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如果回顧兩年前的9月,不少人一定會想起《陰陽師》這個爆款手遊。上線不到兩個月的它很快拿下1000萬DAU,一舉引爆整個社交網絡,成為了全國年輕人熱議的話題。它打破了《王者榮耀》的長期霸榜,也幫助網易在2016年第三季度獲得了89.59億元的在線遊戲淨收入。

這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馬,但它身為爆款的光環早已逐漸褪去,從2017年初開始,身邊不斷有朋友“棄坑”。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陰陽師》深陷流失危機的那段時間,很多人都覺得這款遊戲就快涼涼了,但每到版本更新的活動期間,這款遊戲都能再次取得暢銷榜前三的位置。據官方透露,去年九月的一週年慶後,《陰陽師》的DAU逐步回升,現在保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在歷經漲潮退潮之後,它面臨的問題是怎麼去維持沉澱下來的用戶,將自己的IP真正樹立起來,再去影響並吸收新的用戶。而樹立一個真正有內核的強大IP,幾乎也是所有希望長線運營的國產二次元遊戲必須經過的難關。

《陰陽師》在最近的兩週年版本節點又一次衝到了App Store暢銷榜第二位,看來網易似乎是摸索到了一些運營之道。

爆款帶來的困境

雖然《陰陽師》解決了大多數國產二次元遊戲都會遇到的長線運營問題,但不得不說,在誕生之時,它面對的市場問題更加複雜。

從小眾的和風妖怪題材出發,做2.5D傳統卡牌玩法,再套用一個非常消耗美術成本的包裝,像《陰陽師》這樣風險極高的項目,在重度RPG、MMO、競技遊戲橫行的2016年,原本就是很難被立項,更難拿到那麼多市場資源去推廣的。

不過這樣風格化的產品,與網易一貫尋找的產品調性非常吻合,《陰陽師》能順利推出並不意外。事實上,這種風格化在測試早期就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數據效果,年輕用戶、大眾女性用戶都渴求著看起來“不一樣”的遊戲,相信這也是網易加註《陰陽師》市場資源的關鍵。

對產品本身而言,《陰陽師》走了一條差異化風格的路子;而在營銷上,《陰陽師》從二次元、同人領域向外發酵,以及後續放大社交話題的造勢,也是市場上幾乎沒有過的、新鮮的案例。這款遊戲的爆發,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陰陽師》公測伊始,大家都樂於玩梗、做表情包、分享抽卡結果、戲謔歐非血統,而丁磊直播抽卡一百次零SSR成為非酋更是引爆了社交話題。用戶量如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不到兩個月《陰陽師》的微博話題閱讀數幾近12億。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由於爆款而被放大的負面效應。

彼時的《陰陽師》其實還沒有能力完全承載這麼多的用戶。一方面製作團隊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在產品架構和玩法、劇情、數值等細節上,也難以完全兼容多層次用戶的訴求。而一些偶發的惡性事件,如業原火、彼岸花等等,又讓《陰陽師》數次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通過社交話題快速積攢起來的玩家並不純粹,玩家體驗遊戲的方式不一樣,訴求自然也是紛繁複雜的。這讓官方陷入了一種兩難的境地:選擇《FGO》那樣只服務於核心玩家訴求,走長線口碑和IP向心力的模式,亦或是選擇《王者榮耀》那樣更多服務於大眾玩家,用遊戲模式、產品優化來統一用戶行為的模式。

如要選擇前者,以當時的內容更新速度,很難支撐起核心用戶消費內容的速度與深度,在開發上也會有極大的壓力,更何況《陰陽師》並不是一款單純以內容主導的產品,項目組也花了不少的力氣去擴展外圍的玩法和系統;要是選擇後者,對於以二次元核心畫師群體、漫展圈子做口碑起家的《陰陽師》,很容易使得核心群體口碑崩塌,影響到的整個遊戲的用戶基本盤。

兩難之下,《陰陽師》的熱度慢慢降了下來,很難說期間網易到底選擇了哪一方。能確定的是,最終留下來的一定是對遊戲難以割捨的核心用戶,而離開的必然時那些無法通過《陰陽師》在遊戲中或遊戲外繼續得到滿足感的人們。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當熱度退去之後

