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上下級關係的處理,體現了你的職業素養

工作中的上下級關係處理,說複雜其實也算不上多複雜,但是真的很重要。

處理好了,可以讓你的工作遊刃有餘,處理不好,就會給自己的職業生涯處處添堵。

好在還是有規律可以總結出來的,今天就跟大家來盤點一下,我們在上下級關係處理中體現出來的基本職業素養。

沒錯,處理好上下級關係,本身就是一種職業素養,不但對上級來講如此,對下屬來講,更是如此。

換句話說,上司處理不好與下屬的關係,最多被下屬抱怨幾句,無傷大雅,但是下屬處理不好與上司的關係,就會讓自己晉升無門了。

你對上下級關係的處理,體現了你的職業素養

一、及時反饋

很多時候,我們也不要去神化領導,以為他什麼都知道,自己只要拼命工作就好,反正領導會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其實不一定的,領導有很多事情忙,不可能一直盯著你的工作進展,所以你必須要主動告訴領導,你的工作都做到哪一步了。

小李接了一個項目後,每天忙得腳不著地不說,其中碰到了很多的困難,小李想著,上司也挺忙的,自己得想辦法解決難題,不要去煩領導,但是有些事情確實是解決不了。

小李想,這個事情其實告訴領導也沒用,因為領導也解決不了,說了反而讓領導鬧心。

結果領導一直在惦記著這件事情,一看小李一直不彙報、不反饋,便先在心裡給小李下了一個定義,這個傢伙做事不積極、不努力。

下次有什麼項目也不放心讓小李去接了。

沒有機會接重要的工作任務,又怎麼可能有晉升的機會呢?

其實小李要做的,只不過是在事情進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跟領導說一下進度,在碰到困難的時候跟領導說一下。

有些問題或許領導也沒辦法,但是領導知道這個事情了,這個事情也就過去了,不會成為領導心裡的“梗”。

雖然反饋和彙報或許麻煩一點,但是不會防礙自己的晉升路。

你對上下級關係的處理,體現了你的職業素養

二、反脆弱

《反脆弱》這本書建議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看。

在職場最要不得的其實就是玻璃心,領導工作很忙,要處理很多事情,難免會有脾氣不好的時候,但是這個脾氣並不是針對你,而是針對事情。

玻璃心的下屬就會在領導說了兩句狠話之後眼淚汪汪,直接在辦公室裡哭了出來,好似受了多大的委屈。

領導怕影響別的同事,又不得不花半個小時組織好語言來哄你。

結果花費了領導大量的時間,造成了溝通成本的增加。

領導下次有什麼話也絕對不會跟你說了,他也害怕一不小心又惹了你的玻璃心,浪費自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下次想哭的時候,想脆弱的時候,可以回家找媽媽,千萬不要在工作場合有一顆玻璃心。

領導說得不對或者做得不公正的時候,可以用發私信,或私下溝通的辦法來表達的你的觀點,但是重點是在你的觀點上,而不是在你的情緒上。

雖然現在很多領導者都有意識的在注意下屬的情緒和感受,但是這真的不是領導的本職工作。

領導的本職工作是要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他沒有義務時刻照顧你的情緒,你的情緒對他來講,是干擾。

三、別越級彙報

很多下屬常常不把自己的直接領導看在眼裡,動不動就去找上級的上級彙報工作。

這在下屬自己看來沒什麼,反正是彙報工作,跟上級的上級彙報,不是顯得自己更高級嗎?

但是還是奉勸一句,這種事情最好不要幹,說到底你的上級的上級管不了你的職場發展路徑,除非你真的特別特別出色。

相信我,特別特別出色的人,不會幹越級彙報的事。所以反過來推,你在越級彙報,說明你真的算不上出色。

站在直接領導的立場上來看,這傢伙到底想幹什麼呢?天天找我領導彙報工作,是不是在說我什麼壞話呀?我昨天開會的時候說了句不太好聽的話,這傢伙不會跑去跟我領導說了吧?我領導不會是想把他提拔上來,把我的位置給頂了吧?

於是你的直接領導就開始防備著你,這很正常,很多職場人壓力都很大,內心都很焦慮,而且多多少少有些不自信。你的這種作法,直接激發了你直接領導的心理防禦機制。

你對上下級關係的處理,體現了你的職業素養

四、別迴避領導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都很害怕被人掛上“馬屁精”的頭銜,確實也不好聽。

於是為了不給人造成這種印象,一見到領導就避開,結果在公司工作了很長時間,領導都不瞭解你。

還有一些人,估計小時候被老師整怕了,見到領導就害怕。

上個洗手間,碰到領導,恨不得把自己藏在門縫裡,不被領導看見。

實在不得已,跟領導打個招呼也畢恭畢敬的,兩腿立正,頭微微頓著,跟見國家元首一樣姿態。

不是說尊敬領導不好,但你不覺得這有點太過了嗎?領導也會覺得渾身起雞皮疙瘩。

通常職場路走得比較順的是會正確的與領導相處的人,見到領導,迎上去,熱情的打個招呼,大方有禮就好。

領導也是人,也希望被下屬喜愛,而且人與人之間的能量是相互的,你見到領導表現出很歡喜的姿態,領導是會有感覺的,時間一長,他很自然的就會對你有印象,有好感。

但凡有晉升的可能,他會想到你。

你對上下級關係的處理,體現了你的職業素養

五、寫在最後

任何關係,都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在上下級關係裡面,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不是上司,而是下屬。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像上司對下屬有影響力一樣,下屬對上司一樣有影響力。

當然,這首先需要下屬與領導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而建立個人關係,做到上面四點是不夠的,你需要思考更多。

總的說來,其實就是一個度的問題,你不能把領導放在神壇上,你也不能把領導踩在腳下。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是領導,你希望下屬怎麼對你,或許你會更加理解,應該怎麼處理好上下級之間的關係。

影響領導需要與領導建立個人關係,但僅僅是建立關係還不夠。

你自己的個人認知和職業素養要與領導站在同一個水平上。只有這樣,你提出來的觀點或方案對領導才會有價值,才會影響到他。

所以說到底,你還得自己有點真本事,才夠格當領導的陪練,才有可能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去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