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救救家長羣!

救救孩子,救救家長群!

家長們對未來沒有任何把握,為了在競爭中有一點勝算,在孩子的教育上下注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伴隨著這種教育競爭白熱化的,是家庭教育的逐漸喪失。

冰川思享號特約研究員 | 張豐

家長群正在成為所有一種奇幻的場所。最新一起家長群裡發生的“醜事”,是一位開著跑車送孩子的家長,被群主警告“最好再買一輛普通車送小孩”,他表示不解後,就被踢出了群。

救救孩子,救救家長群!

▲某家長因開跑車送孩子上學被踢出家長群(圖/網絡)

在中國,這事非常有戲劇性。通常來說,人們願意巴結開豪車的,大家交個朋友,有機會還可以一起賺錢。但是,由於擔心孩子們進行攀比,家長們甚至克服了自己巴結富人的慾望。

普遍的攀比

這是一場相當微妙的心理戲。這些家長指責開豪車送小孩,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攀比心理,實際上有一個前提:這些家長率先注意到了跑車和普通車的不同,孩子們的攀比心理,可能就是這樣形成的。

小朋友對車的攀比確實已經相當普遍。有一位朋友今年接待了外地來的朋友,這位外地朋友還帶了讀小學的兒子過來。小朋友一進車裡,就來了一句:“爸爸,叔叔的車好像沒有我們的好耶。”弄得兩位大人都很尷尬。據說,來自上海的這位小朋友,班主任禁止學生上課帶護照過來,因為同學們還會攀比那上面蓋的簽證章。

救救孩子,救救家長群!

圖/圖蟲創意

家長們會認為,家長群畢竟是成年人的戰場,不會影響孩子。但是,家長們在群裡的表演,其實和孩子相差無幾。廣為流傳的一個聊天截圖顯示,家長們為了競選家委會,都使出渾身解數,非常“低調”地介紹自己的實力。不久前福建莆田一位家長,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和盤托出了自己家在教育系統的關係網,輿論也一片譁然。

家長們會認為自己是可憐的,即便是莆田那位顯示自己實力的小官員,在面對老師的時候,其實內心也感覺自己是“弱者”。露肌肉,當然是小小的威脅,但是這威脅裡面也有膽怯和不安。畢竟孩子在老師門下,要讓老師低頭容易,但是要讓老師充滿愛心地對待自己家孩子,光靠強制也是不行的。

過度的表演和對權力的服從

家長們的表演,往往都只有一個對象,那就是老師。他們想向老師展示自己的背景,展示自己的配合甚至服從,展示自己的愛,並不是要謀求特別的優待,大多時候,他們所謀求的只是一種“平等對待”罷了。

這麼看,老師們就是惡魔了。但是現實中,大部分老師依然是我們所認為的“正常人”。就我接觸的一些老師來看,他們都會平等對待自己的學生,這不僅是職業要求,也是人性使然。特別喜歡幾個孩子,或者討厭一兩個搗蛋鬼,這樣的事情當然也有,但這就是教育的常態。

救救孩子,救救家長群!

圖/圖蟲創意

家長們的表演是過度的。在表演的時候,家長自己變成了兒童。他們虛構了一個威權老師作為觀眾,而自己則不知不覺成了臣民。

這種表演表明,在家長和老師之間,已經失去了信任。家長把對社會的理解和對權力的膜拜,引入到學校這個相對單純的環境中,最終改變了教育環境。

那種傳統的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信任,在此刻顯得過麼美好。在我讀小學、中學的時候,父母根本不管我在學校的學習,如果老師過來告狀,父母一定會認為老師是對的。對老師來說,這種單純的環境,也讓教學工作變得簡單。如今,在一群戲精家長中間,老師也是痛苦萬分。

家庭教育的完全喪失

家長們表演得越賣力,說明內心越恐慌。自從100年前的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文化逐漸演變成一種“孩子優先”的面向未來的文化。魯迅所呼籲的“救救孩子”,似乎已經出現了某種異化,一方面,孩子們被應試教育折磨得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在家裡,孩子又是真正的“爺”,家長才是孫子。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家長的心,聰明的孩子,完全可以把父母當成奴隸來使喚。

父母幾乎把一切都交給了學校,而家庭也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父母在家裡,也要幫助孩子完成學校的作業。

救救孩子,救救家長群!

圖/圖蟲創意

最終,父母雖然操碎了心,甚至在“演出”中人格也被分裂,但是,卻沒有真正擔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失去了對孩子人格養成的主導權。這是一種完全放棄自我的表現,不但放棄了自己的尊嚴,也放棄了對孩子的教育。換一句話說,父母身上體現的,其實是無助狀態下的奴性。

這樣的父母,能帶出怎樣的孩子?孩子從小攀比,甚至厭棄父母,也就是一種必然。魯迅那句“救救孩子”,或許應該換一個說法,如果真是為了孩子,那就必須大喊一聲“救救家長”,沒有家長的覺醒,孩子就不可能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