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蘭州訂婚四色禮

舊時婚嫁,重視門當戶對,還講究屬相。男方在瞭解了女方的品貌及家庭經濟狀況後,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俗稱“問名”,如雙方生辰八字吻合,願意結親,就共飲提親酒;反之,則婉拒之。舊時認為:“蛇雞牛”、“虎馬狗”、“龍鼠猴”生肖較合。1949年後,這一習俗逐漸淡化,提倡自由戀愛,婚姻自主,也有經過親朋介紹而結成良緣的。

老蘭州人娶妻嫁女既注重門當戶對,看對方田產房屋,名氣門風口碑,還特別講究理清骨脈。所謂骨脈,指體味,體味有遺傳。汗腺分泌臭味如狐臭等。現在有體味者可通過藥物清洗或手術治療緩解體臭。若與有體味者聯姻,被人認為骨脈不乾淨,會遭到別人厭棄。民間認為有體味者,是“臭根”。血統不純,如麥田裡加了豆類,叫“禾雜麵”,認為個頭、相貌,家境都可將就容忍,體味難以長期忍受,即使在冬天相親沒聞出來,天熱時發現,也要退婚。在定親以前要打聽對方人家的骨脈。

定親,也稱“訂婚”

此儀式較為隆重,男女雙方擇定吉日,男方家兩個或四人(自由戀愛,找一人充當媒人)一同前往。訂婚禮為:兩瓶酒(用紅綢或紅絲線紮在一起)、兩條煙、“方子”(帶四根或六根肋條的大塊肉)、“禮當”布料、成雙的衣服、花饃饃、瓜子喜糖等。兩家見面後,由女方家人解開雙瓶酒共飲,並在喝完酒的空瓶中裝滿五穀糧食,把“方子”用開水稍煮一下,一分為二,女方留一半,男方家帶回另一半,意喻“生米已成熟飯”了。一切商量妥當後,女方家端上長面招呼來賓,至此,訂婚儀式便告圓滿結束。

定親後男方需追節

定親後,每逢端午、中秋、春節等重要傳統節日,男方都要準備禮物前往女方家看望。男女雙方就藉此機會互通信息,溝通聯絡情感。

送彩禮稱為扎酒

俗稱“行禮”。行禮,是結婚前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禮,其實也是雙方驗收、交接彩禮的“談判”儀式。男方的代表和訂婚時一樣,也是包括介紹人在內的二至四人,也稱“送酒”,所帶的禮物也有兩瓶酒、兩條煙、花饃饃、喜糖、“方子”。只是較訂婚時多了化妝品、首飾、四季衣服和彩禮錢。到了女方家,雙方介紹情況,拿出彩禮、首飾等物品,經女方驗收中意後,方能開宴“吃酒”。開宴前,女方還要“擺禮”,將男方送來的衣物放到桌子上亮相,倘若女方認為衣物件數不夠或不滿意時,便不上菜,直到男方家拿出補償現款後,“吃酒”才算正式開始。一般來說,男方只有等女方家的長者開了酒瓶,並由男方女婿在女方家先人前點燈、燒香、磕頭後才算大功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