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的物價會比二、三線城市的高嗎,爲什麼?

lei4977258


一直以來,在傳統的觀念裡,人們總是覺得發達國家或者發達的城市都是高收入高消費,物價水平很高,而中小城市雖然收入比較低,但是物價也比較低。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不管生活在什麼地方都是一樣的過日子,這種觀念直到現在還深刻的影響著很多人。大城市真的是高收入高消費嗎?生活在任何地方真的都差不多嗎?

顯然,目前國內多數的民眾但凡有點條件的,都會盡可能紮根在一、二線的大城市。年輕人但凡覺得自己有點能力的,都會盡量留在北上廣,以證明自己的實力。如果生活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真的沒有區別的話,相信很多人都不可能打破了腦袋也要往大城市擠。大城市不論在就業機遇上比中小城市好很多,收入水平,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方面都要更好。除此之外,大城市的商品價格其實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 

事實上,很多一、二線的大城市,除了房價之外,多數商品的價格比三、四線城市還是要低的。在大城市有祖業,房子沒有壓力的人,生活壓力並不比三、四線城市居民的壓力大,相反要更加的舒適與輕鬆。如果在大城市裡祖業比較多,有個幾套房子的人,生活真的就毫無壓力了,只需要收收房租就可以過得很好,甚至都不需要工作了。大城市為何物價常常比中小城市低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物流成本相對較低,決定了大城市的物價相對較低。

不管是農產品還是工業品,國產商品還是進口商品,一、二線的大城市往往都是地區物資的集散中心,三、四線城市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從一、二線城市發出來的。越是東部的一、二線城市,物流成本就越是比較低低,越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物流成本就越高。商品的成本相對較低,最終的市場價格也就沒有理由過高了。當然了,商家要賣多少錢就是後話了,所以大城市也不是什麼商品都相對便宜,銷售量穩定的生活必需品通常不會太貴,奢侈品就另當別論了。

其次,大城市的人口紅利更好,無形中也降低了物價。

做生意的商販,不管商品的成本多少,首先考慮的是要養活自己,必定有一個自己理想的月收入。假如要開一家麵館,在大城市的話,生意好的話也許一天能賣1000碗,哪怕一碗麵賺1塊錢也能賺1000塊錢。而在小城市,生意不好或許一天連100碗都賣不到,就算一碗賺5塊錢,也只能賺500。當然了,大城市的用工成本和店鋪租金也是比較貴的,不過商機總歸是好很多,薄利多銷還是大有利可圖的。而在中小城市,薄利甚至都沒法多銷,因為城市根本沒有那麼多的人口。 

同樣的道理也適合其他的行業,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可能大城市和小城市差距不是很大,因為人多人少都需要。但是稍微奢侈一點,消費群體少一點的商業活動,兩者的區別就明顯體現出來了。比如很多人不理解一些小縣城的電影票為什麼比大城市還要貴很多,其實道理很簡單。一些大城市的電影院,一場電影幾百人一起看,坐的滿滿的都是很正常的,票價賣便宜點也無所謂,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消費。但是小城市電影院有的場次常常只有幾個人,甚至一個人都沒有都很常見,怎麼可能票價不貴呢?因為就是提價十倍,都是虧本。老齡化的時代裡,加上網店的衝擊,中小城市商業普遍是越來越蕭條,為何?因為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都去了大城市了。 

最後,大城市高收入高消費並不假,但是與高物價並不是一碼事。

其實消費水平的高低與物價的高低並沒有什麼本質的聯繫,大城市消費水平高是不假,但是更多的是消費的機會多,而並不是單純的物價水平高。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較多,所以整體消費水平要比小城市高很多,另一方面大城市的奢侈品消費比較多,掙錢雖然相對容易,燒錢也非常容易。但是如果僅僅是日常的生活,大城市的物價水平並不比小城市高。

總的來說,大城市的生活節奏要比中小城市快,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壓力大還是小,這個就要看具體的人群了。如果是沒有房子的外來人群,壓力肯定是很大的,但是這些外來人群,為什麼壓力巨大還要留在大城市呢?如果沒有各方面的優勢,恐怕再怎麼吸引外來人口也是留不住的。顯然,至少在物價水平上,大城市其實並不是真的像傳言中的那麼可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