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趟医院,才真正明白《卖米》一文为什么会刷屏

去一趟医院,才真正明白《卖米》一文为什么会刷屏

-1-

转眼就要毕业,上个月面试挺顺利,工作也算有了着落,月底上班。最近学校没课,离答辩时间也还早,就准备回家待几天,陪陪父母。

到家后,和往常一样,母亲会心疼地数落我一顿,责备我不懂得照顾自己,又瘦了。(其实并没有)

当天就带着我去超市买了一大堆水果,在家几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各种好吃的,亲戚知道我回来,也是各种请客吃饭。

大吃大喝几天后,许是吃坏了肚子,肚里开始翻江倒海,晚饭后就开始呕吐不止,感觉胆汁都要吐出来。

到了医院,办卡、拍片,折腾一圈已是夜里11点,开了药就让回去。

到家后肚子疼的更加厉害,跪在床上捂着肚子,呕吐也更加频繁,于是老妈又带我去医院,夜里的急诊室依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等了十多分钟才看上,最终决定输液。

去一趟医院,才真正明白《卖米》一文为什么会刷屏

-2-

因为太晚了,输液大厅已经上锁,急诊室里也没有多余的床铺,我和老妈便坐在走廊的座椅上等待护士来扎针,一直等到凌晨十二点半。

坐在椅子上,我和老妈无聊便各自刷手机,没一会儿我妈泪眼婆娑地推荐我看一篇文章,说写得特别好。

我让她把链接发给我,标题叫做《卖米》。

就是前段时间北大才女张培祥所写的那篇文章,一度刷爆朋友圈。文章篇幅不算长,一口气便读完了,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只是淡淡地讲了一个故事,但故事背后的无力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相信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能体会到作者一家的不容易,但会不会有和我一样,不明白作者母亲为什么会为了区区2分钱的差价(作者母亲想卖1.1元,收购商最高只愿付1.08元)不愿意把米卖出去。

结果是既没能给生病在家的丈夫买到治病的药,也让孩子跟着遭罪,担着八十多斤的米原路走了几公里路返回,中途还把米弄撒了。

我跟母亲说出了我的疑惑,母亲叹了口气,说:那是因为你太小,没有经历过。紧接着,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

去一趟医院,才真正明白《卖米》一文为什么会刷屏

-3-

母亲出生在县城一个偏远的村庄里,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十分拮据,常常吃不饱饭,一年到头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带油水的饭。

尽管生活贫困,过年时外公还是会给孩子们一人做一套衣服,而为了省钱,他和外婆便很少做衣服,只能穿些别人送的,甚至是扔掉的旧衣服。

到了冬天,买不起秋裤,外公就把破烂的裤子穿在里面,外面套一个体面的裤子,虽说体面,实际也是破烂不堪,根本挡不住风。

山里雾大,冬天的冷更是刺骨,似乎连空气都要被冻僵,偶有一阵寒风吹过,顺着外公破烂的裤直往里钻。

母亲十四五岁时,靠着全家人的辛勤劳作,家中条件渐渐有所改善,准备给外公买一条红绒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柴多,全村人都指望着这些木头过日子。

母亲一家人共同砍了一车柴,从山上到集市要套着牛车穿过四条大河去二十里外的集市上赶集,那时候村里没有桥,只能趟河而过,因为寒冷,河面上早已被冻起一层薄冰。

到了集市,就像《卖米》中主人公描述那样,集市上扎堆卖柴的很多,熬到下午,一车柴火卖了18元,给外公买了条绒裤15元,外公很开心。

老妈说,这是外公人生中第一条属于自己的绒裤,而那时,外公已年近四十。

母亲说起这件事还是很难受,感叹过去的冬天那么冷,也不知道外公是怎样熬过来的,虽然大家现在的日子都好了,还是难忘长辈们以前受的罪。

听母亲讲完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长长地叹了口气,到此才算真正明白为什么《卖米》一文会刷爆朋友圈,或许就是因为它唤醒了70、80后们的集体回忆。

生活不易,有太多人,只是活着就已经竭尽了全力,只有真正经历过贫穷,被无奈逼到绝境的人,才最能感同身受。

去一趟医院,才真正明白《卖米》一文为什么会刷屏

-4-

聊完已是凌晨1点半,困意也越发浓重,准备睡会觉。

刚刚趴下就被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吵醒,听到声音,急诊室的护士迅速跑出去,没过多久,就听到一阵嚎啕大哭。

哭声很大,循着声音,旁边的人都围了过去,我和老妈坐着没敢动。没一会儿就听到有人说死人了,喝农药自杀了,还是个年轻人。

我叹了口气,没敢说话。

这时,急诊室又进来两个男人,从穿着上看应该是附近工地的工人,其中一个从进门开始就捂着小肚子,弯着腰,甚至超过九十度,生怕他一头栽倒在地上,见到医生后便扶着椅子。

许是见过的病患太多,医生已经麻木,冷冷地看了一眼就让患者同行的伙伴去办卡就诊。

同行的人祈求医生先给患者看病,说自己只是患者的同事,从工地赶过来身上没带钱,一会儿患者家属就过来。

旁边的护士无奈地说这是医院规定,他们也无可奈何,医院沉默着不说话,继续看着电脑。

这个行为似乎惹恼了患者的同事,开始骂骂咧咧起来,大意是说医生只认钱,不顾病人死活。但医生继续沉默着,头也没抬,倒是门口的保安从医院门口走到了急诊室门口。

此时,患者疼的更加厉害,直接蹲在了地上,试图稍稍缓解疼痛。他同事只能不停地拨打电话催其家人前来。

10分钟后,急诊室冲过来一位女士,许是出门太急还穿着拖鞋,神色慌张,看到患者后便赶紧跑过去,不用说,肯定是患者的家属。

和患者同事短暂沟通后便提着包冲上二楼去办卡,不一会儿看见拿着卡下来的她扶着患者就去彩超室排片去了,之后就再没见过他们。

-5-

有孩子高烧不止忙得焦头烂额的父母,有打架斗殴摔得头破血流的青年,哭声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断断续续。

输完液已近五点,走出医院大门,发现天已经开始蒙蒙亮。

回家的路上,环卫工人们正在清理街道,早餐铺子里的炉火也已经生起,新的一天即将拉开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