼嗆,這模式也更耐用和更環保。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機械的鐳射投放在桌子上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電腦鐳射自動切割器,能夠切割不同用料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密密麻麻的剪裁圖版

還有一些比較細膩的部位,還是需要用到人手來粘合,越細緻的鞋面,越需要用上人手。

第三部分 標誌縫合

安踏也很注重自己的標誌,如何把標誌放在鞋子上也是安踏注重的一環,安踏的標誌可以人工用高溫高壓粘貼還是機械縫製,我就幸運地看到了工廠在製造著還沒發售的 KT4,搞不懂什麼概念的配色,看著機械把安踏標誌縫製出來。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電腦打印的安踏標誌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人手高溫按壓黏貼的安踏標誌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在這裡也順便看一看安踏鞋標是如何印上的。

第四部分 縫合定位

當鞋面完成之後,他們就需要把一片平整的鞋面,把它變成一個鞋型,直白來說,就是把 2D 變成 3D。這裡鞋面還是需要用到人手縫製,之後鞋子後跟就要用上機械高溫來壓擠,把鞋後跟的幅度弄出來。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把鞋子套上去,高溫強壓,就能做出腳後跟的幅度

第五部分 底盤結合

在這裡,我看到很多鞋面,員工用鞋楦把鞋面套著,再幫它加縫上了一層薄薄的布料底層,如果鞋面是皮革,需要強大的拉力,就會用上機械。然後給鞋面施加蒸汽,套入鞋楦,再塗上膠水,再幫它們的底盤定位,確保沒膠水溢出來。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如果是皮革,就要用上機器大力的把 3D 鞋型拉出來

這時候,就拉出了另一邊工廠已經制造好的底盤,還是用上高溫高壓,來讓鞋面和鞋子底盤聯合。這一個高溫高壓的步驟要進行兩次,再放進機械讓它們冷卻,到了這時候,基本是鞋子就完成了。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用膠水來黏合鞋子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高溫壓擠確保底盤穩定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完成在等著冷卻的鞋子

第六部分 檢查包裝

這就是最後階段了,你能看到每個人都分工合作,確保鞋子沒有金屬含量後,鞋子就會交給 4 個人,1 個人修剪溼擦,1 個人檢查質量,1 個人放鞋塞和鞋挺,最後 1 個人包裝進盒子,到這裡,整個流程就完成了。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最後 產品測試

其實我也以為這樣就完成任務了,其實不是,每一個款在生產前,每一批貨在生產後,都要經歷過各種嚴格地測試,包括用料氧化測試,拉扯測試,高溫低溫測試,大幅度底盤彎曲測試,整體鞋子彎曲測試,防水測試。基本上來說,就是要確保普通鞋子經歷過 4 萬步大幅度的測試,籃球鞋就會調高到 6 萬步,確保每雙鞋子都達到本身的要求。

有趣的是,我突發奇想犯賤地問,那麼說,安踏休閒鞋低價版本,會不會降低測試指標?小姐姐們用著堅定不移的眼神,來說任何一個安踏鞋款,不管什麼款,都要經過這個測試。我望著牆上其他安踏的鞋子,臉上應該是帶著不可置信的表情吧...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防水測試機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彎曲測試機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鞋型壓力測試機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大幅度彎曲測試機

後記隨感

其實很感激安踏很開放地讓我參觀他們的製鞋廠,就其實並不是隨便那麼容易讓旁人隨便進去,就基於對我的信任,確確實實讓我看到了很多我想看到,也很好奇的東西。

我本身也真的確實很好奇,什麼問題都問,他們也確實很耐心地給我解說和回答,其實他們也帶了我去看了很多他們機密的東西和部門,有樣品收藏庫,科技研發,新鞋款研究部門等等。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奧運指定服飾

阿Nel帶你浪:《深探湯普森鞋子的出生地》

現在的安踏已經不小了

在參觀安踏的博物館的時候,看到了安踏一步一步走過來,一直到了現在接近“不紅不黑”的品牌形象,也開始和國家配合代言奧運會,確實難得。在最後的鞋子測試機械的時候,我看著一直轉動測試的鞋子,再一會兒又看到 2 萬人群的鞋型數據庫,再想起剛才看到一大群車工馬不停蹄地工作,看著安踏的未來目標,一切確實看起來挺不容易,可是卻又好像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最後,再一次謝謝安踏。

(文中本來有視頻,如果對此有興趣,到我的公眾號 “阿Nel帶你浪” 去看視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