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光:結構性去槓桿關鍵在於加強國企資產負債約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指導意見指出,要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強化監督管理,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儘快迴歸合理水平,推動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到2020年年末比2017年年末降低兩個百分點左右,之後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基本保持在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平均水平。

劉曉光:結構性去槓桿關鍵在於加強國企資產負債約束

當前,結構性去槓桿的重點是什麼?如何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降低國有企業槓桿率,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記者圍繞相關問題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副教授劉曉光。

結構性去槓桿的重點在於推動國有企業去槓桿

問:如何做好去槓桿工作?

劉曉光: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堅定做好去槓桿工作成為中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必然選擇。

總體來看,在總量上“穩槓桿”、在結構上“降槓桿”、在效率上“優槓桿”,通過保障槓桿形成有效的資本積累和研發創新,實現經濟在較長一段時期維持中高速增長,可能是中國目前實施去槓桿策略的佔優選擇。

中國債務問題的核心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不是水平問題而是利用效率問題。中國真正面臨的債務風險不是來自於總體債務水平,而是債務結構錯配,不是資不抵債的清算風險,而是資產質量和收益下降、不能按期還本付息的風險。推動經濟降槓桿,國有企業應是重點。

推動國企去槓桿關鍵在於加強國企資產負債約束

問:如何推動國企去槓桿?

劉曉光:推動國企去槓桿,關鍵在於加強國企的資產負債約束,釐清政府、銀行與國有企業間的關係。在當前改革攻堅期,不能簡單地在寬鬆政策中進行去槓桿和結構性調整,必須要在政策收緊的同時,進行國企“硬約束”機制建設,深化市場體制改革。

市場體制改革的核心是消除各種“軟約束”,特別是政府與國有企業、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的各種軟約束。因此,利用國有企業去槓桿和市場化改革重建國有企業的行為模式,利用監管體系和金融體系改革重建銀行的行為模式,利用政府行政體制改革重構政府的權力邊界和政府行為模式,乃是破解過去“治亂循環”的關鍵。

加強國企資產負債約束應營造良好的宏觀政策環境

問:如何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

劉曉光:要儘快出臺切實有效的推動國企去槓桿的具體實施方案,要從根本上強化國企的資產負債硬約束。對於真正的殭屍企業,要堅決通過破產實現市場出清。同時,還要進一步理順地方政府與國有企業的關係,防範地方政府通過國企平臺隱形債務加槓桿。

從宏觀層面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將為推動國企去槓桿等槓桿結構優化營造穩健的貨幣環境。

根據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貨幣金融環境,建議採取“硬國企負債約束-緊宏觀審慎管理-松貨幣政策”相結合的政策組合導向,利用“優化信貸結構-盤活資產存量-拉動消費需求”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逐步化解中國的高債務率問題。同時,應積極採取各項措施保障優質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和成長性較好的中小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