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同時代只有曹操重用族人麼?孫氏早在孫堅時代就已經重用了孫靜、吳景、孫河等人,孫策和孫權則重用了孫翊(丹陽太守,孫策、孫權弟)、孫暠(定武中郎將,守孫氏故鄉烏程即今天的富陽,孫靜長子,孫權堂兄)、孫輔(廬陵太守,孫羌子,孫權堂兄)、孫賁(豫章太守,孫輔兄)、孫韶(孫河表侄,遙領幽州牧)、孫皎(都

三國同時代只有曹操重用族人麼?孫氏早在孫堅時代就已經重用了孫靜、吳景、孫河等人,孫策和孫權則重用了孫翊(丹陽太守,孫策、孫權弟)、孫暠(定武中郎將,守孫氏故鄉烏程即今天的富陽,孫靜長子,孫權堂兄)、孫輔(廬陵太守,孫羌子,孫權堂兄)、孫賁(豫章太守,孫輔兄)、孫韶(孫河表侄,遙領幽州牧)、孫皎(都護徵虜將軍、夏口督)、孫桓(孫河子,建武將軍牛渚督)等等,孫權故後則有孫峻、孫綝相繼專權,孫休即位時孫綝兄弟五人全部掌禁軍、封侯,直到晉滅吳之戰時,吳軍主要將領中仍有孫歆(樂鄉督)、孫震(護軍)等宗室子弟,而孫秀(孫匡子、孫權侄,前將軍夏口督)、孫楷(武衛大將軍、京下督,孫韶子)則因被孫皓猜忌逃亡西晉。蜀漢劉備家族人丁單薄,子嗣所得都較晚,太子劉禪即位時不過16歲,其餘諸子更幼,不用親族實在是因為無親族可用,即便如此,養子劉封也依然受到倚重並獨當一面。其餘諸侯也是大同小異:劉璋任用兒子劉循、親家吳懿、親戚費觀等;劉表信用妻弟蔡瑁並以長子劉琦督江夏;張魯信用親弟張衛;馬騰信用諸子侄和妻族;遼東公孫氏當國者多為親族;一度勢力最強的袁紹坐擁四州,除冀州自領外其餘三州掌權者都是至親(長子袁潭主青州,次子袁熙幽州,外甥高幹幷州)。很顯然,在漢末諸侯混戰格局下,親戚族人“抱團取暖”是大小勢力通行的方法,弱小時用以自衛,強大時則用來吞併其他勢力並防止他人覬覦自己家業,畢竟血濃於水,親戚在亂世中往往的確因利害趨同而比他人可靠。曹操起兵時就先和父親商議,從宗族中開始聚集人馬,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都是起家時就跟隨、從僅相當於一個排長的“司馬”或“別部司馬”做起的,而且始終忠實可靠,彼此形成嚴密的利害共存關係,此後曹、夏侯、秦(這個哈哈哈)姓子弟相繼,成為曹氏集團的骨幹,這個實際上是當時諸侯的慣例,並沒有什麼出奇的,曹操也沒有標新立異。但諸侯一旦成了帝王或基業變大,考慮問題的立場就會變化,他們中一些人對同宗或兄弟奪取自己帝位、繼承權的擔心會壓倒“抱團取暖”的需要,並轉而排斥宗室,甚於外人,如曹丕、曹睿父子就刻意限制、打壓曹氏族人,曹睿晚年試圖改變但為時已晚,最終導致司馬氏篡權而曹氏宗族只能束手待斃的局面。同樣,孫皓繼位後也懲於孫峻、孫綝專權的前車之鑑,開始排擠打壓宗室,孫秀、孫楷之所以要逃,說到底也是看到孫奮、孫奉等一堆宗室被弄死——甚至怎麼看都不可能有繼承權的劉封,也在劉備稱漢中王后被諸葛亮“慮剛猛難治”給藉故算計死了。 為什麼曹操喜歡重用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