熱度逐漸退去之後,《陰陽師》似乎終於確定了自己的選擇。從2017年9月曝光《決戰!平安京》之後,網易開始更主動地去擴展有關陰陽師IP的衍生娛樂內容,把運作重點轉向了核心用戶。

在ACGN領域,能夠讓用戶產生強烈情感的,往往是作品中一個個具體的角色。對於留存在《陰陽師》中的玩家而言,也同樣如此。在日夜陪伴下,他們對自己喜歡的角色產生了感情:“光是看著式神,就很開心”。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B站用戶的評價

玩家之所以能產生這種長期訴求,原因非常簡單。AnimeTamashii在一篇特稿中曾經提到過這款遊戲的劇情架構:“它既有一條作為主線的劇情,但是故事的展開又以角色為中心,使得每個角色的刻畫也都非常細緻。”

只是,手遊所能承載的內容厚度是有限的,而遊戲也難以像動畫和電影那樣,給用戶提供一個長時間專注於某一點的沉浸體驗,所以在遊戲之外,網易嘗試了很多擴展IP內容的方式。在2017年底公佈“未來計劃”後的半年內,《陰陽師》手遊衍生的官方動畫、音樂劇、泡麵番陸續面世;而後又推出了類似和風溫泉物語的大型線下體驗活動。人氣式神大天狗還成為了虛擬偶像,在2018的BML全息演唱會上出道,甚至和茨木童子一起代言汽車。

葡萄君判斷,網易為《陰陽師》製作漫畫的意圖,在於擴展遊戲主線劇情、豐滿角色人設,以及推動同人內容的創作熱情。

漫畫的主線篇在於填補遊戲內無法表現的細節,包括人物的表情和情感,故事背景和場景的細節,番外角色篇則在於充實遊戲角色的個人形象,同人內容又能展示玩家對劇情的理解。至今《陰陽師》漫畫累計更新了28話主線、3篇番外和21篇同人,在點擊量等數據上也算是亮眼。但是從漫畫的更新速度上來說,似乎這塊還並不是網易的主要發力點所在。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而在動畫方面,網易的投入相對更多,收效也更明顯一些。目前網易已經推出了泡麵番《陰陽師•平安物語》,還扶持同人作者創作了《百鬼幼兒園》。兩部作品均主打輕鬆趣味向內容,短小精悍。兩部短動畫的第一季均已完結,在B站的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3000萬。

坦白說,這兩部動畫對觀眾來說並不是經得起反覆回味的深度消費內容,反倒屬於輕鬆獲得快樂的輕度內容,以詼諧的方式來展現這個IP的梗和話題。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同人動畫作品《百鬼幼兒園》

而《陰陽師》為粉絲提供的的大型線下體驗,比如音樂劇、和風溫泉物語等等,都忠實地還原了遊戲內容,讓粉絲在現實中也能體驗到遊戲中的氛圍。

葡萄君也曾到現場體驗過《陰陽師》音樂劇,“超出預期”、“還原度特別高”、“業界良心”,這是很多觀眾的觀後評價。在現場,一位玩家妹子還告訴葡萄君,劇中雪女的扮演者即使沒有吊威亞,在姿態上也能夠給人一種漂浮之感,而扮演神樂的演員似乎在刻意維持內八字的站姿,這些所有的細節都使她感覺自己完全沉浸在遊戲世界裡面。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最近,《陰陽師》製作團隊還嘗試將遊戲中的角色提出來,進一步塑造角色的個人品牌。

在7月的BML全息演唱會中,人氣式神大天狗以虛擬偶像的身份參加了現場的VR演唱會,併為粉絲演唱了角色曲《黑風凱歌》。結合網易遊戲高級遊戲總監賈海漠接受任玩堂的採訪來看,將人氣角色偶像化,以此吸引更多的新用戶,是他們在延伸陰陽師IP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嘗試。未來或許還有更多的式神以類似的方式被提煉出來。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VR演唱會現場

在二週年慶的新版本中,還推出了SP版的角色大天狗。原本具有極高人氣的大天狗,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推出了少年化的版本,這屬於典型多維度挖掘同一角色,創造內容價值的方式。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這一系列IP衍生內容其實都是為了服務核心用戶,為他們創造更多層次的體驗場景。不過就目前而言,能讓玩家深入探索和消費的內容量還遠遠不夠。

