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块土地的“蝶变”

8月17日,桑植县八大公山·筲箕池首届高山葡萄节举行,新落成的筲箕池村服务中心前坪里人头攒动,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喜悦,来自各地的游人穿梭在葡萄藤间采摘葡萄,品尝脱贫产业的甜蜜滋味。

此次首届高山葡萄节能够圆满举行,目光要聚集一个人——市直三家单位驻筲箕池村第一书记覃鸿飞。从他和工作队来到筲箕池村那天起,就一心扑在驻村帮扶的工作中。

他来了,筑起一条条民心路

步行8.5多公里路,走遍全村218户农户……覃鸿飞记不清自己在村子来来去去走了多少回。一回回的走访,村里的狗子认识了他,隔老远摇起了尾巴,村里的老人小孩也老远打招呼,覃书记一来,他们的路好走了。

中岭组、上村组、曹坊组的村民每次出村,饱受泥泞之苦。晴天还好,可一到雨天,他们就要卷起裤脚,四周的泥被雨水冲到路面上,经水一泡,变成泥浆,本就不宽敞的小路立马变成了泥浆路,人踩在泥浆里,又湿又滑,“出脚才见两腿泥”,在筲箕池体验最为真实。

覃鸿飞深深体味到乡亲们的苦,身为驻村第一书记,他把自己的情融进了乡亲们的盼望里。回到市里,立即向自己的“娘家”张家界日报社、市信访局、市委党史办汇报情况。经过向交通部门的联系争取,10公里村组公路整修完成了,谢家垭至何家山3.3公里路正加快硬化,上坪至庄坊村部道路拓宽0.21公里及上坪拱桥至庄坊村部背后0.5公里,上坪至中岭1.9公里硬化通畅已完成,坪中至上村1.5公里产业通达拓宽即将实施。昔日的泥路不见了,乡亲们出门卷着裤脚的场景一下成了过去时。

“吃水不忘挖井人,养育牢记父母恩。市里干部来扶贫,泥路不见宽路行。媳妇待产盼夫归,乡亲脱贫重千斤。”村民尚道建用自编山歌《筲箕池村里变化多》尽情演唱覃鸿飞和工作队的扶贫故事。

他来了,乡亲们有了产业出路

壮观的百亩葡萄园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浸着驻村工作队和产业大户汗水的葡萄园内,簇簇紫珠缀满棚,果肉鲜嫩如玛瑙、如翡翠。“感谢覃书记在我返乡创业最艰难的时候,给我打气。这里有适合高山富硒葡萄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培育过程不打农药,不打催红剂,自然座果生长,如今园内甬优一号、阳光玫瑰、醉金香等优质葡萄的含糖率均达到同类品种先进水平。”园主尚海林指着自己的葡萄园深情地说。

筲箕池村这个离桑植县城60多公里的贫困村,却有着独特的名优水果种植条件。覃鸿飞知道乡亲们要小康,就要发展产业。筲箕池位于全球200个优质生态区之一的八大公山腹地,平均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8.2℃,早晚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拥有得天独厚的高甜葡萄等水果种植小气候,高山沃土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种出的水果营养价值丰富。2016年10月,返乡创业的尚海林与覃鸿飞交谈,了解到筲箕池种植高山葡萄的商机,流转土地100亩,投资130万元,在筲箕池村建起了百亩高山富硒有机葡萄园,在驻村帮扶后盾单位及八大公山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和覃鸿飞的支持下,尚海林成立桑植县勤怡水果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贫困人口25户83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原来在家没有什么事情做,现在葡萄园办起来了,我在家门口经常打短工,今年几个月我就得了六、七千块钱。”建档立卡户覃芳说。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首次迎来了丰收的时节。尚海林告诉记者,“高山葡萄品质高、有市场,也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脱贫的希望,合作社正在和村里沟通,计划明年推广栽种葡萄两百亩。”

高山葡萄产业带动扶贫,只是该村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筲箕池村地形为“两坡夹一坪”,全村有林地7950亩,如何充分利用本村的林地资源,有着十多年报社经营经验的覃鸿飞把“两坡夹一坪”变成了他的产业扶贫示范园。在“两坡”,引导村民开垦林地1000亩,因地制宜组织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山青钱柳有机茶600亩,高山有机猕猴桃150亩,努力实现了一家一庭园,一户一产业。在“一坪”,他引导能人大户向延学率先以成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高山水稻400多亩,让建档立卡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实现产业共富。

为了增收脱贫,覃鸿飞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已建成50亩猕猴桃基地、60千瓦光伏发电、3亩清水鱼塘等重点产业分红项目,今年均将收益,预计收入达8万元。

他来了,村民个个成了话唠子

一盏盏路灯站在道路的两旁,夜晚,路灯散发清亮的光芒,把筲箕池打扮得温馨如画。

“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看不到垃圾,村道上、屋门口都干干净净的”、“以前没路灯,晚上根本不敢出门,现在亮堂堂的,还能出门散散步” ……村民尚海林诉说着覃鸿飞到来之后的变化。

“筲箕池村以前是没有村部的,别说为村民办事了,村干部正常办公都存在困难。不建好村部这个‘根据地’,怎么为民办实事。覃鸿飞是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做的,他通过向后盾单位争取,40万元帮扶款和平台建设资金很快就落实了。现在的村部桌椅板凳、卫生间、wifi样样齐全,村干部办公不再打游击,老百姓办事也不再难找人。不仅如此,还硬化了村民小广场。“晚上坐在这里谈天说地、跳舞,生活很舒坦。”老党员罗元卓说。

“覃书记来我屋好多次了,每次都笑呵呵的,把我当亲人看。生病了,也来看望我,帮助我。我屋的危房修建也要加快修,不然对不住覃书记!”6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仕清激动地说。覃鸿飞每次从城里到村里去,知道罗仕清多病,都会带上药品和衣服为他送去,嘘寒问暖,关心他家的生活和身体情况。考虑到罗仕清只有一间破旧的木房居住,30多岁的儿子又要成家立业,覃鸿飞和村支两委一起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资金,帮助他新建房屋。

“国家乡村振兴计划让我看到了机遇,我回乡创办了青钱柳基地,覃书记很关心我们每一个产业人,我的基地在何家山,现在通往何家山的水泥路修成了,我的青钱柳运输问题解决了”,产业大户陈义说。

在村民心中,是覃书记把他们变成了话唠子,一个个话题的背后是覃书记的扶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