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越是福祉深厚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箴言,越早知道越好!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雨,去似微塵。”人生如逆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這百年光景裡,有人可以問心無愧,受到眾人的擁戴度越此生,也有人是作惡多端,留得一世臭名。

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世間人的境遇各有不同,無非是業力因果所致。一個人的善根福報,多源於往昔所修行的善業,而未來的幸福安樂,則來自當下的斷惡行善。

所謂“行善福臨,作惡招殃”,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人生百年,因果如影隨形,不過是教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人皆願一生福祿相隨,而在人生之中,就有兩條越是福祉深厚的人,越是視之為珍寶的處世箴言,一旦領悟,人生少走許多彎路,越早知道越好。

人生,越是福祉深厚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箴言,越早知道越好!

一、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逆道者,患之將至。

釋義: 見到美色而禁不住誘惑,違背內心的道義,身處富貴而有失倫常,這都是有悖天道的行為。長此以往,災禍厄運就會很快降臨。

俗語云:“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當一個人行得端坐得正時,如此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人生路坦蕩,不被人使絆。而若是貪圖聲色享樂,為了一己之私,做出違背道義的事情,最後必然會因徳不配位,而平生災殃。

人生,越是福祉深厚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箴言,越早知道越好!

往往決定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從其對待美色誘惑,正心誠意的作風中便可見一斑,若是見色忘義,不孝其親,這種人一定要儘快避而遠之。

有些人或許不解別人品行不佳,有悖道義,但為何生活依舊很好。正所謂“為善不昌,必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不滅,必有餘德,德盡必滅。”祖宗積善,兒孫享福,命中該是廳長,犯了惡事,就最多當個科長。明明可有億萬家財,成了百萬富翁,還覺得風光無限,實在是不自知。

人生,越是福祉深厚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箴言,越早知道越好!

二、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則難久,中斷則疏薄之嫌。

釋義: 施恩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過分施恩,一旦未能持續施予,難免會使對方產生埋怨的情緒。交情也是如此,不可過於親密,過分親近很難保持長久,遇到了中斷就顯出疏遠淡薄的嫌隙來了。

每個人立身處世,或大或小都會接受到別人的恩惠,有時,我們也會施恩於別人,但若是沒有自知之明,過分施恩、過於的留人情面,很容易讓人覺得有捷徑可走,從而心生倦怠,這樣好事也會衍生出禍端。

人生,越是福祉深厚的人,越懂得這兩條處世箴言,越早知道越好!

《增廣賢文》有言:“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施恩交友,都要謹記“過猶則不及。”與人為善要盡力而為,但也要考慮對方的接受能力,如此幫助才能行之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