手遊:作為IP的入口

一方面,網易不斷用衍生內容服務核心用戶,另一方面則在嘗試用遊戲本身,撐起吸納新用戶的入口。

沒有人會質疑,快節奏的手遊在吸量上的潛力與爆發力,更何況《陰陽師》原本就是一個匯聚了大量大眾用戶的IP。儘管早期出現過大幅度流失的現象,但遊戲作為整個IP的“入口”功能依然存在。而在最近一年《陰陽師》的一些動作上,能明顯看出網易希望獲得新用戶的想法。

一個二次元遊戲常用的拉新方式就是IP聯動。比如此前與《滑頭鬼之孫》、《怪化貓》、《犬夜叉》等動漫作品的聯動,帶來的用戶屬性都非常統一,訴求也容易掌握,因此只要運作得當轉化效果就會很明顯。只不過,與“陰陽師”題材契合的作品並不在多數,而且與動漫作品聯動,帶來的大多是ACG領域的用戶,很難達到曾經打入大眾圈層的效果。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葡萄君觀察到,在二週年慶節點上的《陰陽師》有了非常大的變化。

在兩年前《陰陽師》依靠美術風格的差異化打出了市場缺口,一舉攻下了大量的年輕用戶,這是很多老IP絞盡腦汁都很難觸及的潛力市場。

而在過去的這兩年,越來越多的產品走了風格化路線。二次元領域從艦娘風,演變到萌系、幻想,再到今年流行的廢土,風格越來越多變,同時以網易自身的《楚留香》《逆水寒》為代表,很多傳統領域的產品也在美術資源上不斷髮力,用戶的口味只會越來越挑剔。

新版本中《陰陽師》對遊戲美術進行了全面翻新,更新了大批式神模型、式神錄界面、新增抽卡動畫、還增加了點觸互動系統,這都是為了跟上用戶快速成長的審美訴求。只有這樣,才有機會不斷吸引新一代的年輕人成為用戶。

如何讓內容立起來?

當一部單維度的作品要向一個IP邁進的時候,它牽動的必然是一整個產業,以及大量為產業正常運轉而籌備的內容。在此前賈海漠接受的採訪中,他覺得《陰陽師》要向著漫威那樣的宇宙體系邁進,做出一個群像化的IP矩陣,這樣龐大的目標,無疑又給遊戲的IP化增加了更多艱鉅的任務。

但坦白說,到目前為止,網易為《陰陽師》所做的這一切並不特別,很多類似的事情通過堆積資金大都是可以辦到的,至少葡萄君認為還有兩個很難用成本衡量的方面,值得去完善。

第一點是內容量級和深度,《陰陽師》還缺少大量官方的正統衍生內容,特別是那些讓玩家能夠進行深入解讀的內容,尤其是在漫畫等方面。僅僅依靠遊戲對主線的更新,用戶消耗內容的空檔期太長,不利於積累足夠追下去的熱情。而僅依靠一些短小、輕度的衍生內容,也難以維持用戶對角色內在魅力持續探索的興趣。

官方的牽線在這個過程中尤為重要,基於角色設定本身,有時並不需要製作多麼完整的內容,但給玩家持續的內容和可挖掘的空間,幾乎決定了角色能否如網易所想的順利偶像化。

褪去爆款光環後的《陰陽師》,憑什麼又再度站在暢銷榜第二?

第二點是串聯不同角色的作品內核。單個的角色堆積到一起終歸是一盤散沙,只有用最強烈的價值觀去串聯他們,才能擰成一股繩,就像火影的羈絆、海賊的夢想、龍珠的激戰、高達的戰爭、漫威的英雄。

這種內核無論貫穿多少作品,跨越幾個年頭,讓任何年齡層的用戶來體驗,都會因為觸動了人最本質的情感,而受到源源不斷的認可與推崇。現在的《陰陽師》有沒有這種內核,葡萄君還說不上來。

不論如何,《陰陽師》在用戶收縮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目標,在通過衍生內容服務核心用戶的基礎上,用一年的時間整理運作的思路,再用了一年進行佈局和積累,才有了現在穩定的表現。

而《陰陽師》才剛剛進入它的第三個年頭,在建立IP這個方向上,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