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銅幣的歷史意義!

鎏金工藝大概在北宋至元初,字體精美規整,北宋徽宗鐵劃銀鉤,鎏金作為古代金屬工藝裝飾技法之一,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出現漢代稱(金塗)或(鍍金)。面文“崇寧重寶”隸書對讀,古樸方正,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

崇寧銅幣的歷史意義!

“崇寧通寶”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此枚鎏金崇寧通寶為古代喇嘛廟奠基之物,流傳至今實屬不易,非常難得。

崇寧銅幣的歷史意義!

崇寧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年號錢。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 崇寧通寶當十型,錢文為徽宗親書,所以又其為御書錢。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是現在青銅錢中價值最高的兩種錢幣之一。

崇寧銅幣的歷史意義!

崇寧銅幣的歷史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