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寶寶有「入園綜合徵」 家長該怎麼辦?

「漲知識」寶寶有“入園綜合徵” 家長該怎麼辦?


9月開學後,一大波3歲的幼兒第一次進入了幼兒園。

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生活方式,不少幼兒都會難以適應,以至於每天到了上學的時間,就是哭鬧的開始,甚至出現發燒、咳嗽、消化不良等病症。

每到這個時候,醫院裡往往就擠滿了前來看病的幼兒。但是如果不上幼兒園,這些症狀又會自然消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楊京華表示,幼兒新入園的頭一段時間內,因為不適應新環境而表現出的一系列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症狀,稱作“入園後綜合徵”。

A 為何初入園的孩子易出症狀?

琳琳媽媽分享:女兒從第一天入園開始,就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常常是到了門口還緊緊抱住媽媽的大腿不肯放,要老師掰開手把她抱進去。下午媽媽去接她的時候,也是見她眼眶紅紅的。甚至晚上睡覺做夢時,嘴裡也是喃喃地念叨:“我不去幼兒園,我不去幼兒園。”

小鋒媽媽更是忙,孩子上完課回來就病了,不知是幼兒園飲食不合胃口,還是沒有大人照顧,冷熱不知,不懂穿脫衣,總之回到家就覺得他不願說話……

楊京華分析,那些在入園前很少甚至沒有去過幼兒園熟悉情況、心理上準備不足的幼兒,比較容易出現“入園後綜合徵”。對於幼兒而言,這是他遭遇到的人生第一大轉折。儘管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著實會令父母十分頭疼。

B 消除“孩子入園後綜合徵”靠寶媽寶爸

作為父母,就應該給予幼兒在生活上、心理上更多的關心,幫助幼兒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消除“入園後綜合徵”。楊京華給出以下建議:

●飲食清淡

幼兒入園後,在幼兒園的飲食和家裡的習慣肯定存在一定的差異。有部分幼兒就會不適應,有的可能因為不合口味吃得少,就吃不飽;有的可能感到新鮮就吃得多,消化不好。這樣很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亂,從而引起身體不適,嚴重的就會出現一些病症。

因此,在剛開學的一段時間,最好讓幼兒的飲食相對清淡一點,適當吃少量的肉類,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避免大魚大肉、煎炸油膩的食品。奶類、蛋類是很好的選擇,做雞蛋粥或者水蒸蛋就十分簡單實用。既能夠補充足夠的營養,又易於消化。

●適當運動

第一次進入幼兒園,不少幼兒會出現“分離焦慮”情緒,有的還會哭鬧不止,對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產生牴觸心理,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吃東西不喝水,導致其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由於老師要照顧很多幼兒,對於個別幼兒大哭後出汗很多,未必都能關注得到,如果沒有及時更換衣服,體質差的幼兒就可能會著涼感冒。

因此,回家後讓幼兒進行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幼兒的體質和機體抗病能力。比如,晚飯後散散步,到戶外玩一些需要消耗一定體力的遊戲,當然不適宜進行劇烈的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消化,也能夠提高幼兒的睡眠質量。

●作息規律

很多家庭裡,幼兒的作息時間往往跟大人的差不多。晚上睡得比較晚,第二天早早就要起床。對於大人來說是習慣,但對於幼兒來說,晚睡早起的話就會睡眠不足。幼兒沒睡醒,被父母強拽起來,惺忪中、哭鬧著被送去幼兒園。這樣小孩難受、父母也揪心。

小孩入園後,由於早上上學的時間比較早,已經不可能讓他睡到自然醒了。因此,幼兒的作息時間需要調整到與幼兒園同步,晚上早睡,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第二天才能早起。幫助幼兒培養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即便是週六週日不用上學,也儘量做到早睡早起。

一般來說,3歲的小孩在晚上9點上床睡覺比較合適,父親或者母親陪著小孩講講故事,小孩很快就入睡了。這時家裡的電視、音響等的音量要調小,燈光要調暗,小孩入睡後臥室要關燈,以免影響小孩的睡眠質量。

●溝通引導

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怎樣?家長都十分關注,可以通過向老師瞭解,獲得幼兒在園的大致情況。對於小孩上幼兒園的內心感受,家長關心過嗎?瞭解過嗎?這個問題恐怕大部分家長都忽略了。

小孩在幼兒園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碰到什麼難題,需要耐心地和小孩溝通了解才能知曉。

在幼兒園有什麼高興不高興的事情?有沒有人喜歡或者討厭?有沒有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沒有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有沒有吵架、打架?這些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都是可能會碰到的問題。作為父母,有必要提醒小孩應該怎樣正確處理。對於幼兒間一般的衝突,他們有自己的解決方式,家長不需要進行干預,但應該提醒小孩怎樣避免受到傷害和避免傷害別人。

除了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識外,與孩子溝通更重要的是分享他在幼兒園生活的喜怒哀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小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習慣,對以後的學習生活將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